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改革典型 << 中国农村网
创新求变 敢为先行者——江苏农垦改革掠影
  

  面积不足13万公顷的江苏农垦属于中小垦区,但经济效益却跻身全国农垦系统前列;18个农场大多分布在海滩、江滩、湖滩的盐碱地上,却不能阻挡勤劳拼搏的农垦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6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披荆斩棘、艰苦奋斗,曾经偏僻荒凉的盐碱滩涂逐渐散发璀璨光芒,形成了农林牧渔及食品加工、医药制造、贸易物流、房地产投资、通用设备制造等五大产业。江苏农垦围绕发展抓改革,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为全国农垦改革提供江苏经验。

  整合种植业资源

  把产业优势发挥出来

  “以前江苏农垦种植业资源分散,各家农场自己经营,造成了综合效益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的情况,粮食产出水平徘徊不前,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难以发挥。”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高级主管张严伟告诉记者。2011年,江苏农垦在系统思考现代农业版块的未来发展、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决定实施开展农业资源的整合与推进上市工作。把垦区18个农场种植业资产、业务、人员,及与种植业密切相关的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全部股权进行整合,组建运营管控型新公司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垦农发),在原农场设立18家分公司,负责原有种植业的生产管理。

  六年磨一剑。2017年5月15日,苏垦农发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股改和上市的过程,实际上是管理水平、生产水平、经营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从公司成立到引进战略投资者,从股份制改革到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苏垦农发董事会秘书张恒见证了公司从前期准备到正式上市的全过程。

  “完成公司化改造的农场并不意味着就是效率高的的经营主体,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专业化的公司,这种模式更有优势。”张恒认为,经过资源整合,江苏农垦实现了种植业由“块块经济”向“条条经济”转变,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优势。苏垦农发实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作物和品种布局,统一种子和农资供应,统一农业生产措施,统一农机作业标准,统一农产品销售,能够从源头上对粮食质量进行管控,形成了品质管理和食品安全的优势。“要实现这五个统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公司对资源有掌控力。”在苏垦农发百万亩耕地上,除了小部分发包给农户,其余都是公司自主经营,设立在农场的分公司如同农业工厂的“生产车间”执行总部的部署决定,充分展现了国有农场组织化的优势。

  “上市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张恒告诉记者上市后的苏垦农发释放出更大动能。“公司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粮食产量的提升。”公司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保证了公司运营过程的规范化,明确职责权限的划分,大大提高了公司管控水平。在做好自身经营发展的基础上,借助资本市场力量,继续整合垦区外农业资源,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加粗拉长”产业链,扩大现代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发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家队”作用。

  苏垦农发成立至今,完成了从传统农垦农业经济向上市公司现代农业体系的转变,一体化管控与全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步显现。2012年至今,苏垦农发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数据的平均增速在20%以上,发展成为江苏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存续农场加快转型升级

  用品质赢得市场

  种植业资源从农场剥离出来后,倒逼着存续农场不断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农垦姓“农”,但并不意味着只是种粮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的产业?连云港东辛农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养殖业是东辛农场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存续农场坚持“做熟不做生”的原则,突出绿色、优质、安全导向,加强养殖资源整合,推进扩量提质,打造水产和奶牛养殖两大发展“引擎”。

  位于江苏连云港市的东辛农场拥有养殖水面3万亩,连片的标准化池塘一望无际,每年产出水产品3万多吨,成为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新支柱。“因为农场靠近海边,水中有一定的盐度,所以我们的水产品肉质更加细腻,色泽更加饱满,很受市场欢迎。”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公司党委书记张井超告诉记者。

  目前东辛农场水产品养殖主要以南美白对虾、加州鲈鱼、斑点叉尾鮰为主,重点发展以南美白对虾为主的鱼虾混养模式。“鱼虾混养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品种的习性,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增强养殖户抗风险的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助理冯兴详细介绍了混养模式的优势,草鱼能捕食发病的对虾,鲫鱼、梭鱼等底层杂食性鱼类,可以清底保持底质干净,白鲢、花鲢这类滤食性鱼类,在水质调控方面起关键作用,而对虾是高附加值的品种。

  “一些水产品品种养殖成本高、风险大,个体养殖户很少选择,只有像我们这样有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国有农场才会做。”张井超说,农场秉持优质产品“产出来”、安全食品“管出来”的理念,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检验检测、防疫防控等管理制度。“我们在饲料投喂、鱼药服用、渔业机械、技术服务等方面都有统一安排,还专门建立了农产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确保产出来的食品质量安全。”

  随着产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奶牛养殖也逐渐成为东辛农场的拳头产业。目前农场存栏奶牛6000多头,年产鲜奶3万吨,是连云港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和鲜奶供应基地。农场乳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与澳大利亚政府合作的奶牛养殖项目,近年来,农场着力推进奶牛养殖业扩量增效。2014年投资近6000万元建存栏量2000头的国有标准化奶牛场,2017年,农场再次投资6000万元新建国有奶牛养殖场,从国外引进奶牛1000头。“我们利用农场自有资源解决牧草问题,通过提高奶牛繁殖率,缩短养殖周期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东旺奶牛养殖公司总经理刘玉成说。

  为了提高生产管理能力,2016年,奶牛养殖公司专门聘请咨询公司对育种、牛群管理、挤奶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每年我们要支付咨询服务费30多万元,这钱花得不冤枉,牛奶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农场一头成母牛一年能产奶9吨多,高于国家平均产奶量。” 刘玉成认为是品质为农场赢得了更大的市场,“我们乳品的各项指标都高于欧盟标准。”通过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实行责任倒追制度,农场鲜奶质量全部达到优质奶标准,被列为通用磨坊、星巴克咖啡特优奶供应商,被南京卫岗乳业公司评为“优质奶源基地”。

  下一步,东辛农场还要在林业、现代服务业等版块继续发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社会管理属地化

  理顺职能关系

  走进海门市江心沙农场场部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块崭新的牌子,分别写着“中共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委员会”“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和“海门市江心沙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这三块牌子正是社会管理属地化成果的重要体现。

  “我们垦区办社会职能移交起步较早,2000年至2001年,派出所、法庭等司法机构交给地方管理,2002年至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移交地方。2008年开始全面推进农场内部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张严伟说。

  江苏农垦结合实际情况,遵循16字方针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即“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授权委托,购买服务”,明确农场办社会职能由属地政府授权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的费用视属地政府财政情况而定,经济薄弱地区可以采取省财政补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农场自筹一点的过渡办法,逐年解决到位。采取这种方式,地方政府容易接受一些,改革推进阻力小一些,也能确保农场的政治与社会地位。

  “海门是全国第一家以县级党委政府的名义出台推进农场整体改革方案的地方。” 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社区管委会主任朱忠伟介绍,去年6月26日,海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营江心沙农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同年9月23日,海门市政府在江心沙举行了农场社区管委会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农场社会事业管理属地化改革瓜熟蒂落。

  说起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朱伟忠感慨良多:“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垦地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江心沙农场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开发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海门市也将江心沙农场纳入开发区建设统一规划,为其提供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支持。招商局重工、中远船务等一批企业在江心沙的土地上崛起,宿州路、扬子江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及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农场搬迁职工的“五险”缴费和每月500多元的生活补贴都由市财政承担,开发区还从工业税收中拿出部分补贴江心沙。

  与其他垦区人财物全部移交地方的改革方式不同,江苏农垦采取 “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的方式,政府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社区管理工作实际上是由政府委托农场人员进行管理,管理经费由市财政承担,一年下来能节约千万元。除此以外,政府还解决了退休人员超比例医保缴费这个大难题,按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16年的规定,由市财政分8年承担,这一项又为农场节省了5000多万元。” 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经理、纪委副书记包红星一边给记者算账,一边解释道:“海门市的领导站位高,看问题看得深刻,他们认为要算大账不要算小账,表面上看农场改革对地方很不划算,但二者是命运共同体,垦地合作才能让双方互利共赢。”

  在江心沙最大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新沙社区居民委员会,记者看到办公区域设置了外来人口服务、劳动保障、民政服务等柜台,可以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社区管理服务。除此以外,这里还有社区图书馆、道德讲堂、老年人活动健身中心,丰富了居民生活。“以前职工一遇到事情就跑就去找领导,现在他们遇到问题首先会想到找我们。能解决的我们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再上报领导。”社区党支部书记唐泓告诉记者,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后,人员分工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明晰。

  目前江心沙农场改革的任务大部分已经落实到位,与此同时,他们不断扩拖创新,积极探索“资源(土地)变资金,资金变资产(股本),资产变资源”的转型发展新路子,例如通过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如今已有收益进入良性循环。

  江苏农垦再次加快改革的步伐,截至8月底,垦区各农场属地政府均出台了实施方案,以此为契机,减负添动能,凝心聚力再出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