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十位引领性人物 << 中国农村网
【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十位引领性人物(十) 雷应国——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特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中国农村杂志社推出农村改革

十大历史性事件

十位引领性人物

十个标志性村庄

十组经典性镜头

以此重温改革开放往事

见证40年来农村改革的

风云际会、发展变化、时代变迁

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足音

激发蕴藏于历史深处的复兴伟力  

 

十位引领性人物(十)

雷 应 国

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十年九涝、三年两不收”,这是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农民对曾经贫瘠土地的无奈叹息。如今,这些水源保障低、肥力差、交通不便的中低产田,已变身为单产达到450公斤/亩,部分达到700公斤/亩的高产田,成为粮食高产示范区。这要归功于一位会种粮、懂技术、能经营、善带动的新型职业农民——雷应国。

  从下岗职工到“全国十佳农民”

  1999年,18岁的雷应国刚出校门就已有了稳定的着落——被分配到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供销合作社。没承想偏偏赶上了供销合作社改制,还没上岗就下岗了。彼时彷徨失落的雷应国怎么也想不到,兜兜转转后,当年错过的秀市镇供销合作社竟在多年后被他亲手恢复重建了,他更不会想到,18年后的自己,能够在2017年的金秋十月以十九大代表的身份出现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

  “说起来,我还是和供销合作社有缘,真的是有缘。因为如果最初不是供销合作社的职工,我就不会去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如果没有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我就不会有胆量去种田;如果不种田,我就不会做现代农业、经营粮食产业链,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雷应国感慨道。

  一纸报到表变成下岗通知书后,雷应国拿着仅有的3200元下岗费和从亲戚朋友家借来的一点钱,在镇上做起了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生意。随着上门购买化肥农药的青壮年逐渐减少,为了把服务做到农户的心坎上,他成了当地第一个推着农资送货上门服务的人。

  2006年,雷应国决定流转土地种水稻,既能增加收益,又能辅助农业生产资料的生意,何乐而不为?这个决定,开启了雷应国新的人生,他开始实实在在地摸索农业生产的需求和变革。“传统的靠天吃饭必须改变,首先应该规模化,规模化又必须机械化,还要有自己的产业链、品牌,才能可持续。”丰收过也亏损过,雷应国一步一个脚印,陆续创造了不少个当地“第一”——第一个订购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第一个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第一个成立系统性专业化机防服务队、第一个租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第一个使用稻谷烘干技术、第一个实行工厂化育秧、第一个来自江西省的“全国十佳农民”……

  先试先行,用新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效益

  近年来,雷应国以一名现代新农民的胆识,先试先行,用新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效益。2006年开始,雷应国以每年500元的价格,向丰城市气象部门订制了24小时电话专业查询气象服务。现在提起这项投资少而收获丰的创新,雷应国依然感慨不已。2006年夏季,承包经营的第一年,雷应国从气象局得知将有持续10天的晴朗天气,抓住时机进行“双抢”。在市农机部门的帮助下,他请来了联合收割机,组织人马分别负责收割、运输、翻耕、插秧、晒谷、打包入库。壮观的景象,惊呆了周边的父老乡亲。那时,收获的稻谷全部铺摊在露天晾晒。一天傍晚,丰城市上空乌云翻滚,雷声轰鸣。怎么办?短时间内将稻谷归仓要付出不菲的劳务费。雷应国又打电话向市气象局咨询,获悉并确定大雨并不会扩散到秀市镇。他大胆放弃了请人抢收稻谷的安排,节省了资金,也节省了时间。

  2009年7月,雷应国组织成立了丰城市唯一一家系统性专业化机防服务队,实行统防统治。近年来,在农业、农机部门的配合指导下,雷应国组建的佳和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水稻专业化防治队伍,大胆实践新技术、新装备。机防服务队5年来为合作社成员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90多万元,实现粮食亩产增收30多公斤,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佳和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丰城市已引进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加农炮和植保无人机等大型现代化喷药器械25台(套),应用于50多万亩稻田,实现了区内病虫防控处置率达100%,防治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之后雷应国又引进“飞蛾诱捕器”新技术,实行稻田飞蛾诱捕。佳和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机防服务队被评为省“十佳专业防治组织”。

  近几年,大量低产农田流转到了“佳和”。为了将低产田转化效益,在丰城市农业部门的指导下,雷应国理清思路,在创新上做文章。2011年3月,他筹资15万元,架建了22个育秧棚,购置了5台育秧机械设备,第一个实行工厂化育秧。在工厂化育秧、机插等新技术的帮助下,“佳和”2011年种植的700多亩机插田比传统式插秧田亩产平均增收5%。周边许多群众看到了这种新技术为种田所带来的效益后,都希望“佳和”能够帮助他们尝试这种生产方式。目前,已有25户农户与“佳和”签订了播种、育秧、机插的服务协议。

  一人带一片,群众富,才是富

  年轻的雷应国没有像父辈那样,单单依靠辛苦体力劳动谋收获,而是“用脑”了解政策、研究科技、学习经营,“把握好机遇,调动好资源”,走出了一条适应时代的现代化生态农业道路。

  为带领更多群众致富,他组织周边乡镇65户农民入股,于2013年建立了丰城秀市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每年为当地提供120多个就业岗位,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8200亩,有效解决了闲散种植“销售难”“产量低”的问题,合作社成员全部走上了科学种田致富路。

  2011年12月,雷应国入了党。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份责任。而他也用行动,表达了他对党的忠诚,对党员身份的珍惜。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创立后,党支部也随即成立。雷应国被推选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他还自己投资100万元,新建了党支部活动场所。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思路,他将党支部建设成带民致富的红色基地,先后把合作社23名党员培养成了种植能手,把5名种植能手培养成为党员。

  平日里,他悉心反哺社会,“让群众感受到温暖”,为当地困难农户义务指导科学种田技术200余人次,免费发放优质水稻种子,免费提供生物农药,帮助26户困难户实现脱贫致富;同时每年拿出4000元资助4名贫困学生上学,每年向秀市镇敬老院赠送绿色大米……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中国农民越来越有信心

  2017年6月5日,江西省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43名,雷应国就是其中之一。10月15日参加集中履职培训,10月16日顺利抵京,10月18日出席党的十九大会议……对于雷应国来说,这无疑是他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秋天。

  10月18日下午,刚刚参加完江西省代表团关于十九大报告讨论的雷应国接受采访。眼前的他板寸头、略黑,一身正装配着红彤彤的代表证,透着一股子精神劲儿。很多与他有一面之缘的人都说他看着不像农民,不相信他能把地种那么好。但只要走进田间地头,他的脚踏实地就能让人信服。比如轻轻嗑一粒稻谷,他就能从湿度中“品尝”出成熟度,甚至能和机器测量不差分毫。“习惯了,以前没有设备,现在有设备也不一定就在手边,看到就嗑一下,嗑来嗑去就准了。”与农业打交道已经十余年的80后雷应国轻描淡写,又不失幽默地说:“其实我是一个年轻的‘老农’。”

  能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见证历史性一刻,憨实的雷应国说,那种感觉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才能形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句话,对我这个农民代表来说,最为振奋、格外暖心。报告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信像我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们将来会获得更多支持。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吃了定心丸,更加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和信心!”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18年第23期、24期

  作者:记者 杨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