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四川省邛崃市大同乡陶坝村村民李衡明与其他53名村民领到了一笔特殊的保险理赔款。李衡明说:“魔芋基地由于经营不善垮掉了,我们的土地流转租金没有拿到。按照保险合同,保险公司赔付了31.75万块。我分到了3700块钱。”
李衡明所说的就是邛崃市正在力推的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在他手中,记者看到了保险合同,合同签订于2016年8月,投保人为民鑫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被保险人为陶坝村土地流出村民。合同约定,合作社违约而不能按期支付村民土地流转租金时,触发保险理赔,由保险公司承担租金赔偿责任,保险公司赔付后再依法对合作社进行追偿。锦泰保险邛崃支公司负责人赵旭告诉记者,陶坝村的这笔赔款是邛崃市,也是全国第一份被执行理赔的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合同。
在签订首单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合同的邛崃市冉义镇,流转大户刘志英说:“以往我们大户和农民很难真正建立信任,他们防着我们跑路,我们担心他们收地涨价。现在,政府引进保险公司对流转行为予以保险,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
正如邛崃市委常委肖瑶在陶坝村理赔仪式上说的那样:“保险公司将土地租金赔付到农民朋友手中,保障了农户的权益,防范了土地流转中的失约风险问题,让土地流转中的信用链条更加牢固。”
破冰动力从哪里来?
——失约难题倒逼各方探索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
2012年,冉义镇九龙村12组村民刘志贵外出打工前,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同村大户,可合约到期了,租金却打了水漂,他一度对土地流转有些寒心。
类似情况在邛崃市并非个例。邛崃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面积65.5万亩,2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超过20万亩。据了解,2012-2014年,冉义镇先后有4家公司的老板跑路,上千亩土地欠下了几十万的租金。共富村村民陈世清回忆,共富村土地流转经历过几次违约事件,双流丰收农机公司从农民手中流转的1000多亩土地无法支付租金,最后只得由当地政府来兜底,那次涉及了村里的400多亩土地。
农民对流转心有余悸,种植大户们也有苦衷。“村里怕业主跑了,一直不愿意把合同期限签太长;但租期太短,农户若是到期收地,我们投入的基础设施不就打了水漂?”冉义镇种植大户黄光伦告诉记者。
“流转协议非正常性中止,是土地流转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邛崃市农林局局长张小君告诉记者,现行政策法律体系中,对土地流转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双方违约代价偏低,使得风险居高不下。
如何建立约束,重构信任关系呢?土地流转是市场行为,规范流转也应当用市场化手段,张小君回忆说,当时水口镇钟山社区为防范土地流转风险探索的“土地预流转+非融资性担保”模式一下子为邛崃市打开了思路:找个第三方,为农户和业主做个中间人。
张小君介绍,2015年6月,邛崃市借鉴钟山引入民营企业提供土地流转非融资性担保,为土地流转中农户和项目业主的履约行为进行风险担保的经验,在创新性地引入保险公司开发履约保证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后,邛崃开始试点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
“业主若是违约,损失将由保险公司赔付。”成都市农委农经处处长曾定表示,“预流转+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土地流转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拴上了“保险绳”。
保险资本为何“买账”?
——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资本与业主参与
在冉义镇友良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汪友良向记者展示了全国第一单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合同。他回忆说,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保费按土地流转交易额的3%收取,农民与业主二八开。市财政以奖代补分摊50%的保费。以一年一亩地1000元的租金来计算,保费是30元,农民应交6元,业主交24元,政府补贴一半。农民只要交3元钱保费便可享受1000元保额。
张小君介绍,据邛崃市有关部门测算,按目前土地流转规模,预计财政每年将拿出约300万元资金用于保费奖补,撬动保险公司参与保险产品开发与推广。同时将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与申请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挂钩,财政资金对融资利率给予补贴。
张小君坦言,引入保险公司开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产品,也经历了一番波折,“仅凭保费补贴是不够的,保险公司并没有那么容易说服。”在前期接触中,保险公司对保费收取、土地流入方财产调查、流转面积确认、失约出险处理等多个环节提出了疑问。
保险公司的顾虑为涉农财政资金指明了重点使用方向。“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试点,大幅度提升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的含金量,提高土地流入方主动参与土地经营权颁证的积极性”,成都市农委副主任潘斌介绍,另一方面,在失约出险处理机制建立上,加快筹建专业的农村产权处置公司,以解决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处置能力不足的难题。
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引起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兴趣。中国人保邛崃分公司经理梁志勇表示,他们对邛崃近年来土地流转违约事件作过测算,对新险种的推广有信心。“这是一项新业务,我们对其发展前景很看好。同时,新险种还会倒逼我们业务创新,也有利于更好地开拓农村市场。”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攀升,土地流转保险的发展前景被业界看好,只要市场培育起来,即使政府不再补贴,空间依然很大。”中华联合财险成都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田杭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中华联合财险、人保财险、锦泰财险以及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公司通过公开比选程序入围,获得承保资格,投身市场“蓝海”。
参与热情能否持续?
——降低失约风险,兼顾各方利益,大家都有获得感
人保财险邛崃公司负责人高红说,土地流转保险属于保证保险,充分发挥了增信保障功能。它不是简单引入商业保险,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土地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农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引入保险机制、政府补贴保金、专业合作社搭建平台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土地流转的失约风险。
据介绍,成都实施粮食规模化经营补贴制度,在国家和省级粮食补贴基础上,对生产种植50亩以上水稻、小麦、玉米的规模经营业主给予补贴,极大调动了规模种粮户的积极性。如今,冉义镇10个村的土地合作社与33个规模种植户联合起来组建了稻香土地合作联合社。理事长胡华鹏说:“联合社全程开展土壤改良、绿色防控,打造冉义贡米品牌,去年每斤大米卖到了8元钱,比普通大米价格翻了两番。”
规模种植户的心稳了,农民的利益就有了保障。“这下真的是吃了定心丸,再也不用担心业主因为各种原因不种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打水漂了。”冉义镇园林村8组村民苏学刚说。
曹富洲是邛崃市福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该合作社有1200多亩的土地,主要种植小麦、油菜。“虽然这项保险是在保障农民的利益,但是对于合作社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谈及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他连声称好:“以前总担心,村民觉得土地流转的收入不稳定,第二年就不租了。现在有了保险,村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我们也可以长效发展现代农业了。”他表示,退一步说,不仅农户怕业主毁约,业主也怕,改土、建渠投入那么大,若是农户单方面撕毁协议,投入就打了水漂,保险公司就要分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曾定介绍,成都市日前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意见》,争取3年内全市50亩以上规模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