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十佳农技员

躬耕田野千畴绿 心系农业焕异彩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国森

2017-10-24 11:32:3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近年来在全国戈壁农业发展领域,一个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他就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张国森同志。今年51岁的张国森,在基层农技推广岗位上工作已整整三十年,作为一名西部地区普通的农业工作者,在戈壁农业发展中的创新成果及建立的示范基地,引起了全国农业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设施蔬菜专家组成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这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是他从事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最好见证,也记录着他无悔的奋斗历程和闪耀的人生足迹。

  心系农业,坚守信念始终如一

  干一件事很难,几十年执着地干一件事情更难。翻开张国森同志的履历表,上边清晰记载着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1987年,刚参加工作的张国森就被分配到全区最远、基础最差、条件最苦的屯升乡。工作期间,他放弃节假日,数月不回一次家,为农户送科技,做示范,让农民真正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1991年被调入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期间,提出并及时组织开展各类改进创新型研究项目20多项,经过反复试验,筛选确定推广各类新品种40多个,确保了主推品种的更新换代升级,改进创新各类种植技术30多项,使系列关键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1997年,组织选派他到500公里外的肃北县挂项扶贫,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他首次提出在牧区发展温室的论断,并克服低温严寒等各种不利因素,指导打建标准化温室38座,当年打建、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改变了肃北县时令蔬菜靠外地供应的局面,为牧区蔬菜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肃北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牧区科技领头雁”。

  科技引领,助推蔬菜产业发展

  1999年10月,他被任命为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之后,从此开启了他近二十年的设施农业创新之路。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和温室中度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突破、新发展,确保了全区蔬菜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他先后5次主持修改了当地主要温室作物种植技术规程,完成了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模式研究等各类农业科技项目40多个。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肃州区广袤的大地上,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十多个乡镇的温室大棚中,不管严寒还是酷暑,经常闪现他汗流浃背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全区日光温室面积由1999年的5400亩增加到现在的4万亩以上,亩均效益由1999年的6300元增加到现在的28000元,带动发展蔬菜面积20万亩,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全区农民人均来自蔬菜产业的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最主要的产业之一。

  开拓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随着日光温室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可避免的连作障碍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引发的环境污染矛盾,成为制约日光温室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他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经过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多点试验,在当地取得了成功,这一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克服了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因素,实现了温室蔬菜无公害生产。

  在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他发现由于栽培基质原料局限于草炭、蛭石、珍珠岩等,在本地较为紧缺,不仅应用成本高,而且栽培基质中肥源不足,蔬菜生长过程中容易脱肥,又增加了肥料的使用成本。为此他及时调整策略和研究方向,应用当地较为充足的农作物秸秆、菇渣、鸡粪、牛粪、炉渣、河沙等原料,通过反复试验,从十多个配方中筛选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为理想的、本地化的栽培基质配方和育苗基质配方,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和穴盘基质无土育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温室产业病虫害及农药化肥污染逐年加重带来的种植障碍,蔬菜增产增效显著,品质优良。更重要的是,技术成果也被列入省、市、区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得到了大力实施。

  躬亲实践,开辟戈壁农业先河

  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酒泉市肃州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耕地少,但荒漠戈壁等非耕地面积广博。随着日光温室的逐年发展,占用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一难解的局面,张国森首次提出在非耕地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大胆设想,并积极付诸行动。在一片质疑声中,他顶着各方压力,挺身而出,躬亲实践,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开展了日光温室设计建造及蔬菜生产等多领域的相关试验研究,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融入研究范畴,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示范,成功开发出了一套适合本地气候、地势特点的戈壁、沙石等非耕地类型的日光温室新结构和新的种植技术,他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示范推广,通过近十年的发展,肃州区非耕地日光温室面积达到120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产业化示范基地,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发展日光温室与占用耕地的矛盾,掀起了一场亘古未有的技术革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示范基地多次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内外设施蔬菜专家,农业部、科技部和相关部委等主管部门多次前来考察调研,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农业观摩团队慕名前来,浙江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16所科研院校积极前来寻求科研合作,全国非耕地无土栽培技术现场会4次在当地召开,戈壁农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高度重视,多次在农业频道、财经频道专题播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7年6月,甘肃省将非耕地蔬菜产业定性为“戈壁农业”,提出了以武威、张掖、酒泉河西三地市为重点,利用五年时间,在全省发展戈壁农业30万亩的宏伟规划。一盏明灯,照亮一片。一面旗帜,带动一片。因他而起的以肃州区为代表的戈壁农业,已经引起了全国设施农业发展的一场技术革新。

  不断进取,人生目标定位高远

  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领导,但他更愿将自己放在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的位置上。他参与实施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非耕地新型日光温室设计建造与示范”、“西北非耕地日光温室农艺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先后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6项,在实干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探索不断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先后在《中国蔬菜》《温室园艺》等知名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22篇,主编的《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创新与实践》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日光温室设计建造与环境调控技术》等三本专著由甘肃省科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荣誉属于过去,发展成就未来。如今的他正满怀信心、勇立潮头,为全国戈壁农业科学发展创出一条创新之路而奋勇前进。问及张国森未来的发展思路时,他说:中国的戈壁农业发展看甘肃,甘肃的戈壁农业发展在肃州,我们的目标的将肃州区打造成全国戈壁农业发展的一流产业化示范基地,我将为此面奋斗终身。相信张国森和他的团队一定会实现金色梦想,走出美丽人生!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