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改革典型 << 中国农村网
江西农垦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浓浓的农耕文化、精美的3D壁画、醉人的乡村美景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在江西省上饶县高泉垦殖场(皂头镇)三联村,由村民自发树立的“垦区人民真幸福”石碑,让人不禁羡慕幸福的田园生活。村民蔡福伟向记者介绍:“全村738户3268人,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村里很早便修了沥青路。连上村里的免费WIFI,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收听村内语音介绍。村民们倡议要自掏腰包树立一块石碑,刻上‘垦区人民真幸福’,歌颂党的改革政策好,让垦区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江西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发展江西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61年前,5万多名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响应江西省委“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伟大号召,奔赴江西各地,在山区、湖滨、荒原安营扎寨,开创了农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天换地、宏伟壮丽的事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江西农垦已经建设成为以农业为基础,三产全面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统筹城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秀美乡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2017年,全省农垦拥有农垦场(企业集团)156个,分布在11个设区市的76个县(市、区);拥有土地面积1038万亩,其中耕地125万亩、林地715万亩;总人口131万人,从业人员50万人。

  理顺体制盘活资源

  垦区实现华丽转身

  2010年,江西农垦全力实施以落实“一补两险”、剥离社会职能、化解企业债务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成功之路,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国企改革“农垦经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业有所从、困有所济、劳有所得”的阶段目标初步实现。

  据了解,截至目前,85万农垦人乔迁新居成为城镇居民,全省农垦系统城镇化率达到70%,农垦人逐步享有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养老、医疗、教育、卫生、救济等政策待遇。

  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唐安来介绍,垦区新一轮改革以“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为目标,以“整合、联合、融合”为手段,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为路径,做大做强做优农垦企业,垦出农垦发展新天地。

  截至目前,全省农垦公检法机构已全部移交,符合移交条件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已基本移交,其中移交场办小学503所、教职工13043人;移交医疗机构497所、医疗人员及职工2473人;108家农垦场完成了场办社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改革任务,农垦社会服务均等化正在实现,全省农垦场社会职能改革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唐安来说:“按照中央33号文件和江西省委23号文件要求,全系统156个垦殖场基本回归企业属性,组建成立的区域性农垦企业达到14家、新组建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达到18家。特别是共青城市农垦集团公司、上饶市广丰区农垦集团公司的改革模式和改革成效受到国家部委的肯定,并在全国深化农垦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介绍改革经验。”

  2015年,广丰率全省之先,组建“广丰农垦集团”,并积极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由母公司出资1.53亿,对铜钹山垦殖场农垦有限公司、五峰山垦殖场农垦有限公司、鹤山垦殖场农垦有限公司、黄尖山林场农垦有限公司四个子公司进行控股,总经营面积21.8万亩。各子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让农垦集团成为国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上饶市广丰农垦有限公司”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广丰农垦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开始驶向市场化改革的快车道。

  为盘活垦区的资源,农垦积极做好国有土地确权工作。截至目前,全系统已发证面积507.3万亩,发证率达到76.8%,位列全国整体发证第四。如今,以“党委高度重视、部门密切沟通协调、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充分运用‘二调’数据、提高确权科技含量”为核心内容的“余江经验”正被全国农垦系统复制推广。

  抚州市东乡区红星垦殖场土地确权工作走在全系统前列,积极组建红星农垦投资公司,在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过程中,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专业化管理。截至2017年底,发放国有土地登记证563本,发证率91.49%。同时,围绕土地确权成果,农场积极探索、创新农垦经济发展模式,以土地资本注资开发现代农业,推动了星果农业合作社、东乡蓝农农业开发公司、江西竹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惠民为本产业升级

  共享改革红利

  近年来,江西农垦通过“产业向园区聚集”,一批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完整产业链条为保障的农垦新园区纷纷落成,增强了垦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农业向现代化转变”,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气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功能设施齐全的农垦新景区纷纷运营,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发展。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垦集团积极鼓励村集体及村民参股,将零星、分散的资产进行重组融资,因地制宜地带领村集体和贫困户大力发展马家柚、茶叶、特种药材等特色产业,探索“公司+农户”模式,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增收,从而消灭“空壳村”。

  东乡区红星垦殖场党委书记陈小华介绍,为打造优质猕猴桃种植基地,垦殖场依托中铁中基(江西)农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物流资源优势,采用“土地经营权入股”“全产业链分利模式”等运营模式,将垦殖场的万亩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种植“金园”猕猴桃品种,总投资75亿元,分批次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标准示范基地、农产品专利品种种植、世界农业文明展示、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

  大茅山集团公司位于德兴市境内,有36万亩山林。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产业成为大茅山集团公司产业发展、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7-2018年,三叶青基地育苗完成168亩,年底前完成6000亩种植,三年后可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黄精基地育苗完成60亩,现种植规模达1200亩,5年后每亩收入可达3万元。

  如何把优质的农产品卖上好价钱,还得靠走品牌强农之路。大茅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伟告诉记者:“垦区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培育金山林场三叶青种植、小目源铁皮石斛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绿色生态品牌。我们把林下中草药产业打造成为促进生态保护、职工增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最终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职工满意的目标。”

  为扩大种植规模,大茅山集团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大茅山中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金山、大鞍山和盘龙山3个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林农”的模式种植三叶青、黄精等道地药材,鼓励林农签订种植合同,负责提供种苗、种子,并提供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的形式进行运作。

  “农垦集团作为国有企业,拥有资源、资产等优势,要通过打造实体,实实在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广丰农垦集团总经理罗黎平说。

  马家柚是上饶市广丰区的本土品牌,是我国八大柚类之一,先后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广丰集团发展马家柚产业,打造马家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1万亩的马家柚示范基地,现已高标准建园8000余亩,进入挂果期面积达3000余亩。通过与江西瀛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合资联营,创造就业岗位千余个,预计进入盛产期挂果1000万千克,产值过亿元。

  传承历史文化引领

  秀美乡村彰显魅力

  江西农垦全面推进“六大生态”体系建设,深入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形成垦区绿色生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农垦建设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行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秀美的生态环境和一系列政策红利,推动旅游产业向“全域”升级。乡村秀美宜居也更宜游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我们按照生态宜居的理念,依托各地特色产业打造秀美乡村。通过规划改造,村舍房屋合理有序、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文化广场快乐健身、村史馆留住乡愁,不断推动垦区振兴。”上饶市农垦办副主任郑小勇对秀美乡村建设充满信心。

  上饶县高泉垦殖场聚集各方资源,集中建设“三联农耕文化村”“周石芳华小镇”“新田社区文化村”等多个主题鲜明的特色村,让老百姓望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

  周石村融合致青春、田园风光和廉政文化的元素,打造了全市第一个“风荷苑”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对老高泉中学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以“那些和青春有关的日子”为主题的“梧桐苑”怀旧公园。以秀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对周石村近200栋房屋进行徽派改建,并做好美丽庭院村落的改造,率先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秀美乡村建设成效初显。

  走进德兴市池口村,可见青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青山间,错落有致,道路整洁,荷塘绕村,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池口村以前叫作池口农场,1957年,由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带领省市机关下放干部、部队转业军官和上海、扬州的知青创建而成。农场兴建之初,大家众志成城,在大茅山进行垦荒种茶大会战,留下了宝贵的农垦精神。如今茶山上,还保存有唤醒人们回忆的时代印记——占地面积20亩、气势雄伟的大字“毛主席万岁”,成为当地的红色旅游景点。

  在加快秀美乡村建设中,池口村遵循德兴市“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目标,按照“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要求,深度挖掘农垦文化,积极探索秀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茅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伟介绍,池口村建立了大茅山农垦文化展示馆,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有2000多件农垦文化展品,反映了大茅山60年的农垦发展史,彰显了大茅山坚定厚重的文化底蕴,诠释和弘扬了大茅山“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创新有为”的农垦精神。

  为确保秀美乡村可持续发展,改善垦区人居环境,池口还建立了农场生活垃圾兑换银行,鼓励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集中转运,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从源头确保垃圾减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