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收完小麦,紧接着就种玉米,种这50多亩地我一个人就够了。”黄泛区农场职工崔西铭向记者指着农田里已经长了约半米高的玉米苗说。崔西铭承包了55亩土地,按照农场要求,秋季统一种小麦,夏季根据市场选择种花生、玉米等其他作物。虽然室外气温接近35度,但是崔西铭一身清爽,不是想象中农民夏日在田地里劳作挥汗如雨的模样。“现在种地很轻松,从种到收,农场都有统一安排,我们基本不用操心。”
黄泛区农场位于河南周口市西华、扶沟两县境内,历史上的黄泛区是苦难的代名词,因为黄河连年泛滥而得名。从萧疏的沼泽荒原到无际的麦海良田,黄泛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向管理要效益
企业化改革改出高品质
“农场土地承包费用每亩要比周边高出100多元,但是大家还是抢着要。”崔西铭以每亩1060元的价格承包了农场55亩土地,他觉得这个价格不算贵。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周边农地小麦亩产大约是1000斤,收购价在1.1元/斤左右,而农场小麦亩产可以达到1100斤,高的时候能达到1200斤,农场直接收购,价格在1.3元/斤左右,农场提供的农资和大型机械化服务也比周边便宜。除去成本,一年能挣4万元左右。
“因为受到连绵阴雨和低温冻害的影响,今年小麦普遍减产,但和周边农田比,我们农场减产幅度很小。”黄泛区农场党委书记宋根川说,我们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法宝”就是农场提出的“六统一”生产管理办法,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检验、统一机械收获”,与之配套的还有“统一供应农药化肥生产资料、统一免费土壤化验和配方施肥指导、统一免费职工技术培训、统一兴建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统一对农机购买进行补助、统一对合格种子进行加价回收”六统一辅助措施。“到了播种的时候我们给职工提供种子,统一施肥、治虫,到了收割的时候有大型机械化作业,麦子不进家门直接拖到晒场。”标准化生产不仅有效降低了各种危害,增加职工收益,也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黄泛区农场的粮食更加有市场。
以前土地承包竞拍是喊价高者得,有人为了先把地占上甚至喊出每亩地一千七八的高价,到了年末算总账的时候发现忙活了一年并没有挣到钱,职工种地的积极性自然就下降了。为了解决恶意竞争喊高价的问题,农场决定改变以往竞标方式,采用“价格接近法”。“我们给参加竞标的地块标划两条价格线,一条是公开的招标参考价,农场职工根据参考价给出竞标价格;一条是不公开的招标基础价,谁给出的价格更接近招标基础价谁就可以承包这块地。在价格同样接近的情况下,选高不选低。”黄泛区农场场长李贵成介绍了探索出的经验做法。农场在保证职工种地能获得一定利润的前提下,结合往年的土地承包价格确定招标参考价和招标基础价,如今农场最高的地价大约是每亩1200元。“2017年我们制定招标价格线的时候考虑稍微提高一点土地价格,但是为了让职工多获得一些收入,最后还是确定了跟往年差不多的土地价格。”
为了减少职工受灾损失, 黄泛区农场实施了农业自然灾害救助扶持政策。今年受到2017年“华西”秋雨和2018年4月低温冻害的影响,农作物普遍受灾。职工李忠亮却没有因此发愁,“今年我种的桃儿也减产了,但是农场提前给我们买了保险,还会根据我们的受灾情况另外发一些补贴。”黄泛区农场每年召开“三夏”工作总结会,重点讨论了如何给农户发放灾后补贴的问题。“我们根据农户受灾减产程度,把他们分为四个档次,分别补贴每亩50元、35元、20元和15元不等。由场部制定标准,16个分场再根据具体情况发放下去。”李贵成告诉记者。
向技术要动力
用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种子企业,拥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自主产权品种22个。“我们公司主产品小麦种子年均销售量达到5000多万公斤,产销量占河南省总量的15%以上,销售到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200多个县市。”地神种业的科研技术人员朱高纪告诉记者。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地神种业积极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知名育种专家合作,培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科技创新是种业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地神种业每年投入利润的20%作为科研育种经费,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下设一个农业科学研究院,现有技术人员47人,专门开展新品种选育,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名优新品种引进、鉴定、示范等工作。拥有高标准试验田577亩,其中海南47亩,开设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土肥六个研究室。“农科院每年都有10~20个不同作物的新品系参加国家、省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科研院工作人员一边给试验田里的玉米育种套袋一边向记者介绍。育种工作需要人工机械式反复操作,不仅耗费体力而且枯燥,有时候还要根据工作安排前往新疆、海南、甘肃等繁殖基地工作,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为了提高大家工作的主动性,公司规定如果成功培养出一个抗病强抗倒好产量高的新品种,就奖励研发团队10万元,还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给予一定提成。
“网状复合营销体系”叠加“多种形式种子服务网络”,让地神种业赢得了市场。一方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网状复合营销体系,推行以县级独家代理经营为主的返利销售模式,采用高质量、高价位、高返利、高服务的原则进行市场销售,在区域上有选择地实行“空缺销售”,即有选择的销售秋作物种子,在最适合区域销售最适应的品种,起到品种优化种植;另一方面,将技术服务作为销售的一部分,建立多种形式和层次的种子服务网络,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客户服务部常年聘请2位农业专家编写各区域农技服务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资料,排解重大技术难题,通过举行技术讲座活动和开通服务热线开展咨询活动;公司与各县代理商组建技物连锁服务网,县级代理商负责种植技术的宣传、培训、指正及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各区域专职农技人员及营销员配合公司和县级代理商做好试验、示范工作,组织区域级农民培训和技术咨询。由此实现了通过销售提升服务,通过服务来促进销售的目的。
向改革要红利
啃下分离办社会职能“硬骨头”
今年是基本完成农垦改革“两个3年”任务的收官之年,对照任务清单,黄泛区农场改革成绩可圈可点。2004年黄泛区农场向周口市人民政府申请了土地确权登记,同年4月,周口市政府对黄泛区农场辖区内国有土地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2015年,黄泛区农场开始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保持原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分期、重点突破的原则,在高庄村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次推进完成尹坡村、南坡村、郭庄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在2018年2月完成场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
如何进行办社会职能改革,这是许多地区农垦改革面对的一个“硬骨头”。农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承担了发展科教文卫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的职能,掣肘了农垦地区的发展活力。2017年,河南在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对移交条件成熟的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一步剥离到位;暂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先剥后离”,先内部分开、管办分离,地方政府可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赋予相应管理权限和提供公共服务,待条件成熟后再移交地方政府。
黄泛区农场长期承担着沉重的社会包袱,每年在办社会职能方面的花费大约1.5亿元,在社保、企业办社会职能涉及的教育、卫生、民政、国土资源、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享受不到应有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保资金缺口巨大,如何通过机构改革减少企业包袱,最大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黄泛区农场正在不断尝试探索。“去年10月我们制定了办社会职能改革方案,通过多次研究讨论、到外地调研学习,方案得到优化,预计在今年年底实现农场社会管理职能整体移交。”虽然改革有难度,但是宋根川对于这项工作充满信心。
河南省将农垦定位为“全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区、新型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下一步河南农垦还要在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科技进步等方面继续发力,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作为河南农垦的领头雁,黄泛区农场也将勇立潮头搏风浪,总结出更多“黄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