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11:35:17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在五彩缤纷的田野里,她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行走在乡间小路,进出于农家院落,更多的时间却在田间地头观察蔬菜长势,与菜农促膝长谈,为菜农增收出谋划策,为蔬菜的病害殚尽竭虑。她悉心为菜农,像一道天边的彩虹,照亮了农民增收的征程,被农民形象地称为“科技使者”。
今年45岁的于琼,自1996年从张掖农校毕业后,在基层农技站一干就是21个年头,作为一个女性,别的人都觉得农技工作苦,改行干轻松的工作了,而她就像一个老黄牛,在农业一线默默耕耘,乐此不疲,仍就是一个农技站长。她生在农村,深知农民种田的艰辛,工作在农村,深知农民对种植技术的渴求。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工作者,她觉得只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就能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她视农民为亲人,视农村为家园,全心全意为农业兴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服务。多年来,一直沉浸于田间地头,认真从事经济作物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以及对农民培训,并长期坚持与高效设施农业相关项目的实施与研究。她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做赌注,让新墩镇设施农业的发展一度走在了张掖市前列,很多科研成果甚至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勤学习提素质 增强为农服务本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蔬菜还是亲自种”。作为服务“三农”的窗口,没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不但会使服务“三农”的口号成为空谈,也会影响农技推广人员在广大农民中的形象。过去农村常常流传着很多讥讽农技员的顺口溜:“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做起来摸不着门道”、“自己讲的万全之策,到地头束手无策,最后落个走为上策。”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熟练的实地操作经验,这是每一个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强烈的渴望和需求。望着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自己却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耻下问,向书本报刊学,向农民父老乡亲学。通过不断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术。她深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困难,才能为农业增效贡献力量,才能不使农民群众感到失望。农技工作者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在试验示范中,常常棚内一头水,棚外一身泥。但她都无怨无悔,而是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项田间试验工作,为推广新的技术而努力。新墩镇在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钢屋架拱棚陇椒高位平茬试验示范中,冬天韭菜大棚内气温与外界温差大,有时从棚里面出来,头发上都结成了冰,夏天,在指导拱棚陇椒高位平茬时,棚内温度高、湿度大,一场指导下来,浑身都湿透了。但她没有任何的怨言。
建基地抓示范 引导农民调整结构
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种植业。然而,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技术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就要掌握和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品种。于琼立足于本地实际,围绕全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大做强韭菜、洋芋、花卉、精细蔬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协调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近年来,全镇引进太空雪韭、独根红、中华韭王等韭菜新品种6个,克新,大西洋、新大坪、台湾红皮等洋芋新品种4个,陇椒2号、3号、5号、羊椒、亨椒等龙角新品种5个,尼罗长茄、西红柿玛瓦等其他蔬菜新品种6个,推广洋芋套种玉米、冬小麦套种大蒜、辣椒高位平茬、陇椒测土配方施肥、洋芋配方施肥、韭菜育苗移栽、保护地芦笋栽培技术等新技术8项,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形成及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2007年,镇党委、政府计划扶持发展钢屋架拱棚陇椒种植,通过两年的示范点建设,全部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目标,并得到了群众的赞同,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经过两年时间,全镇钢屋架拱棚面积达到1000亩。经调查分析,采用移动式钢架拱棚移植栽培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本增效401.25元。
重科技抓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种植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营造广大农民“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在科技培训技术推广中,于琼始终坚持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的推广方法,现场培训现场指导,不仅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还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结合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她先后牵头组织举办了“优质韭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花卉高产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培训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她结合本镇实际,对农作物在不同季节出现的病害和虫害,及时编制病虫害防治农业信息,并在全镇印制发放。为了方便农民向技术人员咨询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农技站还开通了农技110信息服务热线,并向全镇群众公开技术人员手机号码,农民随时有疑难问题,电话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到现场指导,并做下记录。同时,农技站落实“首问负责制”,对农民来电、来访做到“有问必答,答必满意”。她还经常放弃节假日及双休日,常年奔波在生产第一线,和其他技术干部一起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农技110服务热线不仅得到农民满意,更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
近年来,她先后引进经济作物、蔬菜新品种46个,农业新产品6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2项,其中面上推广应用了26个。于琼主推的“冬小麦套种大蒜套作高效栽培模式”和钢屋架拱棚陇椒平茬栽培技术、日光温室韭菜育苗移栽技术,洋芋套种双排玉米种植技术,目前已占新墩镇蔬菜种植面积的72.3%,累计推广垄膜垄作沟灌18万亩。自2007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来,她走遍了全镇15个村125个社,根据市区土壤化验结果,通过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户,把每个社每块地通知到农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5万亩,使全镇总产增加160万斤。她借助项目实施和农民培训,有效实现了优良品种、先进技术与生产实践的对接。先后参加了省、市、区多项农业技术试验和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并获得甘州区全区科学技术奖2个。
阳光总在风雨后,付出最终有回报。近年来,于琼参与的项目沿祁连山冷凉灌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综合技术推广获得2013年甘肃省农牧厅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获得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参与的项目张掖市蔬菜水肥耦合效应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2014年甘肃省农牧厅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参与的项目甘州区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2014年甘州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项目河西走廊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2016年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她本人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于2014年12月年被甘州授予“科普带头人”称号,2014年6月获得甘肃省农牧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于琼,这位农家出身的女性,怀揣着一个感恩的心,报考农校,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反哺服务乡亲,在农技推广这平凡的本职岗位上,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地辛勤耕耘着,为全区现代设施农业流汗出力,为当地农民的增收倾其所能,无疑是农民眼中“最美的农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