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16:56:09 来源: 作者: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公开征询意见
为贯彻落实“双安双创”现场会精神,农业部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组织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对有条件的县(市)工作情况、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开展了考核评价,遴选推荐了第二批204个质量安全县和11个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名单及简介附后)。
根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的要求,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各界监督,保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的质量,受农业部委托,我公司将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公开征询意见,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请于2017年2月24日前通过信函、邮件、电话等方式向清研灵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出书面意见,说明异议的具体内容和理由,我们将跟进开展调查核实,提请农业部做出处理。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里317号金泉时代1座2717室,清研灵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邮编:100101;联系电话:010-57230546;传真:010-62780329;电子邮箱:wangna@netranking.cn。
附件: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公开征询意见名单及简介
清研灵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17年2月15日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公开征询意见名单及简介
北京市
大兴区地处北京南郊,素有“京南门户”、“绿海甜园”、“南菜园”之称,拥有蔬菜、西甜瓜、果品、甘薯、花卉、畜禽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第一批建成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率先研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逐步形成了区、镇、村(基地)三级监管体系和三级检测体系。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三品”认证、监督执法和产品检测等工作。2013年荣获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区。
顺义区是北京市传统农业大区与强区,农业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居全市首位,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籽种农业、花卉产业、休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近年来,顺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抓住重大活动及节日、阶段性专项整治、农产品生产秩序规范、宣传和教育培训、信息交流五个重点,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监测体系、监管资金投入、应急预案体系五个环节,不断强化监管力度,保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天津市
西青区是天津市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年产蔬菜58万吨、水果2.1万吨、水产品2.8万吨、肉类1.3万吨、鲜奶0.7万吨、禽蛋0.7万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2016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5.8%。近年来,按照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要求,西青农业正在由追求数量、保障供给向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方向发展,一大批以“沙窝萝卜”、“精武种猪”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脱颖而出,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亮点和标杆。
宝坻区位处京津冀城市群中心腹地,现有耕地114.17万亩,形成了优质粮食、设施农业、立体种养业、“三辣”产业、林下循环经济、休闲农业等多个特色农业板块。宝坻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制度建设,狠抓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监测、“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逐渐成为服务京津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河北省
元氏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676平方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208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耕作制度一年两熟,优质麦、特色林果、奶牛养殖和设施蔬菜是优势产业,元氏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元氏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突出抓好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设施蔬菜标准园,加强 “三品”认证。狠抓关键环节,强化投入品监管,加大抽样检测频次和力度,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平泉县地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是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设施菜、食用菌为特色主导产业,食用菌总产量60万吨,蔬菜年总产量80万吨。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我县坚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两手抓,通过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强化行政执法、推行质量追溯制度等措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一直高于98%。
卢龙县地处秦皇岛市西部,是传统农业大县,被评为“中国甘薯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酒葡萄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卢龙县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投入品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准出方面严格把关,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监管网格,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98%以上。
乐亭县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素有“燕东天府”、“冀东粮仓”之称。全县蔬菜产量258.47万吨,生猪25.57万头,牛存栏2.51万头,水产品13.5万吨,先后被授予“中国果菜十强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乐亭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落实责任、强化检测能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追溯系统等措施,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涿州市毗邻北京,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蔬菜、小麦、玉米、水稻、生猪、肉鸡等,全市种植面积80万亩、瓜菜播种面积24万亩、蔬菜标准园20个、肉类4.5万吨、禽蛋1.26吨,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绿化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多年来,涿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实施“千千百”层级考核,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监测、“三品一标”认证,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农产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地处太行山北端东麓与燕山的交汇处,已融入北京半小时经济圈。张石、廊涿、张涿、京昆等4条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全县自西北向东南形成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耕地面积36万亩,初步形成了以设施蔬菜、食用菌、麻核桃、畜禽、水产品、优质杂粮等农业主导产业,围绕“环首都蔬菜产业示范县”打造四个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涞水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前移质量关口,开展了“双安双创”活动,创建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任丘市耕地总面积92.2万亩,人口90万,是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河北省优质粮食主产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201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亿元,种植业2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7.2%,蔬菜7.3亿元,占种植业33.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业执法、检验检测监管体系健全,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了城乡居民消费安全。2016年获得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双认证”。
宁晋县是河北省产粮第一大县。全县奶牛存栏4.8万头,牛奶年产量20.3万吨,是全国牛奶生产50强县;食用菌种植户2.5万户,年产量6.7万吨,2016年获“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优质梨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量37.4万吨,“宁晋鸭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蔬菜种植12万亩,总产41万吨,是河北省60个蔬菜生产大县之一。拥有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宁晋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着手加强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监管监测、“三品一标”认证等,拥有绿色产品2个,有机认证3个。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磁县地处河北省最南部,全县总面积99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1万亩,总人口63.1万。粮食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3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6.8万亩;生猪出栏31.3万头;肉牛存栏2.81万头;水产品总产10400吨。荣获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河北省“莲藕之乡”、 “河北省菜篮子产品生产县”等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三品一标”基地面积1.2万亩,有68 家畜禽养殖场通过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建成部级养殖示范场3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近三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双滦区位于承德市西郊,南邻京津,北靠辽蒙,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形成了以设施蔬菜、果蔬采摘、垂钓、特种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是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发展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双滦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创建了“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责任到位、措施有力”的监管模式,以提高检测、监管能力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多年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优质安全,畅销京津。
山西省
小店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部,辖3个乡(镇)和3个涉农街办,农业主导产业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是省城太原重要的肉蛋奶菜副食品基地,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高效示范园区,强化源头治理,从严执法监管,营造规范的生产环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和补助形式,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覆盖,有效提升了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水平。
大同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距大同市区25公里。国土面积1503平方公里,总人口18.2万人,辖10乡镇,是一个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黄花、蔬菜、玉米、绿豆、谷物等。畜牧养殖以蛋鸡、肉羊、肉牛、猪为主。共有重点生产基地、加工流通企业、农资经销企业42家。现有一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一个县农产品信息中心,20个村农产品信息服务室,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编制、人员、经费全部到位。
定襄县地处山西省北中部,下辖3镇6乡155个行政村,是全省有名的商品粮基地县,“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重点县,《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农产品优质玉米、杂粮主产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定襄县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三项责任”,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安全监测,抓好专项整治,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制度机制为主要抓手,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
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下,汾水之滨,太原盆地西南缘。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5.5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90个,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2.25万亩,规模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32个,核桃高标准栽植面积达30.4万亩。围绕畜禽、蔬菜、核桃和小杂粮精深加工等产业,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9家。率先在吕梁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了“市、乡、企”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保障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曲沃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面积38万亩,粮、果、菜、畜是全县主导产业。水果面积5.2万亩,蔬菜面积 15万亩。规模养殖企业76个,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监管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黄瓜之乡”和“全省蔬菜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主导产业有粮食、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荣获“中国青椒之乡”“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等称号。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以监管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推行农产品追溯管理为重点,逐步形成了“生产经营企业负主责,政府监管不松懈”的安全长效机制,保障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耕地面积137万亩,全旗盛产优质小麦、高蛋白玉米、向日葵、苹果梨、蕃茄、脱水菜、枸杞等优质农产品。多年来培育形成了酒类酿造、乳品加工、肉类加工、籽类炒货、粮油加工、果蔬保鲜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全旗128万亩耕地通过了“三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共有28家企业的62个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先进旗、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和监督示范旗。建成了旗、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和旗、镇两级检测网络。
丰镇市农牧业生产以马铃薯、蔬菜、杂粮杂豆、生猪、肉羊为主。全市全面落实农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和市、乡两级监测网络。农产品检测室于2015年9月通过“双认证”,检测项目达到90个,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并作为考核乡镇和有关科局的重要依据,监测费用纳入政府预算。“三品一标”和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初步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重点企业实施了产地准出。
商都县播种面积155万亩,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一粒薯、一篮菜、一袋糖、一瓶酒、一头牛、一口猪”六个一绿色农字号品牌,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民”新模式,实现农牧业全产业链无缝对接,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现拥有年生产5万吨法式薯条企业---美国康佳食品蓝威斯顿;全国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希森薯业;亚洲最大的甜菜加工企业---商都县佰惠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口速冻蔬菜加工企业---内蒙古乐耕食品有限公司。全县有种植、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6家。荣获“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两项殊荣。
开鲁县以玉米、红干椒和肉牛肉羊为主导产业。全县粮食总产量158.5万吨,玉米150.5万吨,红干椒10.5万吨,肉类总产量为9.72万吨,蛋类总产量为2.24万吨,奶类总产量4.3万吨。开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百名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自治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全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39个,建成20万亩全国绿色原料(红干椒)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国家检验检疫局确认为国家级出口食品红干椒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五原县全县耕地总面积230万亩,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葵花籽、瓜果、蔬菜、肉羊等农畜产品,是河套雪花粉之乡、巴美肉羊之乡、葵花之乡、瓜菜番茄之乡。近年来,全县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现已建成1500平方米农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并通过“双认证”;初步构建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建成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65万亩;认证“三品一标”产品77个。灯笼红香瓜、五原黄柿子、五原特色西甜瓜、五原红腌菜等一大批特色产品远销全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乌审旗属于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种植业面积65万亩,农牧业总产值12.88亿元。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55万亩,1000万亩有机草牧场、139.3万只有机细毛羊、8.3万头有机肉牛产品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证书,是国家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基地 、生猪调出大旗、食品安全示范旗。近年来,乌审旗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旗为契机,建成460平方米开放式检测室,并已投入使用,初步构建起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施产地准出制度,突出源头监管,大力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辽宁省
辽中区位于辽宁省中部,区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万亩,水域面积46.9万亩。区农业主导产业有水稻、玉米、蔬果种植和畜禽、淡水养殖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近几年来,辽中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认证、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康平县耕地面积153万亩,花生、蔬菜、薯类、杂粮等高效作物53.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以上;推广花生、地瓜、蔬菜、寒富苹果等标准化操作规程20项;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78.72万亩。康平县整合资源,形成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检测中心、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及8个乡镇监管站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已通过“双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建立,追溯点26个,100㎡的综合监管平台室已改造完成。
海城市是国家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面积140万亩。全市蔬菜生产面积55万亩,总产量165万吨;牲畜存栏猪40.77万头、牛3.6万头、家禽2382.76万只;水产总产量2.15万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健全,县级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重点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平台管理。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制度完善,重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实行全程可追溯管理。创建了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新宾满族自治县是辽宁水源生态区的农业县,有耕地面积59.8万亩。创建了国家级“农业综合执法示范县”,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农业投入品监管示范县”。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了农资经营备案制度、二维码备案管理系统,大力推广农业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健全农事生产档案。创建省名牌农产品3个,注册和登记农产品地理标识4个。
黑山县辖21个乡镇,27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58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蛋鸡第一县、生猪调出大县、辽育白牛基地县和蔬菜生产大县。全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三品”认证面积205万亩,黑山花生、黑山地瓜、黑山锦丰梨和黑山褐壳鸡蛋为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了县、乡两级检测机构。全面实行农业行政、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联动机制,确保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大石桥市辽宁省重要粮生产基地,曾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水果、淡水鱼、畜牧业、蔬菜、柞蚕为全市优势特色产业。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10.84亿斤,水果产量12.8万吨,水产品产量10.06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12.43万吨,蔬菜产量40.5万吨,农业增加值实现40.6亿元。多年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第13家通过“双认证”单位,多次被评为“辽宁省农业执法标兵单位”称号,并连续多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
铁岭县是辽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围绕粮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牧菜榛果”的产业特色,2015年获批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铁岭县始终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着重完善农产品监管、检测体系,建立三级监管网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通过省“双认证”;狠抓农资经营规范化管理,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畜牧、水产养殖方面,建立“黑名单”制度,常年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对违法案件坚决查处。
凌源市耕地面积74万亩,是北方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称号。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超过43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190万吨,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产值达到44多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政府负总责,县、乡、村三级监管机构健全,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规范农药登记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吉林省
辉南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耕地面积120万亩,2016年粮食产量13.6亿斤,生猪20.6万头,肉牛13.4万头,肉鸡645.4万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吉林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2016年开展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创建,并纳入创建范围。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狠抓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检测、“三品一标”认证,制定并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前郭县隶属吉林省松原市,辖22个乡镇。前郭灌区水田面积7.3万公顷,年产水稻7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51.2亿元。拥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68项、中国驰名商标4个。农业集约化经营面积200万亩,各类合作社1300户,粮食年产量300万吨,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县主要领导始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围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一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监管,强化安全监测,严格监督执法 。
大安市隶属吉林省白城市,是大兴安岭南麓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幅员总面积4879平方公里,全市耕地面积203万亩。以玉米、水稻、蔬菜、花生、黄菇娘、杂粮杂豆、肉牛、肉羊、肉鸡、鱼、狐貉等各类农产品为主。大安市农产品监管已纳入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费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现已建成市、乡、村三级农产品监管检测网络,建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并获得了资质机构认证,“三品一标”达到24个,并建成了十万亩绿色水稻食品原料基地,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11个,农产品历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并且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伊通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创建试点县。近年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加强抽检监测,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到16个,蔬菜标准园区13个、省级蔬菜园区3个、畜牧小区247个,国家级畜牧小区2个。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多次获国务院、农业部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加强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拥有蔬菜国家级标准化园区2个,省级标准化园区3个。“三品一标”产地认定20.05万亩,认证产品13个;牧业小区430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个;水产养殖面积2.262万亩,水产养殖户214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3处。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南部,长白山东麓。幅员面积2207.75平方公里,总人口17.3人;全市耕地面积35196公顷,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120公顷,主要特产有中国苹果梨、延边黄牛、松茸等。2016年,龙井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吨,延边牛4.8万头,生猪10.3万头,禽类406万只,园艺特产业总产值为1.56亿元。龙井市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畜禽养殖、特色农产品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以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准出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黑龙江省
穆棱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现有耕地面积24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实现整县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大豆、玉米、肉牛、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96个,该县从建立组织体系入手抓安全,强化生产标准助安全,注重过程监管保安全,狠抓市场营销促安全,走出“产、管、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展之路。该县有机土豆等产品畅销欧美,加工后每斤售价达12元,延伸了产业链和价值链。
宝清县地处三江平原核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现有耕地总面积243万亩,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该县主要发展水稻、大豆、玉米、食用菌等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富硒食品之都”,培育富硒品牌10余种、种植富硒农作物6万余亩。多年注重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逐步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有效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讷河市生态环境良好,现有耕地607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优质大豆主产地,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该市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屯、监测全覆盖”的思路,狠抓监管体系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围绕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全程质量管控、风险监测等重点建章立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现有耕地面积225万亩,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全市认证“三品一标”总量达到223个。盛产鲟鳇鱼、大马哈鱼和“三花五罗”等名优特鱼水产品,江水灌溉优质水稻面积达10万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该市注重健全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管理体系,突出落实全程标准化生产措施,建立健全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安全水平。
萝北县立体气候明显,自然和生态环境优良,现有耕地113万亩。主要发展玉米、水稻两大优势产业,全县“三品一标”种植面积达89万亩。该县围绕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安全执法监管等重点,逐级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达3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00多个,201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铁力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灌溉用水水质优良,适宜优质农产品种植。该市现有耕地面积75万亩,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监控面积已发展到43.4万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九河泉大米、玉双粘豆包经中央七套报道而享誉全国。该市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注重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水稻示范市、国家A级绿色水稻原料生产基地。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北纬45°最佳农牧产业带,现有耕地265万亩,光热资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良,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肇源大米和古龙小米等享誉全国的肇源地域特色农产品,11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肇源县坚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实施农业“三减”,大力打造优质品牌,“三品一标”持续稳定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监管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向好。
双城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现有耕地352万亩,适宜玉米、水稻、果蔬、杂粮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全国牛奶生产第一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该区围绕调结构、增效益、抓外向、促转型的农业发展思路,全力夯实监管基础,打造“农娃”等安全品牌,推进有机循环农业,强化质量溯源管理,推行全程标准化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力保障。
上海市
崇明区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三岛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8万亩。近年来,崇明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总体目标,形成了河蟹、优质大米、特色果蔬、白山羊四大主导产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宣传培训、农产品追溯等六大体系,确保了农产品消费安全。
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北部,与江苏昆山、太仓接壤。嘉定农业有粮食、蔬菜、葡萄等主导产业及哈密瓜、草莓、鸽子、湖羊、梅山猪等特色产业。2016年粮食总产量5.39万吨;蔬菜上市量13.4万吨;葡萄总产量1.7万吨。按照监管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任务、有经费、有考核”的总体思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构建“一图、二书、三员、四定”的监管制度,形成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与检测网络,强化宣传培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生产档案记录,实现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江苏省
高淳区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商品油基地县,现有耕地61.09万亩,水面26万亩,其中螃蟹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固城湖”牌螃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驰名商标。高淳区立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已发展农药连锁店220多家,占农资经营户的90%以上;扎实推进产地证明与产品准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诚信体系建设,有效落实了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
江阴市是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连续十二年蝉联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榜首,现有总耕地面积48.57万亩,蔬菜总产量55万吨。全市坚持产管并举,涵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监管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市、镇、村三级农产品网格化监管队伍,农贸市场监测队伍三支监管监测队伍高效运行,年监测(含快检)农产品超过3.5万个,实现了规模基地监管和检测全覆盖。
贾汪区地处苏鲁两省交界,是全国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施蔬菜、山地林果、规模畜禽、优质稻麦等四大产业为主导。全区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以标准化生产、专项整治、社会共治等工作为重点,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2016年全区农(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9%。
吴江区位于太湖之滨,是第三批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标准化示范县,“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农产品,“三品”面积占比达93%以上,有效数186个。吴江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较早建立完善了各项监管工作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昆山市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总面积9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4.4万。该市以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精准绿色种植业、生态精品水产业、健康高档园艺业三大主导产业,主推优质农产品丰富市民“菜篮子”,全市共有“三品”425个,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昆山市2003年就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建设,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农产品检测网络。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政府重视程度高,社会共治氛围浓”的共治共管良性机制。
大丰区是全国菜篮子主产县,总耕地面积174.3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00万亩次,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其中大蒜种植面积20万亩。大丰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整治,监管机制创新充满活力,连续三年荣获江苏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评价一等奖。
东台市是首批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市、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全国出口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市,现有耕地面积200多万亩,食用农产品总产量达550万吨以上,“三品”产量占比达46.9%。东台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档案资料,建成农产品可追溯示范基地40多个;严格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产品检测全覆盖,2016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江都区下辖13个镇,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高效农业总面积28万多亩,38%为设施蔬菜,全区形成了“两带三区一圈”的农业产业格局,粮油、花木、蔬果、水产、畜禽五大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江都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考核评价、网格化监管、标准化生产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趋向完善,品牌农资连锁和政府统购配送经营点相结合的农资经营模式不断健全。
高港区现有耕地19.82万亩,年产粮食14万吨、蔬菜17万吨、水产品1万吨,出栏家禽235万只、生猪21万头。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权重占8%;监管检测体系不断健全,“一图、二书、三员、四定”的网格监管模式全面推开,形成“全面覆盖、层层履责、责任到人”的格局;信息化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产源头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浙江省
桐庐县地处钱塘江中游,耕地面积32.39万亩。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通过建设多元监管新网络、农资连锁新机制、追溯管理新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乡,进一步健全了监管队伍、完善了检测体系、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了“五有一追溯”的农产品产地准出模式,全面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瑞安市地处浙南沿海,陆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总人口123.1万人。围绕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五大主导产业,已建立起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粮食生产功能区5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通过开展“标准生产、全程监管、强化宣传”三大举措,创新“基层监管、安全追溯、市民监督”三大机制,着力打造特色优质、生态高效、安全放心的绿色农业,已获得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海盐县位于杭嘉湖平原东缘,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著称。全县辖以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作为农业主导产业,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6元。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突出“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重点,强化属地管理和主体责任,探索创新“农安海盐智慧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上虞区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主导产业为葡萄、杨梅、猕猴桃,是浙江省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围绕“产出来、管出来”两个重点,不断创新长效机制建设,开展“信义园”评比,提高生产主体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减量、清洁、循环”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主线,全力推进畜牧养殖治理、种植业污染防治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等工作;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全覆盖。
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 主要优势产业有茶叶、中药材、香榧、青枣、火腿等。通过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追溯和全程追溯体系建设,把全市163家农业生产主体纳入信息库,112家农业生产主体实现主体追溯,其中3家实现了全程追溯。并将全市17个镇乡街道农产品检测室数据全部实现实时联网,将巡查情况同步上传省监管平台。
定海区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主要农业大区,现有耕地面积10.2万亩,已初步形成粮油、舟山晚稻杨梅、浙东白鹅、皋泄香柚、定海草莓、西甜瓜、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海岛特色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67万亩,2015年实现农渔业总产值21.78亿元。全区“三位一体”农渔业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2016年定海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县。
黄岩区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有“中国蜜橘、杨梅、枇杷、茭白、紫莳药之乡”美誉。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产管并重促提升,安全放心美生活”主线,通过职责分工具体化、制度建设法制化、监管对象清晰化、技术推广标准化、部门协作亲密化、抽检监测随机化、台帐收集常态化、应急处置迅捷化、处罚打击严厉化、宣传培训普及化等“十化”建设引领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遂昌县地处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源头,是“中国菊米之乡”和“中国竹炭之乡”,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称号。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通过创新 “绿色惠农卡”补贴平台,对新技术应用及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形成强大推力,确保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象山县位居浙江省中部沿海,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之美誉。全县农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浙江省首位,“象山柑橘”和“象山梭子蟹”驰名长三角。近年来,该县创新农产品收储运环节“五个一”监管模式,实施农产品产地合格准出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与金融征信联动,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三前、监测全覆盖、追溯到主体”监管模式,荣获“浙江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安徽省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是以粮食和蔬菜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是重要的供应长三角地区蔬菜生产基地,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对乡镇政府工作考核,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构建县镇村监管网格,日常检测监管实现电子化上传和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常年正常开展。健全县域农资经营网点、农产品企业(基地、组织)信息和台账的电子档案,实行备案审查管理。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面向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市”,中药材前胡产量全国第一,名特优水产品种美国鲥鱼产量约占全国1/3,国家级生猪保护品种“皖南黑猪”原产地。市委、市政府结合宁国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所有农业主体已纳入监管平台数据库,动态掌握辖区所有农业主体基本情况。通过GIS定位分产业进行网络化管理,及时上传巡检工作动态、现场可视资料等信息,实现日常监管电子化、智慧化。
黄山区位于“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是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的主产地和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坚持“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建设目标,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了“五个一”(一片叶、一尾鱼、一杆竹、一枚果、一朵花)特色产业。通过大力实施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农药集中配送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全区6.8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10.4万亩水产品全部通过有机认证。
砀山县素有“世界梨都”美誉,同时盛产黄桃、苹果等20余种水果,是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数字果园”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水果产业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同时,建立安全可追溯的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体系,以农业投入品信息化监管为抓手,实现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信息备案,销售过程应用会员卡身份证识别实名购买制。
当涂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是全国粮棉生产大县、全国河蟹生产强县、安徽省水产大县,被誉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全县所辖11个乡镇全部设立监管站及农产品快速检测室,所有行政村配备村级协管员,并在18个重点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建设自律性检测室开展自检工作。实行农资规范经营及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制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及物联网技术对重要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进行全程监管。
涡阳县地处黄淮平原南段,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拥有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苔干之乡等称号。县委、县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调转促”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立领导负责制和联席会、通报督查等制度,实行目标考核。农业部门与生产主体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做到监管覆盖率100%。组织开展“放心农资店”示范,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制定小麦、大豆、蔬菜等一系列操作规程,全县农业“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数达到92个,规模化养殖率达80%以上。
贵池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农业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水稻、水产、茶叶、畜禽、果蔬、休闲农业6大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秋浦花鳜、西山焦枣、九华佛茶、富硒大米等远近闻名。全区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农产品“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农兽药准入管理、农产品例行监测、部门联动协作、“三品一标”认证奖励、举报奖励、应急处置等管理机制。区农产品质检站监管检测人员编制7名,所辖17个涉农镇街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构建了区、镇(街)、村(社居)三级监管网络,农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义安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紧邻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迅速,耕地集约化程度高,凤丹、白姜等名特优农产品先后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在原有乡(镇)监管站基础上,配备检测室,农残检测仪等。统一印制生产记录和监管日志,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等按要求规范建立种养殖档案,并作为日常监督、年度考核及项目申报和验收的依据。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区位独特,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禽类产品(鸡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监管检测体系健全,县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所辖12个乡镇全部设立监管站,配备标准检测室和速测设备。县财政加大对“三品认证”的奖补力度, 2016年全县“三品认证”数量己达96个,“来安花红”(水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建立农兽药准入管理、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质量可追溯等管理制度机制,完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档案,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较高水平。
福建省
安溪县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发源地。全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135亿元,“安溪铁观音”以1401.38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全国茶类品牌首位。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以源头农资专营、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专项执法检查、基地监督抽查、终端质量追溯、经营主体培训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平和县位于闽粤交界处的漳州市西南部,盛产名优特水果和乌龙茶,荣获“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称号。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底线,以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准出等为重点,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历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
仙游县地处福建沿海中部,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等荣誉;主产水稻、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家畜和家禽等,特色农产品有文旦柚、薏米、甜柿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通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健全县、乡、村监管检测体系,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等举措,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泰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主产水稻、茶叶、食用菌、家禽和家畜等,已建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6.9万亩;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39个,认证产品22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个。重点推进投入品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验监测、质量追溯、预警应急、社会监督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农产品历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武夷山市是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森林覆盖率达80.28%,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生态市、省级农民创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着力提升执法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检打联动”机制、农资和农产品追溯“两个平台”,农产品市级以上各类监测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
上杭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优质稻、优质水果、高山蔬菜、高山茶、生猪等重要生产基地。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增收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以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提升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抽样监测、建立落实长效机制等为重点,健全和完善监测体系,强化监管措施落实,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蕉城区农业主导产业主要有水产品、蔬菜、水稻、茶叶、果树、甘薯、马铃薯、瓜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主线,以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为重点,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核心,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要求,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整体提升蕉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江西省
宜丰县是中国“竹子之乡”、“猕猴桃之乡”,有耕地面积42.6万亩,主导产业有水稻、猕猴桃、蔬菜、中蜂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2016年实施“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发展战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构建了县、乡、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全方位加强监管,确保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多年来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发展观考核名列前茅。
永丰县隶属江西省吉安市,耕地66.12万亩,我县注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粮食、蔬菜、畜禽养殖为主导产业,以井冈蜜柚、茶叶、烟叶、白莲、百合等经作为主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县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加大整治力度、强化属地管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规范生产行为,突出检测、追溯、执法监管重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1个。
南城县市全省第一个“吨粮”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果业、蔬菜、水产、畜禽大县。按照“政府负总责,县、乡、村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质量追溯体系等绿色品牌建设。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按照习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面积1728平方公里,是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业主导产业有水稻、油菜、设施蔬菜、生猪等。我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属地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严格质量安全监测、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强化案件查处,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在99%以上。积极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全县现有“三品一标”产品85个。
莲花县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2年来,连续4年获得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2016年粮食总产13.72万吨、水生蔬菜莲子1800吨、生猪出栏22万头、家禽出笼202.1万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二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机构 ,三是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开展了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四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8个。
九江县农业以棉花、油料、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优势主导产业,是全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重点渔业县,全省蔬菜生产和粮食生产先进县。九江水梨有赣北梨王之称,赤湖螃蟹被封为“蟹后”。近年来,九江县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定量和速测检验覆盖全县监管对象,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4个、有机食品10个。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以蔬菜、脐橙、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经济作物10.4万亩,生猪出栏30万头,花卉苗木突破10万亩。现今大余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蔬菜脐橙标准化生产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落实“三级定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多年来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山东省
平阴县地处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汇处,是省会济南的西大门,以中国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原产地著称。全县耕地面积50万亩, 年产蔬菜产量66万吨,出栏肉猪34万头,肉鸡530万只,肉类总产量4.8万吨,禽蛋产量3.4万吨,牛羊奶产量3.6万吨。该县紧紧围绕“一环两区一带”现代农业布局,大力发展“一红一绿一白”(玫瑰、蔬菜、牛奶)特色产业,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着力抓好保障体系、投入品控制、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质量追溯、诚信体系六大体系建设。2015年被评为 “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建立“平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已有53家农资店、3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追溯平台监管范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桓台县是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素有“鲁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全省粮食高产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小麦单产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优质粮食、特色蔬菜、生态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了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基本要求。
龙口市农业以种养加一体化、高效生态、产业化带动为重点,形成以果业为主导,粮食、蔬菜、畜牧、水产齐头并进的五大支柱产业,农业总产值60亿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有131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16个产品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山东省名牌产品。先后荣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果菜10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山东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等荣誉。
泗水县地处鲁中南部,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62万人,耕地面积83.6万亩,花生、地瓜、西瓜、粉条等农产品享誉四方,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著名的“中国泉乡·圣源泗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中之重,健全了县、镇街、村三级监管机构,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行业促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构筑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市场监管、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五大工作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宁阳县位于鲁中偏西,泰安市南部,北依泰山,南临曲阜,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人口82.7万,耕地105万亩,粮食总产70.52万吨,生猪年出栏91.7万头,肉类总产10.67万吨,家禽出栏1926.15万只,禽蛋总产3.8万吨,牛奶总产11.81万吨,水产品产量 1950吨。宁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山东省首批“粮改饲”试点县、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近几年,该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监管、标准、检测、追溯、执法、应急处置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蒙阴县是典型农业大县。生态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59.8%,果品面积100万亩,居全国县级首位,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中国蜜桃之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药备案告知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农产品抽检与农业执法,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耕地80万亩,人口53万,辖9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是“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区。近年来禹城市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建设。各乡镇均建立了质监站和快检室,配备了采样车;每个村庄均设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被列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和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人口54.28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境内沃野平畴,光热充足,淡水资源丰富,适于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果品、蔬菜等,是茌梨和圆铃大枣的源产地。县政府着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全县共认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5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6个,完成认证面积81.6万亩,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阳谷县位于鲁西平原,为农业大县,耕地105万亩,其中瓜菜播种面积62万亩,年产蔬菜190万吨。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112个,面积20万亩,被誉为“鲁西优质西葫芦之乡”。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创建了“县、乡、村”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现有村级监管员864名;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网点29处。拥有农产品精密检测设备99台套和专职检测人员;县乡年检测蔬菜样品3万余个,合格率98%以上。
无棣县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主导产业为粮棉、菜、枣、畜禽及水产养殖。粮棉种植面积达97万亩;瓜菜菌种植面积近2万亩;枣种植面积达20.4万亩;畜禽年出栏9069万头(只);水产养殖达7.5万亩,实现产值17.34亿元。渤海黑牛、无棣驴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几年,无棣县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着重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15年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
沾化区是传统农业生产大县,有沾化冬枣、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沾化冬枣种植面积50万亩,全年畜禽存栏量470万头(只),海水养殖面积42万亩,是“中国冬枣之乡”、“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县”、山东省最大的洼地绵羊繁育基地。沾化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于2009年通过省级质量认证并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沾化区推广冬枣绿色控害技术面积15万亩,沾化冬枣“中国驰名商标”品牌进一步叫响,2015年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郓城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人口127万人,耕地面积158万亩,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基地县,形成粮食、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和畜牧工作先进县。多年来,郓城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全程监管,着重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检测、追溯、执法五大体系,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河南省
罗山县地处大别山区,农产品生产以粮食、生猪、淡水渔业、蔬菜、茶叶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20万亩,其中粮食160万亩,蔬果26万亩,茶叶12万亩。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1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5万亩、标准化茶园6万亩、标准化生猪养殖场56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执法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稳步推进,突出生产环节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西华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耕地面积130万亩。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6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79万亩,蔬菜水果66万亩。生猪存栏95万头,牛34万头。围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全县创建热情高涨,呈现“监管严”、“制度全”和“硬件齐”的特点。“监管严”是把握关键环节,严格源头监管;“制度全”是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成绩卓著;“硬件齐”是检测设备齐全,可满足县乡日常检测需要。监管、执法工作强化,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城乡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大幅提高。
长垣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垣县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水系完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123个,基地面积42.1万亩,位居全省前列。所辖18个乡(镇)、办事处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涉农行政处罚案件按期结案率100%。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孟津县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毗邻洛阳市区,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54公顷,全县大家畜存栏6.45万头,其中奶牛存栏46.7万头,生猪存栏37.7万头,肉蛋奶总产量23.7万吨;全县各类水产品年产量达1.75万吨,渔业经济产值3.48亿元。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38.2万亩。近年,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建设,形成“县检测站—镇监管站—自检室”两级三层检测体系。全面保障了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博爱县位于太行山区,耕地26.3万亩,农产品生产以蔬菜为主,是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复播),每年约有100万吨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是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商品蔬菜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全县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5个,面积10万余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19个,形成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健全完善了有效的监管制度机制,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灵宝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区,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6.4万亩,果品、烟叶、核桃、大枣、蔬菜、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业鲜明,规模分别达到115万亩、5.5万亩、33万亩、11万亩、12.4万亩、10万亩、1.12亿袋,是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市、中国优质苹果基地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市。近年来,按照“抓检测、强监管、保安全”的要求,狠抓产地环境安全、生产过程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安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延津县地处黄河、海河流域,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延津是传统农业县,素有“花生之乡”美称,蔬菜种植面积20余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70余万亩。延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建成了河南省区域性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生产经营全程监管,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巩义市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河洛文化的摇篮。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0万亩,其中粮食35万亩,蔬果5万亩。 2016年认定为第一批“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创建试点。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0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07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全市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两级三层”监管和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对企业(基地)的24小时动态监控,检测全覆盖、数据实时上传,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金水区位于东北隅,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各3家,涵盖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花卉苗木生产流通等方面。建设形成了以林、果、花卉为主的生产型示范园区,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两级四层”已经建成(区有检测中心,办事处有监管站,基地有自检室,批发、农贸市场有检测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级追溯网点和区级监控分指挥中心建设正在进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湖北省
蔡甸区主产蔬菜、粮食、畜禽及水产品,是全国“菜篮子”工程主产区,也是武汉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近年来,蔡甸区以发展安全、生态、高效农业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市民消费安全为宗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两手抓,加大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力度,全区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59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两级三层”检测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
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是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县辖17乡镇254个村47万人,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8万亩,主导产业为茶叶、食用菌、畜禽水产养殖。近年来,竹山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全县所有乡镇成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建立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域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网络,健全了县、乡、基地“三位一体” 检验检测体系,连续10年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零发生”。
南漳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光照充足,各种天然资源丰富。全县版土面积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2万亩,总人口约60万,以粮食、茶叶、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生猪、蛋类等农畜产品生产为主,是全国粮食产能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湖北省粮食主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近年来南漳县通过强化政府主导,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强化宣传引导,构建农产品安全齐抓共管格局,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58个,一大批品牌农畜产品已具有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宜都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全市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亩,辖10个乡镇,总人口39.5万人。柑桔、茶叶和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全市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是全国柑桔产业二十强县市、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市、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该市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市、乡镇、村监管网络,建成农业检测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层层签定监管责任状,并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洪湖市素有“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全市现有人口94万,其中农业人口76.25万,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常用耕地96.29万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94万亩(再生稻20万亩)、蔬菜(含水生蔬菜)24万亩,拥有养殖水面85万亩,农业“三品一标”12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近年来,洪湖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健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先后获得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淡水水产第一县市、平安渔业示范县、河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县、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钟祥市位于湖北中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是世界、中国长寿之乡,是中国最美30县、中国十佳宜居市。耕地156万亩,总人口103万,辖21个乡镇场处,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国家级食用菌出口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125.5亿元。市委市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着力构建了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了“组织保障体系化、技术服务流程化、规范管理常态化、跟踪检测长效化”。
蕲春县地处鄂东南,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人口103万,辖15个乡镇办。全县播种面积179.8万亩,畜牧养殖业存栏1916.9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21.4万亩,形成粮、油、果、药、畜、水产六大主导产业,是全省粮食大县、水产大县和牲猪调出大县,先后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称号,县农产品检测中心是全省最早获省级“双认证”单位之一。建立了社会共治、以 “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落实农产品生产“十有”管理制度为举措的监管新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鹤峰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县。现有茶园30万亩,高山蔬菜15万亩,已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69个,建成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13.3万亩。在全省率先建成身份证实名购买农资监管平台,建成全州首家茶叶质量全程二维码追溯系统,建成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县乡茶叶、蔬菜农残速测信息平台,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开发有机硒茶质量管理与追溯智能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宣恩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享有“中国贡品之乡”、“中国白柚之乡”等美誉,现有茶叶4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面积40.5万亩,建成“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强化监管工作,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设施设备及交通工具,建成标准化的检验检测室;建成“宣恩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严格实行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准入制、销售处方制、购买实名制。
黄陂区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农业人口91.6万人,耕地80.5万亩,山场90.5万亩,林地104万亩,水面38.6万亩,森林面积693平方公里。水稻、蔬菜、茶叶、特色水产和生猪是全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完善监管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湖南省
隆回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耕地面积110.3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生猪调出大县、“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全国“金银花之乡”,已获“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8个,无公害认定面积67.8万亩,2016年农牧渔业总产值55.2亿元。该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一体两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
祁东县位于湘南地区,土地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现有耕地82.18万亩,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等称号,祁东黄花菜、祁东酥脆枣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县构建县乡村组四级农产品监管网络,构架标准转化、综合执法、认定认证、质量检测四大运行体系,构筑质量安全标准、疫情疫病防控、农业投入品控制、全程质量追溯四大保障防线;推行分区、包片、联点责任制,创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7个11.5万亩,改造升级规模化养殖场62个,强化投入品监管、严格监管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
道县地处湘南,毗邻两广,耕地面积66.3万亩,农业人口63.19万,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脐橙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该县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规范乡镇监管站建设,坚持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场)125个,整体推进面积80.4万亩,出栏生猪97.7万头,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49个;一手抓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规范生产经营、强化日常巡查,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监督执法,严格生产过程管控和产地准出、建立农产品“二维码”溯源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
资兴市位于湘东南,农业人口23.63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3.44万亩,有水果、蔬菜、茶叶、水产、畜牧和油茶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建有茶叶和柑桔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了“东江湖蜜桔”、“东江鱼”等地标产品。近年来,该市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岗位责任制,推行网格化监管,狠抓投入品诚信规范经营、标准化生产、产地检测准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8%以上。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国土面积444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2万亩,总人口97.5万人,辖27个乡镇。粮食、生猪、油料、茶叶等主导农业产业进入全国百强,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先进县、“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县和蛋品基地县。该县紧紧围绕监管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市场无隐患、百姓无担忧“五无”目标,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行标准化生产,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8个,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9%以上。
新化县位于湘中地区,现有农业人员126万,耕地面积80.9万亩,主产优质稻、玉米、茶叶、中药材、杨梅等农产品。该县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领导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部门配合、强化经费保障、加强宣传培训、夯实监管基础、加强督查考核;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并重,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监管、执法、检测密切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连续多年省、市监测合格率达100%。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和“中国黑茶之乡”,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该县大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所辖23个乡镇监管站实现机构队伍、职责职能、制度机制、设施装备、标识档案“五个规范化”,监管执法全覆盖;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3个、标准化养殖场385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达43个;“安化黑茶”是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之一、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年来,全县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8%以上。
鼎城区位于湘西北,全区耕地116.96万亩,总人口76.6万,是一个以水稻、油菜、蔬菜、生猪、淡水养殖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是全国产粮产油大县、蔬菜生产重点县、生猪大县、水产养殖百强县。近年来,该区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执法监管、督导检查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区、乡、村、组四级监管网络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创新制度机制,不断强化全程综合监管,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产事故。
赫山区现有耕地面积68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110多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多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茶、竹生产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6年获“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近年来,通过狠抓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得到巩固加强,监管制度机制逐步健全,县乡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制修订农业生产技术规范76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广东省
番禺区是广州市重要的农产品产区,辖区面积529.9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5.6万人,2016年上半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3.15亿元。2016年,番禺区全面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通过狠抓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检测体系投入,创新监管机制等举措,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70%以上等创建目标,打造了“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韶关市西北部,位于南岭山脉南麓,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展重点县之一,县域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75.6万亩,耕地14.87万亩,辖9个镇,总人口21万人。乳源坚持“生态立县”和“农业稳县”发展战略。形成以高山蔬菜、中草药、落叶水果为主的山区特色农业,县里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县镇村有监管机构,监管到村,检测全覆盖。形成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全民关注的工作常态。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91万亩,有“全国水果第一县(市)”之称。全市粮食年产量38万吨、蔬菜年产量73万吨、水果年产量131万吨、生猪143万头、水产品年总产量7万吨,是全国整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广东省水果生产先进县、广东省重要冬种北运蔬菜基地。高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切实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建设完善的溯源体系,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惠东县地处广东南海之滨,辖16个镇街,耕地面积47.6万亩,是“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马铃薯之乡。以“品牌两薯、绿色蔬菜、优质瓜果、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有冬种马铃薯、甘薯、梁化梅菜、火龙果、赤岸蚝、南美白对虾等名牌产品,常年为港澳特区输送放心农产品。全县培育81家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作示范带动,建立县、镇、基地(村)三级网络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常态开展抽检执法、农资监管和“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做法在全省通报推广。
德庆县位于广东西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1万亩,辖12镇一街,人口38.8万,是是全国柑桔产业十强县、中国贡柑之乡。水稻、柑桔、“四大南药”、蔬菜等主导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贡柑,砂糖桔是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该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各项保障制度完善。国家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已改造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抓不懈,例行监督抽查、农资市场监管和“三品一标”认证并重。
阳山县是广东省西北部的典型山区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60多万亩,总人口54.3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环境优越,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主导产业水稻、蔬菜、水果、畜禽优势明显。该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溯源管理体系和预警、应急机制,突出抓好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先后创建了供港澳出口蔬菜备案基地、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县农垦土地总面积371.4平方公里,荣获中国菠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冬季蔬菜之乡的称号,“愚公楼菠萝”和“徐闻良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该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12年全县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统一实行“五项制度”严格管理,并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农产品检测、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宣传培训等纳入管理平台,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万亩,全县总人口100万人,主导产业为水稻、甜玉米、茶叶、淮山、蔬菜、青梅等。全县共有12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20家,全县累计获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24个,绿色认证11个,有机认证2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钟山县规模农业产业有水稻、蔬菜、贡柑、马蹄、生猪、家禽等,建立有县级质检站和农产品监管平台,在规模企业建立检测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智慧农业信息系统,有雅瑶华香大米、英家大头菜、洲星马蹄、钟山贡柑、温氏畜禽等农业品牌,是自治区级、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 “中国长寿之乡”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全州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广西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广西、湖南两省区三市十县的交通枢纽和农产品集散地,农业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粮食、水果、养殖业、蔬菜等四大农业产业支柱。近年来,全州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绩效管理,充实基层监管力量,突出巡查整治,前移质量关口,狠抓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开展“放心农产品”工程建设,实现大宗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全覆盖,全县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高于99%。
东兴市是我国唯一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盛产对虾、沙虫、石斑、青蟹等海产品,是广西特色水产业先进市;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红姑娘”红薯、“皇帝果”等无公害养生佳品享誉国内外,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 东兴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三品一标”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农业,强化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大力培训推广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恭城县地处桂北柑桔产业带内,享有“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美誉。历届政府坚持以生态农业发展为本,全县水果、粮食、经济作物及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恭城县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月柿)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武宣县地处广西中部,耕地面积92万亩,总人口46万人,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6.65万亩,甘蔗37万亩,水果18.24万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县、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广西奶水牛生产基地县。牛心柿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万亩红心柚生产基地特色种植初具规模。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田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全国第一个“芒果之乡”,“南菜北运”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7万亩(含复种),芒果种植面积26.14万亩,肉类总产量为3.37万吨。近年来,田阳县紧紧围绕“质量强县”发展战略,突出产业特色,突出主体功能,突出示范引领,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南丹县是“中国长角辣椒之乡”、“中国瑶山鸡之乡”、“中国黄腊李基地”,耕地面积35万亩,特色优势产业有生态巴平米、长角辣椒、红心猕猴桃、黄腊李、瑶鸡等。近年来,南丹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和检测网络,初步构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海南省
东方市位于海南省西南部,享有“感恩福地、花梨之乡”的美誉。建成了大田香蕉、大田芒果、东方火龙果、小岭甜玉米、板桥哈密瓜、江边橡胶、八所花卉、感城水稻、三家瓜菜、四更花生10个万亩种植基地和四更泥蚶、板桥高位养虾、高坡罗非鱼、红兴鱼鸭混养、唐马园十万头生猪、三家老乡鸡、新龙原种虾苗、新龙小黄牛八大养殖基地。专项资金支持建设1个市级、10个乡镇级检测站及11个田头综合服务站。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基本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
陵水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我国冬季瓜菜主要种植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5.4万亩,总产量30.44万吨;热作种植面积10.7万亩,总产量9.6万吨。已形成“山区橡胶、槟榔经济带,平原区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特色经济带,沿海渔业经济带”三大农业经济带。先后荣获南繁科技产业园、热带作物标准化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等殊荣。“陵水圣女果”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有1个县、11个镇级、126个村委会和农贸批发市场检测中心(室、点)。
重庆市
梁平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县。按照“政府负总责、乡镇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合力构建特色效益农业、新型农业经营、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支撑保障等五大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全区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98%以上。
璧山区以蔬菜、水果、禽兔为主导产业,是重庆市蔬菜保供四大核心基地县之一,率先完成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安全监管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农产品质量持续保持向好态势。先后荣获“中国优质葡萄之乡”、“中国儿菜之乡”、“全国无公害果菜十强县”、“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殊荣。
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国家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创建试点县。近年来,忠县严格属地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深入推广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铜梁区是国家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农业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是无公害蔬菜产地县、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县。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渔业、名优经果和特色畜禽为重点产业。常年蔬菜产量72万吨,水果产量8万吨,水产品产量3.4万吨,肉类产量9.3万吨,蛋类产量4.48万吨,农产品检验检测合格率在99.9%以上。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多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川省
旌阳区是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区,坚持发展“三高两优”农业,建成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8万亩、高标准农田20万亩、标准化养殖场40个、省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个。在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县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综合监管能力,建立了三级监管服务体系和四级质量检测体系,形成生产和市场两端自检常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发展品牌农产品新途径,开展收储运单位建立入市检测试点工作。
射洪县是四川省粮油生产大县,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管平台为抓手,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提高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水平;以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为抓手,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地理标志农产品金华清见等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万亩,提升农产品质量;以8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为抓手,打造地方特色品牌20个。已获得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等多项荣誉,并于2015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峨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因“峨眉山”而得名。茶、菜、药、畜是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和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2012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监管、检测、追溯、执法体系,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突出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建成茶叶、蔬菜万亩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场10个,有“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和“竹叶青”、“ 峨眉雪芽”等驰名商标,“三品一标” 认证产品104个;狠抓投入品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7%以上,是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华蓥市是四川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已建成禄市广安蜜梨、永兴蜜橘和阳和葡萄等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广安蜜梨” 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享誉全国。华蓥市坚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行“市-乡镇-村”三级联动网格化监管模式。狠抓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监管,推广绿色循环农业,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和追溯管理,全市主要优势农产品实现“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
岳池县是全国粮油生产先进县、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初步建成了“优质粮油、柑桔、蔬菜、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和“优质干果、梨子、葡萄、蚕桑、畜禽、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一个方案、推进两化生产、压实三个责任、严把四个关口、开展五个整治、建好六个体系,基本实现了监管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市场无隐患、百姓无担忧“五无”目标,保障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201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达川区是以粮油、蔬菜、水果、生猪、乌梅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全区认真谋划了“产”(标准化生产)、“管”(执法监管)、“检”(瘦肉精、农残检测)三篇大文章,全力主打了“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室”(生产基地内检室规范化打造)、“店”(农业投入品门店统一化管理)的三张监管能力建设牌,积极推行了监管工作制度化、监管责任网格化、监管过程痕迹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的“四化”建设。
宣汉县是四川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2008年以来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特色产业以牛、菌、茶、果、蔬为主,“蜀宣花牛”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牛。全县整体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4.1万亩,县、乡、村“三级”监管检测体系健全;逐步构建“重民生、重投入、强体系、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渠县享有“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是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省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省沼气化县。全县耕地面积97.89万亩 ,农业资源丰富,有粮油、黄花、柑桔、核桃、优质花椒等5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着重抓好“两药”(农药、兽药)“两料”(饲料、肥料)管理,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投入品示范门店打造、县乡检测室建设、“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监管、抽样监测、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等为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日常巡查、强化风险监测,实施网格管理,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通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中国银耳之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确立了食用菌、茶药、生态养殖“三个百亿”工程,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全县有“三品一标”产品54个,其中青峪猪、银耳获得欧盟认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考核奖励办法,纳入了目标考核,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监测体系。实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硬件、有手段、有制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洪雅县地处四川西南,幅员1896.4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5%,有“绿海明珠”之称。茶叶为全县主导产业,面积达到了27.72万亩,年产量1.8万吨。为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政府对全县进行了“一地三区”( 国际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打造“四心工程”(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住得舒心、购得称心),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2016年已全面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绿色、生态、友好、合作、共赢的洪雅明天会更美好。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区,主要以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农产品为主。2014年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者主体“三大责任”。建设农产品检测、监管和执法“三大体系”。全县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覆盖全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13个乡镇建立监管服务机构,81个村设置协管员,通过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贵州省
凤冈县隶属遵义市,古有黔中乐土之称,今有锌硒茶乡美誉,全县以茶叶、肉牛、生猪、水稻、烤烟为主导产业,已荣获国家级生态建设、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综合标准化等示范县称号。历届政府坚持生态兴县,“三品”认证率已占种植面积的60%;建立了茶叶生产 “五级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红黑榜、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制度和追溯体系、监督执法等平台;制定了5大产业64个地方标准,实现全产业链、全过程标准化覆盖。
七星关区耕地面积88.74万亩。主导产业为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有独具高寒山地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属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按照发展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要求,坚持强化生产控制、强化体系能力建设、强化风险应急管理。“三品一标”认证数达54个。逐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并已通过“双认证”。初步建立完善了县、镇(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三品一标”认证体系,科技示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现有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茶叶、果品、优质稻米、中药材及特色种养等优势特色产业。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行产业布局、标准化生产、投入品供给“三统一”,健全监管、检测、追溯、问责“四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水平。
习水县位于贵州省的北部边缘,地处大娄山脉的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中间地带,与黔北、渝西、川南交汇,紧靠遵义市和泸州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肉羊)标准化示范县、贵州省蔬菜种植大县,年出栏生猪84万头、肉牛15万头、黔北麻羊31万只,家禽391万羽,肉类总产量8.7万吨,蔬菜种植40万亩,农产品合格率99%以上。集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形成了网格化管理、责任全落实,标准化生产、生产源控制,检打联动、监管全覆盖,宣传造氛围、社会共参与的格局。
长顺县位于贵州中南部,总面积15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94万公顷。近年来,长顺县坚持走具有典型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以“长顺四宝”--绿壳鸡蛋、高钙苹果、紫王葡萄、小米核桃为主打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助农致富奔小康。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县政府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体系,落实经费。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源头管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产品可追溯系统,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南麓,国土面积1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3万亩,森林覆盖率67.73%,总人口24.36万人。全县有3个省级农业园区6个市级农业园区,8个县级农业园区。茶叶园区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县主导产业为生态茶叶、精品果蔬、特色生态及水产养殖、乡村旅游观光业。全县“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县级农产品检测站2015年通过“双认证”。建立全县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监管大数据平台,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即时动态管理。
云南省
麒麟区是滇东的交通门户和商品集散地,同时是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麒麟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区人民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所占权重达8.2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年度增长幅度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2013—2016年累计投入810万元,年均增幅达10%以上。100%落实了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畜禽屠宰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实名制度,以供港澳生产基地为依托,“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为标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马龙县处于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核心地带,是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云南省重要的早熟苹果生产基地县、农业部绿色防控蔬菜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开展创建工作,辖区内生产经营主体建立法人责任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农资经营质量承诺制、农药经营质量承诺制等,每年签订承诺书;同时,农药经营户建立“十项制度”、种子经营户建立“六项制度”、种植企业建立“六项制度”,养殖企业(小区、规模养殖户)建立“十项制度”,检验检测遵守“五项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逐步规范。
师宗区位优越,素有“滇东锁喉”之称,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基地县、云南省蔬菜生产主产县。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师宗县全面落实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建立了农资经营店管理名录,规范了农药、兽药、饲料等经营行为;100%实行定点屠宰、生猪调出检疫及无害化处理;重点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养殖等集成技术应用,标准化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广南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农业人口726776人,占总人口94.3%,是典型的农业县。通过大力开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了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构建了由政府监管、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者参与的“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保障全县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宾川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是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是中国水果之乡、中国柑桔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优质柑桔基地、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宾川县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责任,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宾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业标准化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嵩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滇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嵩明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省花卉园区所在地,省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县域内聚集了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外销率高。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嵩明县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并结合本地特点,进一步加大“三品一标”发展力度,提高了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品质,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嵩明县农产品竞争力。
瑞丽市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被云南省确定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2015年2月瑞丽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实验室资质认定“双认证”,各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配备了检测设备,明确了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通过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监管名录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了瑞丽市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手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西藏自治区
达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平均海拔3700米,下辖五乡一镇,20个行政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8.70元。县区大力发展设施果蔬、花卉、原种藏鸡、奶牛、藏香猪等特色城郊种养殖业,依托达孜工业园开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强化政府监管,着力构建管理体系,加大政策宣传,积极推行绿色生态种养殖技术,创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高标准养殖基地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地理标识2个。
卡若区位于西藏东部,平均海拔3500米,下辖15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8681人。农用地1533.55万亩,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430元。近年来,我区大力打造特色农畜产业产品:康巴香鸡,康巴香猪、茶马藏鸡蛋及“阿妈菜”獐子菌加工厂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主要体现:一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措施到位,二是监管责任层层落实,三是强化质量监测,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五是加大宣传、执法力度。
陕西省
鄠邑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中国十大优质葡萄基地,葡萄种植面积6.6万亩,总产10万吨,“户县葡萄”品牌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5.85亿元人民币,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称号。鄠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农产品监管与“三品一标”奖励补助制度,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对主要生产基地进行实时监控、舆情预警和智能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耕地面积59.4万亩,全县形成了优质粮、苹果、猕猴桃、畜禽养殖、大棚瓜菜五大主导产业,先后荣获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农业执法先进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该县突出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分级检测、监管追溯“三大亮点”,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实现了监管检测信息化,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2016年被陕西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形成了优质小麦、生态养殖、优质果品和精细瓜菜四大主导产业,果品面积达到30万亩。县委、县政府以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品牌为抓手,创新农产品分散种植户管理机制,农产品监管体系健全、责任到位、制度完善、运行协调、监管有力,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确保全县农产品绿色、环保、优质、安全。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耕地150万亩,是著名的菜篮子大县并有“中国枣乡”之称,全县冬枣35万亩、产值30亿元。近年来,围绕冬枣这一主导产业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冬枣》国家标准,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健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6个。2016年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县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县。
澄城县地处陕西关中东部,位于秦晋豫黄河经济协作区腹地,耕地面积86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荣获全国果品生产30强县、全国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农业硅谷”之美誉。近年来,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畜牧养殖、良种繁育、食用菌栽培等为主的八类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达13.8亿元。杨陵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开展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做到生产过程可追溯,严格落实农产品准出制度,形成了“源头有保障、生产抓标准、流出重检测、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模式,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称号。
甘肃省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段,辖37个乡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耕地面积145.77万亩,总人口103.93万人。粮食作物面积104.85万亩,瓜菜面积37.45万亩,肉蛋奶总产量14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北方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实现了网格化监管;狠抓标准化生产,全区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8个,认证规模占食用农产品生产规模的60%,从源头上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省肉牛、蔬菜产业大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基本建立了集农产品检测、标识监管、行业追溯、源头治理于一体的网格化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物联网平台+产地追溯”体系,把好生产“质量关”,构建经营 “诚信关”,强化设施“投入关”,提升产品“公信关”,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无缝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辖17个乡镇,总人口51.9万人,耕地面积165.9万亩。全县围绕中药材和马铃薯两大支柱产业,全方位、深层次推动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6年,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173.49万亩,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45万亩。全县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健全绿色生产、全程追溯和执法监管机制,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西峰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腹地,素有“陇东粮仓”、“陇上明珠”之称。已形成了“东果、南菜、北畜”为主的三大产业格局。全区区乡两级及重点生产经营主体配备了农药快速检测仪、标准化实验台,100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监管员,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健全;区乡两级及重点追溯企业已全部接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全区农产品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全覆盖。全区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60%以上。
青海省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原料基地,也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6年总播种面积70万亩,特色农畜产品有油菜、马铃薯、蔬菜、牦牛肉、藏羊肉等。2016年肉产量为3.4万吨、蔬菜产量33万吨、油料产量为4.5万吨。目前,全县已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了生产环节控制与管理,引导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共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58个,建成并应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全面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地准出制度,将农产品种养过程、投入品使用、质量安全检测全程纳入监管。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是全省主要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2016年粮食、蔬菜总产量分别达29.7万吨和31.5万吨。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检验检测、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工作。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活动中,着力在:落实责任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监管体系、提升检测能力水平、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等八个方面狠抓落实,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
灵武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中部,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长枣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著名的水果之乡。全市耕地面积26万亩,牛、羊、猪饲养量分别为7万头、360万只和26万头。灵武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进网格化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先后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48个,全市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无工业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马铃薯、西芹已申请为全国驰名商标,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该县质量安全基础好,投入大,起步早,坚持以“三品一标”认证牵动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2016年实施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系统,围绕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者第一责任推行各项监管制度,多年来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中宁县位于宁夏中部,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盛产枸杞、硒砂瓜、畜禽等农副产品;现辖6镇5乡、2个管委会和2个区属农场。辖区总面积4165.89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人。多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强化依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将全县的农产品纳入质量追溯范围;通过实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腹地,辖17个乡镇场,形成棉花、香梨、设施农业、畜牧四大优势产业。作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优秀县、农产品监管示范县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推行产地准出、质量追溯、市场准入和标准化生产,突出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质量安全监测、“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全市农产品合格率高于98%,已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阜康市拥有国家5A级名胜区—天山天池,农业以蔬菜、林果、畜禽、林下种养等为主导产业,是自治区重要菜篮子基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总目标,做到组织保证、资金保障、宣传引导“三项机制”,搭建源头控制、标准生产、追溯管理“三大平台”,健全监督管理、基地准出、行政执法“三大体系”,全市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监测工作扎实有效、制度机制建立完善,产品认证成效显著。申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4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75个,2016年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
伊宁市农村人口17.7万人、4.2万户;耕地面积21.21万亩,“三品”种植面积12万亩。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牧业,主导产业为设施农牧业。伊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统一协调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前、产中、产后、执法等各个方面,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正在试运行《伊宁市种植业产地管理证明制度》。全市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农贸市场都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每天对新出、新进产品进行速测管理;市检测中心(双认证)每个季度进行定期抽检定量监测。
高新区(新市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辖5个乡镇有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8.8万亩,素有“首府菜篮子基地”的称誉。高新区(新市区)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开发运用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残检测、农资销售追溯、农技服务推广、合作社管理六大监管系统及电商销售服务平台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农业生产环节的全部生产者以不同的组织模式纳入平台管理,为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初步实现了对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博乐市是新疆粮食、油料、蔬菜生产基地。博乐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检测中心已获得双认证,不定期开展例行监测,监测范围覆盖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建立“黑名单”制度,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已经完全落实。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到100%,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2个,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60%以上。制定农畜产品无公害绿色种养标准18个。
泽普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县。全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以林果(核桃、红枣、苹果)、马铃薯、蔬菜、畜产品等为主导的产业布局。泽普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绩效管理,充实基层监管力量,突出农资市场监管整治,狠抓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28.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3%,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7%以上。加强品牌建设和追溯管理,主要优势农产品实现“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八师石河子总场位于石河子市北郊,耕地27.3万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团场之一,优势产业为鲜食葡萄、酿酒葡萄、设施蔬菜、畜牧水产养殖及食用菌。石总场果品面积、总产、效益居第八师首位,水产养殖和蔬菜是石河子地区“菜蓝子”主要供应地。场领导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种植管控过程的指导服务,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潮体系,全面打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工程建设。连续十年,蔬菜及果品抽检合格率达100%。2016年创建兵团第一批食品质量安全团场荣誉称号。
十二师二二二团位于天山脚下、乌市以东、阜康以北,以酿酒葡萄、啤酒花、加工番茄、粮油、制种、蔬菜种植为主。建有产地葡萄酒庄五座、大型有机面粉加工、番茄加工、啤酒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一座,是国家第八批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团。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限制性农药农资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三品一标”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联合各监管部门,全面加强市场销售监管、农产品及投入品检测和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程监管。
厦门市
同安区共有山地422平方公里、耕地13.12万亩、浅海滩涂12万亩,盛产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品等,志称“同邑依山面海,飞潜动植,无所不备”,是厦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水平居全市前列。
大连市
庄河市特色产业突出,蓝莓、草莓、歇马杏、大骨鸡、杂色蛤等特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在安全县创建中,庄河市创新“产管并举”、“检打联动”新机制,建立网格化监管新模式,探索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新载体,实现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全链条覆盖,全市“三品”生产面积比重达到80%,禁限用药物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多项称号。
旅顺口区水果、蔬菜、花卉和海珍品等优势主导产业突出,在安全县创建中,全区紧紧围绕监管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市场无隐患、百姓无担忧“五无”目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加优质品牌农产品供应,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建立监管责任清单制度,搭建监管信息平台,实施网格化监管和全程可追溯。先后获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蔬菜、大樱桃)”、“国家级全域食品农产品出口示范区”等多项称号。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公开征询意见名单及简介
河北省
唐山市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是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全市粮食、瓜菜、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08.4万吨、1553万吨、74.11万吨、37.24万吨、182.39万吨、56万吨,是京、津等主要城市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015年8月,唐山市制定实施了《唐山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组织以县域为创建主体,全市整域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活动。已有曹妃甸、玉田2个县区创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辽宁省
盘锦市辽宁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形成水稻生产优质化、机械化;水产养殖设施化、精品化;棚菜生产标准化、基地化;畜禽养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三品一标”生产面积占81.5%。下辖大洼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盘锦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区、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盲区。
江苏省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下辖5区2市,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0万。全市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品牌化发展”的“三化”工作战略,创新“全员、全域、全程、全民”监管的“四全”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平台、标准化生产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监管工作不断细化,持续创新,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多年“零发生”。
浙江省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优越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特种水产、蔬菜、茶叶、水果、畜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农业生产总值22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8元。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深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德清县、长兴县已被命名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2018年将实现省级放心县全覆盖。
江西省
宜春市素有“农业上郡,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粮食主产地,粮、油、生猪、肉牛、中药材、有机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宜春市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富硒、肉牛、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下好军令状、建好监管网、打好绿色牌、抓好无害化、把好执法关等举措,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山东省
潍坊市以瓜菜、畜禽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瓜菜种植面积342万亩,总产1353万吨,肉蛋奶总产203万吨,渔业养殖面积140万亩,总产57万吨。近年来,潍坊市以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入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检测、市场准入,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形成以例行和专项、风险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常态化监测机制,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通过农产品合格证明试点,初步建立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机制。2016年出台了《潍坊市禁用限用剧毒高毒农药条例》,属于首批实体地方性法规。
广东省
江门市位于珠三角西岸,下辖“三区四市”,是广东省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品的主产区,“三品一标一名牌”居全省前列,新会区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全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监管、执法体系,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农业投入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监管新模式,全省首创推行农产品安全责任险,开创“社会共识、社会共创、社会共治、社会共享”的新局面。
四川省
广元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围绕全域全面创建,建立了目标考核、述职、约谈和飞行检查制度,严格人均3-5元经费标准,落实属地责任。健全了监管、执法、检测体系,70%县级检测站取得“双认证”,乡镇“一图、二书、三员、四定、八项制度”规范化建设100%。推进绿色发展,认证“三品一标”品牌329个,建成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13个、166万亩,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建成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联创,探索建设了“三入三化·智慧监管”模式,建成四川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广元实践成为四川经验在全国推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州府所在地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市35公里。全州有耕地面积800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盛产品质上乘的小麦、制种玉米、加工番茄、酿酒葡萄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各类蔬菜和林果产品。实施“检测与执法”联动机制,全面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对农产品监督抽查中存在的问题农产品,进行100%立案查处,确保了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8%以上。全州所辖7个县市和一个州级检测中心8个农产品检测机构全部通过实验室“双认证”考核并正常开展工作。
青岛市
青岛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走“产城一体、产管结合、集约高效、开放融合、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近年来,以落实中央“四个最严”要求为引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成了市、区(市)、镇(街)、村(合作社)四级农产品检测体系,高毒高残留农药全域禁止销售使用,“三品一标”产品产地面积占比达到73%,胶州大白菜等知名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地产农产品平均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宁波市
宁波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35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2.5万。已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多彩农业美丽田园,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强市。所辖县(市、区)均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已命名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省级放心县3个。强化监管、检测、追溯、标准、共治5大体系建设,率先实行全域高毒农药退市制度、肉牛定点屠宰、整市推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保险联动机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定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