中国农村网 > 十佳农技员

熨帖大地 绽放美丽

——云南省通海县秀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许艳斌同志事迹材料

2017-10-24 13:50:1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在七彩云南的高原之上,有一位用“熨帖大地绽放美丽”的人生誓言坚守“人生因奉献而美丽”的农技员。她,就是云南省通海县秀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站长许艳斌。

  许艳斌,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1年。躬耕于田亩,做到了舍得;真诚于大地,树立了信念;肩负重担,做到了担当;匠心于技术,实现了创新;忠诚于组织,笃定了信仰。她带领团队组建通海县清禾卫士植物保护协会和植保专业合作社,设立科技服务“100”电话,建立“清禾植保”微信群和公众号,成立农业科技专家+示范户“互帮互学”智囊小组和“百名”农技推广队伍,创立“农——企——协会”+科技示范户的多元合作农技推广服务模式,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云菜品牌走向世界,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出积极贡献。

  用躬耕于田亩的舍得绽放人生之美

  一本笔记本,一部手机和一辆黑色昌河北斗星,就是许艳斌秉承 “吾身虽瘦,天下必肥”的理念,躬耕于田亩之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常用工具。

  她头顶草帽,奔走田间,记录民情需求,拍摄工作实践图片。黑色北斗星从新车开始无偿为农技推广事业工作9个年头。许多人以为这是一辆公车,实际上是许艳斌私人物品。对工作勇于担当,对成绩兼顾同事,毅然将唯一名额省农业厅个人成果奖让给同事。

  云南省通海县秀山街道有耕地面积近15000亩, 97%的耕地面积均种植蔬菜达4-5茬周年供给市场,杞麓湖南岸1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成为“南菜北运”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技站履行着农技推广、农机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工作等职能职责,承担全县农技推广工作任务的50%强,项目跟踪与第一手资料收集占各项目工作量的90%。她只有1位同事共同应对,还能开拓创新地完成所有工作,简直就像是一个奇迹。

  对于通海农民来说,没有节假日,遇上菜价行情好更是无昼夜之分,这就意味着秀山基层农技人员一年365天24小时均处于待班状态。因种植节令和采收标准的限制,花菜3414试验任务最为艰巨,试验于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至3月24日历时144天实施,采收从2月18日开始,工作人员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就必须出门,才能确保测产顺利进行。冬季,凌晨的天极冷又黑,花菜上有露水,有时还下了厚厚的霜,开始测产的第一天,试验农户因嫌麻烦不配合测产,她一边向农户讲解测产数据有利于农户交售进行成本核算,一边高效地为其进行花菜的分捡装箱等工作,历时35天圆满完成测产,农户开始在采收农产品时自觉进行产量与成本核算,虽然辛苦,她从中获得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

  用真诚于大地的信念绽放幸福之美

  她主持建立乡镇农技推广“1项制度3个网络”, 建成标准化农技服务大厅、农业科技培训教室和农药残留和土壤定性检测实验室,制定乡镇农药残留检测操作流程。她倡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和道德双重保障线,执行蔬菜产品随机抽样检测和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原则,引导农民所有商品菜出售要达到自己愿意食用标准。引导农民树立种养产销结合大农业和品牌观念,申请登记 “云上清禾”和 “七彩凰”注册商标2项。她组建了乡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处置队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技术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所有成员均居于理想、信念与良知致力于生产实践,营造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人传播、个个受益的良好氛围。

  她主持完成“3414”试验、校正试验和同田对比试验累计156组,采集土样784个,建立农户施肥国家级和省级长期定位观测点3个,实施核心示范样板0.9万亩,制定全县主要作物精准施肥配方3个,建设全省“配方肥最后一公里”示范区进行摸索,建立小型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络,推广配方施肥大面积应用3.3万亩,以144组试验结果推算:累计获得减施化肥108.17万公斤,增加产量27295万公斤,增加纯收益2.74亿元的显著经济效益。得到农业部叶贞琴司长和省市县各级领导、专家亲临指导和高度赞扬,被列为全省基层农技推广示范乡镇,通过农业部项目考评组检查验收,并迎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率全国政协委员一行近20人现场调研和高度赞誉。

  2011年的五一长假,骄阳似火,她的脸严重紫外线过敏,红肿疼痛,眼晴眯成了一条逢,医生嘱咐她绝对禁止白天出门。她用围巾包裹住头部,只露出眼晴,在火热的太阳下大汗淋漓,她和团队每天坚持10-13小时连续野外作业,创下一天采集土样231个覆盖11000亩耕地网格化布控,一天安装20盏太阳能杀虫灯辐射2000亩。工作完成的最后一天,她发觉裤子腰大了,双手揣在裤兜里提着裤子回家。

  负于重担的使命绽放担当之美

  杞麓湖是通海的母亲湖,秀山街道蔬菜种植区位于其上游,精耕细作和连茬,造成土壤和湖泊水体污染问题。

  为促进产业增收和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与省环科院合作实施《杞麓湖南岸农业面源污染工程示范》项目。她承担了最繁重的《蔬菜肥效与环境效应试验》,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圆满完成。这是一组为期一年共四茬的小区试验,4个处理3个重复,加上一个盐渍化处理小区共13个分块,各块均作肥水分隔处理,每块区域内均设置一直径0.58m,高1.2m的圆形取水积水容器。由于沿湖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层深度0.5m下基本全是水体和螺蛳壳承载着土地,挖掩埋洞时遇上极大的困难,周边随时坍塌。为了方便操作,她赤足上阵,率先垂范,汗水一直顺着脸颊滴到泥土里。更困难的是安装贮水器时,强大的浮力阻止贮水容器下沉,她第一个跳进贮水器中,然后大家合力完成安装。

  她主持实施秀山街道《蔬菜肥料一次性穴施施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项目。共参与主持实施全县研究性试验30组,同田效益验证跟踪试验83组,核心示范样板50块11000亩,累计推广应用16.4613万亩,依据83组试验结果推算,获得减施化肥66.39万公斤,节约肥料成本215.8万元;新增总产3020.9万公斤;节省用工费支出4148万元;节本增效7433.6万元的显著经济效益。解决了连续干旱、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盲目施肥现象突出等问题,探索出一种能明确指导农户施肥量、施肥配方,又能节水、省工、省时,降低劳动强度,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确保蔬菜优质高产的施肥技术。

  她主持探索“蔬菜废弃物田间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专题技术培训59场次,培训农户11860人次,实施示范样板9块10670亩,促进大面积应用127438亩。依据30组同田对比试验结推算:获得减施化肥445.5232万公斤,节约购肥成本1242.65万元,增收节支总额4147.9万元的显著经济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实现资源再生利用,符合国际上倡导的“低碳经济”的理念。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笃行“两减两增”(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

  用匠心于技术的创新绽放成功之美

  她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服务水准,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所参与主持研究的《一种结球甘蓝种植方法》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认证,参与研究的4项水产技术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认证。她每周均有3天以上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试验,了解民民情民意,全年下乡天数均达150天以上,手机24小时处于待机状态。2015年11月的一个周末,万家社区农户奎艳打电话说,有0.7亩蒜苗出现生长问题,接连3茬作物均不能正常生长,面对心急如焚的农户诉求,她立即联系农业专家组成5人工作小组,迅速到达农户田块,通过调查前茬栽培记录,仔细查看作物生长形态行征,对根系进行观察,经过讨论研究,给农户提供可行解决办法建议,跟踪指导农户最终解决问题。

  用忠诚于组织的践行绽放信仰之美

  她情系“三农”,把心灵熨帖着大地,将基层农技员这份职业当作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生命源泉。她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依托农函大培训和社区科普大学,整合资源组织科技培训,每年均培训人数达15000余人次,六年来共有1200位农民获农函大结业证书,100人获得农村实用人才高级证书,185人获得农产品经纪人证书,3500人获绿色证书。2016年获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奖补《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科普惠农兴村财政奖补项目。

  她协调整合项目资源,设立3个绿色防控技术物资服务店,对秀山街道11000亩杞麓湖南岸蔬菜种植基地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绿色防控体系全覆盖。主持举办《通海县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科普摄影展》科普活动,让农业与艺术完成了一次最美的结合,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农业生产活动图片,其中2副作品《韵律》和《高原的色彩》获中国蔬菜协会举办的蔬菜摄影大赛佳作奖,为上级部门和2017年5月在通海举办的中国蔬菜大会现场会提供了大量珍贵图片。

  她和团队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技术成果获国家级专利5项,获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1次,玉溪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3等奖1项,获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五年(2010-2014年)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次,被省市县各级授予相关表彰和奖励19项次,发表论文9篇,撰写调查、工作总结36篇。建立了运转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和开放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建设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型绿色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