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林交改良大蒜合作社社员正在调试大蒜播种机。张曦文 摄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于2018年启动,旨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项目实施以来,一幅以农业产业强镇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三晋大地徐徐展开。
自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曲沃县北董乡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以来,三晋大地处处孕育着村美民富产业强的希望。近日,记者深入徐沟镇、北董乡,实地感受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当地带来的变化。
以产兴村 优化传统产业
■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徐沟镇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强的现代农业基础,开发“农业+文创+旅游”的协同发展模式。
沿着208国道进入清徐县徐沟镇,美特好300多亩物流园区、六味斋500亩加工基地、紫林陈醋50万吨产品生产线先后映入眼帘,俨然进入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据了解,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徐沟镇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强的现代农业基础,开发“农业+文创+旅游”的协同发展模式。
蜿蜒绿道穿村而过,两旁的花田随风摇摆,时而飘来淡淡的香气,让人沉浸在诗与远方的惬意中。街道两边民房墙壁上,满是色彩鲜艳、个性张扬、惟妙惟肖的图画,置身其中,仿佛人在画中游。这里就是徐沟镇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西怀远村。
“我们邀请了高校百余名艺术家前来创作,让村子一下子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条500米长的乡村文化艺术街,吸引了周边游客纷至沓来,热闹极了!”西怀远村党支部书记杜春扣说。
西怀远村能有如今的人气,得益于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2018年,他们从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入手,引进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的油菜花进行种植。待到油菜花开之际,为期一个月的油菜花节在吸引游客观赏的同时,也为村民销售农产品带来极大便利。油菜花成熟收割后,村民们又可以种上胡萝卜和茴子白,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与西怀远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不同,清德铺村以优化传统种植业结构为主,紧盯“清德铺红薯”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产兴村、以产富民。
“村民在传统红薯种植过程中采取的是火炕育苗,因为技术不得当,产生的不利于薯苗生长的毒素过多,再加上种植历史过长,品种退化严重。”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贾晋斌说。
为此,贾晋斌通过对接国家甘薯研究所,从运城请来专门研究红薯的专家培育出了新品种,并向村民传授种植窍门;通过镇上的产业强镇项目,争取到198万元项目资金,建设红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及实训基地100亩,研发及培训中心950平米,逐步为清德铺振兴红薯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对温度和湿度的苛刻要求,红薯稍不留神就会腐烂变质。多亏了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全村建起了标准化储藏窖。”贾晋斌说,新建的红薯储藏地窖实行恒温恒湿智能化管理,投入使用后年储存红薯达75万公斤。
“现在种红薯的效益不错,今年每斤最好能卖到1.2—1.5元,价格比前几年翻了一番。”村民杨德福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4亩红薯就卖了2万元。
据了解,通过产业强镇项目实施,清德铺村红薯储藏、反季销售和初包装的线上线下销售每亩将增收3000元,年创利润200万元,为农户提供300万株红薯苗,带动周边辐射红薯种植面积1万亩。
贾晋斌告诉记者,为了延长红薯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农业,村里准备进一步挖掘“清德铺红薯”发展潜力,如把红薯叶子加工成茶叶,剩余的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等。
“徐沟镇在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规划先行的理念,实践了大农业的观念,认识到一二三产融合的规律。”徐沟镇镇长武永俊介绍,镇里结合全县总体规划,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镇域范围和重点农业村庄进行了局部内部规划,初步形成了北部对接潇河综改区重点发展城镇化、南部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格局。
以产富民 延伸产业链条
■为了抓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北董乡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位于曲沃县东南部的北董乡,依山傍水,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域内旅游资源丰富、诗经文化厚重,主导产业以大蒜、莲藕为主。2018年,北董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06元;在这一年,北董乡成为山西省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四个示范镇之一的乡镇。
走进曲沃县南林交改良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股淡淡的蒜香扑面而来,大院里五六个社员身着整齐的工服,正在忙着分拣、打包。
北董乡素有“三晋大蒜第一乡”的美誉。近年来大蒜价格大起大落,种植户承担着极大的市场风险。为改变这一状况,当地的致富带头能人魏明忠先后成立南林交改良大蒜合作社、曲沃县龙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南林交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立志搭建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
魏明忠拿起一颗黑蒜对记者说:“别小瞧它,这是合作社的新产品——养生黑蒜,由生蒜经过90天发酵而成,它的价格可是生蒜的20倍!”也正是因为这个新产品,魏明忠的大蒜供不应求。
2018年,因为蒜价不好,产品滞销,合作社及时上线了一套黑蒜加工设备,消化当地大蒜300多吨,产品销往上海、杭州等地,带动160户合作社蒜农亩增收200元,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期间,该合作社通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到的154万元奖补资金,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
“我们新上的这批设备,不但延长了大蒜的产业链条,而且让原先蒜皮、菜叶等废弃物实现了变废为宝。通过加工成有机肥料,增加社员收入,让菜地比原先更干净了。”魏明忠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又购置了一台大蒜播种机,享受到2万元的购机补贴,目前正在设备调试中。
杨香娇是加入南林交改良大蒜合作社最初的一批社员,谈及如今种植大蒜带来的好收益,她笑得合不拢嘴:“去年家里种了12亩地,其中6亩是大蒜,每亩地能挣将近1万元。现在种植效益好了,亲戚也来我们村学种蒜了。”
据了解,为了抓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北董乡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大蒜、莲藕农业生产基地变成旅游景区,让旅游景区成为农产品消费地,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推进了农旅、文旅和乡旅的深度融合。北董乡围绕“晋之源”农业品牌和“晋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品牌优势,通过实施规模提升、质量提升、品牌提升三大工程,狠抓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南林交莲藕”“北董大蒜”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全面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
好山好水在北董。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实施过程中,北董乡坚持旅游富农,依托厚重的诗经文化、秀美的田园风光,启动实施了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建设,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了四期工程,逐步实现了景中有村、村中有景。同时,为周边农民提供了138个就业岗位,形成了文化旅游与农业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