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延链条创品牌 产业兴村富民显魅力——山西清徐县徐沟镇、曲沃县北董乡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纪实
  

  走进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西怀远村,吃一碗村头五块钱的凉粉,让人心情舒畅。干净整洁的街道两边,民房墙壁上色彩鲜艳、形象各异、惟妙惟肖的彩画作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影。

  “以前北方人春游时喜欢到南方去看油菜花,现在不用了,到我们村就能看到。”西怀远村党支部书记杜春扣笑着对记者说,“种植油菜花有观赏效应,村里有明清古建筑,结合村里面的情况,我们搞旅游。油菜花种完以后还可以种菜,这就成了‘两茬效应’。这样不但能搞活经济,而且让环境变好了。”

  这是山西省打造农业产业强镇的一个缩影。2018年8月,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山西清徐县徐沟镇、曲沃县北董乡入选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一年多过去了,两地进展如何?记者近日赴一线进行了采访。

  以鲜活事实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山西清徐县徐沟镇清德铺红薯产业

  “我们村现在有2500亩红薯,每年大棚出苗100万株,人均收益4800元。”徐沟镇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贾晋斌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红薯,红薯已经成为附近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然而,多年前的清德铺村却没有一个“撑得住门面”的农业产业,村民们除了少部分留在村里种地外,多数青壮年劳力选择外出打工。村里虽然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习惯,但是因为品种老化等原因,却没有人以此为生。

  2018年,伴随着村两委班子换届,“发展啥产业”成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面临的首要难题。“村里以前种过红薯,现在红薯在城里卖得好着呢!不如试试?”有人提议。经过再三商量、找专家来村里考察,清德铺最终决定重新拾起“红薯”这档传统产业。

  “人家说‘好酒不怕巷子深’,我们说‘好酒也怕巷子深’。”贾晋斌称,清德铺红薯口感香甜可口,曾经卖得好卖得俏,2017年还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进入快速发展的商品时代,打着清德铺牌子的红薯到处都是,倒是清德铺村的红薯却出现了销售难问题。

  为了进一步打响正宗清德铺红薯的名气,分管副县长亲自站台当红薯代言人;宣传部长作为总策划、总导演,开展插秧节等多项红薯宣传活动……如今,清德铺村的红薯种植由原来的不到1000亩地达到8000亩地,正向万亩规模进军。

  贾晋斌告诉记者,为了延长红薯的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农业,准备将红薯“吃干榨尽”,把红薯叶子加工成茶叶,剩余的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进行出售。

  在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过程中,与清德铺村的优化传统产业相比,临近的西怀远村却把目光放在了乡村休闲旅游上。

  2018年,西怀远村两委带领村民种植了300亩油菜花,在6月油菜花开之际,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油菜花节,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为村民销售农产品带来极大便利。油菜花成熟收割后,村民们又种上了胡萝卜和茴子白(甘蓝),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光种油菜收入就有两三千元,接下来再种茴子白,加起来差不多能挣七八万元。”西怀远村村民陈来有说,自家的20亩地原来种玉米也就是两万元收益,去年开始种了2亩油菜、18亩蔬菜,总收入提高了5万元。

  “徐沟镇在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规划先行的理念,实践了大农业的观念,认识到一二三产融合的规律。”徐沟镇镇长武永俊介绍,该镇在实施产业强镇过程中,结合全县总体规划,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镇域范围和重点农业村庄进行了局部内部规划,初步形成北部对接潇河综改区重点发展城镇化,南部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

  “按照规划来执行,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武永俊说,在产业强镇项目建设中,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带来的实际效益,拓宽了当地农业经纪人眼界,拉动了部分企业投资,以活生生的事实来引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大蒜莲藕生产基地成旅游景区

  “我们北董的莲藕是最好的,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在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山西曲沃国际蔬菜博览会上,北董乡南林交龙王池莲菜种植合作社魏明忠的展位不大,却十分抢眼,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展位上的蔬菜产品供不应求,短短几天,卖出了5万多元。同时,他还代表曲沃县大蒜基地与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生鲜业委员会签署了2000万的战略合作协议。

  

 ​

  北董乡南林交龙王池莲菜种植合作社魏明忠介绍自家产品

  在蔬菜行业打拼多年的魏明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买了一辆大车跑运输。一次在外地,他看到包装精美的莲藕,销售价格不菲,这引起了他的沉思,“为什么别人的莲藕不好,却能卖高价?自己的莲藕好,却只能卖低价?”

  凭借着龙王池泉水,南林交莲藕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而从小在村里长大的魏明忠对莲藕太熟悉了。当把外地莲藕与本村莲藕相比较时,外地的莲藕口感品质差了很多。于是,他有了卖莲藕的想法,并注册了南林交龙王池莲菜种植合作社。

  目前,该合作社由最初的5户发展到140多户。仅莲藕一项,南林交村每年增收1000万元。

  除了莲藕,北董乡的主导产业还有大蒜,仅大蒜种植面积就达4万余亩,产值达4.37亿元。

  “去年种了12亩地,其中6亩种了大蒜,每亩地都能赚近万元。”52岁的南林交村村民杨香娇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效益好了,家里的亲戚们都来我们村学种蒜了。”

  据介绍,为了抓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北董乡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大蒜、莲藕农业生产基地变成旅游景区,让旅游景区成为农产品消费地,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推进了农旅、文旅和乡旅的深度融合。

  北董乡围绕“晋之源”农业品牌和“晋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品牌优势,通过实施规模提升、质量提升、品牌提升三大工程,狠抓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南林交莲藕”“北董大蒜”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全面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

  好山好水在北董。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实施过程中,北董乡坚持旅游富农,依托厚重的诗经文化、秀美的田园风光,启动实施了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建设,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了四期工程,逐步实现了景中有村、村中有景。同时,这也为周边农民提供了138个就业岗位,形成了文化旅游与农业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新局面,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了产业兴村富民的魅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中国农村杂志社| 联系方式| 欢迎投稿|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