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以钉钉子精神发展乡村。
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 以规划为引领,坚持“多规合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
实施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 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和城镇体系,选择重要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有基础的建制镇等,采取“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林盘+景区”“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以“西控”区域为重点,规划建设100个规模在3~5平方公里、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色镇(街区)。
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全面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合理布局和规划建设1000个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体现天府“乡愁”记忆,功能复合的川西林盘。
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载体,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宗旨,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全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航空走廊、交通沿线、旅游景区为重点,全面开展大地景观再造工程。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重塑农业形态,建设美丽田园,大力开展“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行动,持续推进治水、治土、治霾、增绿行动,加快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努力实现农村景观化景区化,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到2022年,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彻底改变农产品以粗加工形态进入市场的弊端,提高品牌运营的意识,加强对农产品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市场营销,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把成都建设成为农业品牌的设计之城、以品牌运作资源的农产品集散之城。
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构建乡村人才建设长期规划,鼓励支持区(市)县与各校各院系各企业共建农业技术试验推广基地,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规划、金融、旅游、营销品牌等高端人才,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和社会投资企业落户新型社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成都农业智库”,打造西部农业人才高地。
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加快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强化农村集体“统”的功能,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开展农民创新创业培训,推动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
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核心,深入推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加强乡村公民素质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中心城区网格化、农村地区中心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多途径推进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着力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法制的管理运行体系、精准的引领服务体系、专业的人才支撑体系、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打造品质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人文社区、和谐社区,形成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