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正在热播三农题材的史诗大剧《黄土高天》,很多观众每天追剧,欲罢不能。该剧以史诗般的跨度、准确的历史背景研磨、生动真实的农民形象塑造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屡发评论文章加以肯定。
《黄土高天》改编自莫伸的报告文学《一号文件》,整部作品也自始至终将党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贯穿在剧情之中。由此,我们邀约十位农村问题专家,一起解读电视剧《黄土高天》中的“一号文件”,边欣赏优秀影视剧,边回溯一下推动着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一号文件”的光辉历程。
《黄土高天》的第一集第一个场景:黄河壶口瀑布边,秦学安一家送弟弟秦学诚去北京上学,兄弟二人站在壶口瀑布前,面对着滔滔黄河水,畅想着农村的未来。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关系开启的。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调整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大幕。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坚决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
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决定(草案)与会前当时的农林部会前准备材料有很大不同。主要是,把农业形势说得很实在,同时系统地总结出七条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关于农业形势,《决定》写到:“从我国农业现状来看,农村生产力水平很低,农民生活很苦,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很薄弱,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优越性还远远地没有发挥出来”。这对农业的形势分析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黄土高天》的第一集,缺粮挨饿的丰源大队村民是当年很多农民群众真实情况的反映,即使“农业学大寨”的红旗大队——丰源大队为应付检查团,都需要违规借用战备粮“充门面”,可见问题很严重。
赵秀娟母女从安徽躲灾至此,亦进一步说明了当时农村缺粮问题不是个别问题,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我们的农村政策亟待调整。有资料表明,当年有30%的生产队需要返销粮。
七条经验教训包括:(一)我们一定要长期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二)为了保持安定团结,一定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农村以及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三)我们一定要集中力量抓好农业技术改造,发展农业生产力;(四)我们一定要持续地、稳定地执行党在农村 现阶段的各项政策;(五)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六)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完整地贯彻执行“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民,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七)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农业的合乎客观实际的领导。这七条对农业解放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
会议认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全国粮食征购指标继续稳定在 1971 年到 1975 年“一定五年”的基础上不变,绝对不许购过头粮。为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差价,全会建议国务院作出决定,将粮食统购价格、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作相应的提高;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用塑料等农用工业品,将降低成本的好处基本上给农民。经过讨论修订《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于1979 年 9 月份召开第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个文件在经过修改和充实之后正式发布,接着一些重要的农业方面的文件相继制定和发布施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程。
(解放军报刊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上述内容在剧中也有所体现,一方面是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自主摸索,另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农村工作专家学者也把目光聚焦到了农村改革上来。剧中人物农业政策学者专家褚建林、政策调研组陈组长,是政策线上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农村的发展现状有着客观而清醒的认识,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为农村改革的一步步铺开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许还山 饰演 农业政策学者专家褚建林)
(高明 饰演 政策调研组陈组长)
值得一说的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广大农村群众对于变革充满期盼,也正在悄悄探索。剧中秀娟母女老家安徽的小岗村曾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为了闯出一条生路,1978年11月的一个冬夜,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做出了“大包干”决定。“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被压抑许久的生产积极性一下迸发了出来,效果惊人。1979年,小岗村迎来了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3万斤,十多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饿肚子、逃荒要饭,在小岗村彻底成为历史。这种“一包就灵”,在“丰源村”同样如此,二小队通过分田到户也在当年秋天获得大丰收。
(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冒死按下血手印,实施包干到户)
不过,最初的改革还受“左”的影响,搞分田到户被认为不好的。所以,秦学安被县里赶来的公安带走了。
当年有一段时间,围绕“大包干”的争议一直存在,直到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也就是1981年年底举行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纪要,确认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方式。
(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改革开放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迅速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以此来指导和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到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的颁布,农业的具体政策制度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迎来空前的发展繁荣,并以此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此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开辟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