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8日,由农业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昆明举办。本届农交会以“供给改革、产业融合、绿色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现代农业成就展示、农业交流合作、农业贸易洽谈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符合“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要求的高品质农业贸易和交流平台。
您当前所在:主页  >  现场资讯 << 中国农村网
“互联网+”促农业提质增效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的繁重任务。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对于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推动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方式深度融合,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溯源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在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农垦系统以及大型国营农场,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正在逐步普及,精细化、精准化作业已经成为现实。

  二是汇聚对接农业生产经营要素。“互联网+”现代农业汇聚起农业生产和需求,实现精准对接;而且能够对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规模效益。像近年来出现的“云农场”,通过互联网把不同地方的生产者组织起来,既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汇聚,又推动了跨区域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也使生产出的农产品更加适销对路。

  三是创新农业农村社会管理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新的手段。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推进村务信息公开,可以实施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监管,可以开展远程医疗等相关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而且可以增强农村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一些地方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同时,注重发展电子村务、便民服务、电子农务等,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进而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

  四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不仅有利于重塑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在产业链条的更多环节上分享收益,进一步挖掘节本增收、提质增收、提高附加值增收的潜力,而且能够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近年来,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生产信息化方面。在大田种植上,遥感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水稻智能催芽、农机精准作业等开始大面积应用。在设施农业上,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水肥药智能管理等加快推广应用。在畜禽养殖上,精准饲喂、自动挤奶等在规模养殖场实现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上,水体监控、饵料自动投喂等快速集成应用。

  二是经营信息化方面。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1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倍以上,网上销售农产品的生产者大幅增加,交易种类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及民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交易、数据交换、电子监控等逐步推广。

  三是管理信息化方面。金农工程建设完成,建成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国家农业科技数据分中心及32个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开通运行33个行业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所有省份及部分地市县,信息系统已覆盖农业行业统计监测、监管评估、信息管理、预警防控、指挥调度、行政执法、行政办公等七类重要业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

  四是服务信息化方面。覆盖部、省、地、县四级的农业门户网站群基本建成。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中央平台投入运行,形成部省协同服务网络,服务范围覆盖到全国,年均受理咨询电话逾2000万人次。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范围覆盖到26个省份的116个县,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2万余个,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已经进到村、落到户。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农业开放入世、农民工大量进城之后,又一轮指导农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规则模式的改变与创新。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加强管理服务的作用,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过程中,需重点把握服务农业农村发展、适应农业农村的特点、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发挥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这四个原则。当前重点工作是要找准关键环节和突破口,即突出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推进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农民手机应用等技能培训,尽快让农民能上网、会上网。二是推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生产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三服务”。三是推进农业电子商务,使农业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四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到2020年在全国80%的村建成益农信息社。五是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率先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六是推进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形成新农民双创的热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