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作为实现“五个一批”的首要举措,产业扶贫肩负着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和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任务。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扶贫论述特别是产业扶贫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聚力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突出产业提升、龙头带动、产销对接、技术服务和机制创新,优化政策供给、推进政策落地,着力提升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质量,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提升扶贫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产业扶贫涉及人口多、覆盖范围广,是大部分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其他脱贫措施要持久见效,也需要通过产业扶贫来支撑。目前,贫困群众吃穿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未来两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把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起来,增强产业带贫增收致富能力,巩固脱贫成果,让贫困群众脱得了、稳得住。
这几年,贫困地区通过积极努力,已发展了一大批果菜茶、中药材、食用菌、肉牛羊等特色产业。但总体来讲,许多产业发展层次还比较低、产业链条还比较短,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品牌化营销还比较滞后,必须进一步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要加快发展绿色高效特色种养业,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鼓励贫困县创建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设施设备,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增收能力。要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挥贫困地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优势,积极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培育壮大乡土特色手工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展产业带贫增收的空间。要支持创建扶贫产业园,积极打造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平台和抓手,通过园区联村带户,发挥要素聚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培育壮大带贫新型经营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特色产业,需要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要“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主体”。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直接依靠贫困户、贫困人口不现实,必须充分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一起发展产业。
近年来,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推动下,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带贫主体数量少、能力弱、带贫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必须加大力度,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完善产业带贫机制。要加快龙头企业培育,从资金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或直接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引导更多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通过流转土地、技术辐射、销售服务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收入。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专业技能型、生产经营型人才。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下乡返乡创业,解决脱贫攻坚人才不足问题。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模式,采取企业、基地、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等具体形式,加快推进贫困地区集体产权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分享产业收益。
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问题,明确要求“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贫困地区有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的先天优势,但东西生产出来,关键是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上价。否则,前端的生产就会前功尽弃,后端的利益联结也无从谈起,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增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近年来,贫困地区产品滞销卖难问题频出,这固然与贫困地区交通、物流、信息、电商等发展条件落后有关,但更反映出一些贫困地区只重生产、不重市场,只卖初级产品、不重加工和品牌。为此,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必须把产销对接作为关键环节,着力在市场体系、营销服务、品牌创建方面下功夫。要完善贫困地区市场体系,支持建设田头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产销对接硬件水平。要搞好产销对接服务,建设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举办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和公益推介活动,引导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建立稳定产销关系。要打造特色品牌,建立贫困地区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指导贫困地区加强品牌规划和宣传,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务求精准,他一再讲:“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效果精准”“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贫困地区情况千差万别,贫困村贫困户情况差异更大,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诉求也不一样,需要客观分析、综合判断,这对精准帮扶提出了很高要求。
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各地在落实精准帮扶举措上花了很大力气,尤其是在建立选派驻村干部开展精准识别、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结对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产业扶贫政策、项目到村难、到户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地区在产业选择上还存在短平快、一刀切的现象,各类培训名目繁多、但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贫困户生产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推进新阶段产业扶贫,必须在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上寻求新突破。要进一步健全技术服务机制。推进贫困县加快建立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健全基层农技人员定向扶贫机制。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贫困县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主体、科教一线人员中招聘农技员,提高技术帮扶能力和实效。要加快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从帮扶干部中确定一批政策熟悉、责任心强的产业指导员,为贫困户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选准特色产业、协调落实产业项目,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帮助搞好产销对接。同时,要通过产业指导员了解调度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进展和成效,为开展产业扶贫成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同时,也明确要求加快研究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措施。到2018年底,贫困县摘帽数量已超过一半,贫困人口已剩下不足200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左右。必须尽快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问题,进一步强化要素投入和工作统筹,攻坚期内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摘帽后贫困县要优先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安排,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下一步,应做好四方面衔接:一是做好规划衔接。乡村振兴相关规划应优先考虑贫困地区发展需求,产业扶贫规划既要保障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又要巩固脱贫成果、继而进一步向乡村产业兴旺迈进,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投入衔接。贫困县脱贫摘帽后涉农整合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东西协作资金等财政投入政策不能立即撤离,应持续保持一段时间。资金使用既要重视贫困村、贫困户的投入保障,也要兼顾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尤其是“边缘人口”的发展需求。三是做好工作力量衔接。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短期内应坚持现有的组织领导体系不动摇,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干部结对帮扶等机制,产业技术专家组、产业指导员队伍应保持稳定,继续为当地群众提供有力指导和帮助。四是做好重点工作衔接。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应坚持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围绕扶贫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强化新型主体培育、产销对接、人才培养、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支持等措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稳定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