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十位引领性人物 << 中国农村网
【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十位引领性人物(三)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老书记
   

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特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中国农村杂志社推出农村改革

十大历史性事件

十位引领性人物

十个标志性村庄

十组经典性镜头

以此重温改革开放往事

见证40年来农村改革的

风云际会、发展变化、时代变迁

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足音

激发蕴藏于历史深处的复兴伟力

  

十位引领性人物(三)

吴 仁 宝

“天下第一村”的老书记

  

  自1961年建村以来,华西村这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1600多村民连吃饱饭都困难的村庄,如今蜕变为每家存款50~500万元、家家都住上了400~600平方米的欧式大别墅、户户都有1~3辆小汽车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是这一切的缔造者。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吴仁宝,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农村发展的标志性人物,曾经说过:“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幸福?吴仁宝有三条土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1961年,他成为华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全村人过现在的苦日子,我们还对得住共产党员的称号吗?”他带领全村人平整土地,7年辛苦,将村里1300多块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400多块能排能灌的高产田,华西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大队”。温饱之后,他思考着怎样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他冒着政治风险,在华西悄悄办起小五金厂。

  改革开放后,两次大变革,他都与众不同:全国搞联产承包,他则坚持集体所有制,土地交给种田能手,全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中央讲‘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华西人多地少,宜统!”吴仁宝在一次村支部会上对支部委员说明他坚持“不分”的理由时说,“我们要吃透两头,实事求是”,“凡是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可行的,都应加以坚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我的体会是,中央允许搞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度,就是不是一种责任制,不搞一刀切,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他凌晨两点再也按捺不住,立即召集全村干部开会,迅速采购大批生产材料,加快发展步伐。他向中国农业银行贷了2000万元,加上向村民个人筹资约400万元,用这些钱,华西村购进了近万吨钢坯、1000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料。没多久,原本每吨3000元的原材料就涨到了10000元。“凌晨一次会,赚了一个亿”。

  20世纪90年代,全国很多乡镇企业进行了改制,很多乡镇企业负责人成了民营企业老板。而华西村没有跟风,依然坚持企业的村集体所有制。吴仁宝说:“像我们华西不转(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不足。如果华西转了,很可能会出现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可能我吴仁宝也会是亿万富翁,但也可能会出现弱势农民,两手空空。所以从不足的地方来讲,我们华西还没有亿万富翁;从好处来说,华西也没有人两手空空。”

  吴仁宝有着很深的家国情怀与农民情结。他首先要将华西建设好,“使华西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幸福乐园。这里既无暴发户,也无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如今华西村,家家住楼房,户户开轿车,每家存款少者50多万元,多者达千万元,村民过上了‘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幸福生活。”华西富了,这只是吴仁宝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他还有更大的目标,就是让华西周边的村庄也富裕起来,再进一步,是让全国农民富裕起来。不仅要让农民富起来,还要让农民“高大”起来,“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他要用他的力量改变人们对中国农民贫穷、愚昧、落后的认识。

  为中国农民争口气,是吴仁宝经常说的,也是他努力做的。2006年6月,吴仁宝在村里一次分析会上讲,“就是要建造空中新农村。”“要把华西建成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达到五个第一:空中新农村世界第一,钟王世界第一,神鼓世界第一,神牛世界第一,共同富裕世界第一!”“华西要将其建成一个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人间天堂’!”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有人讲,吴仁宝是实用主义者,但更多人认为他是个有“政治智慧”的实干家。吴仁宝贯彻中央政策不走样,对社会上一些新提法新做法不跟风,吴仁宝反复强调“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他把华西成功秘诀总结成“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怎么才能不走样?他总是把上面政策与华西实际情况“配对”,能够将他已做、想做和正在做的与上面政策进行无缝对接。有人对华西村没有实行分田到户不理解,吴仁宝说:“不是我们不分田到户,我们是听中央的。中央讲宜统则统,宜分则分。那如果你宜统的不统了,这就不对了,宜分的不分,也是不对的。”“华西实际是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所以宜统不宜分。”华西乡镇企业为何不转制?吴仁宝说:“不是我们不转制,我们是听中央的。因为中央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是坚持巩固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二是坚持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

  华西这么些年一直能将工作做好,吴仁宝总结就是“两手抓”,同“两头”保持一致,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始终坚持两手抓,就不怕什么东西南北风,就一定能够促进农村集体事业经济的健康长寿。”

  怎么样才能不抵触?吴仁宝体会是要“听话”。首先他坚持做到“三听”:听中央精神;听老百姓的话,防止自己脱离群众;听干部的话,防止自己说错话,办错事。吴仁宝说:“我们谁的话都听,领导的也听,群众的也听;对的也听,错的也听;批评的也听,表扬的也听;有的听了马上做,有的听了以后做,有的听了防止做。”

  “只有长期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思想、工作、作风不落后。”吴仁宝坚持每天看新闻识时事。学习需要结合实际创新。吴仁宝认为,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就是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理念创新。吴仁宝说:“为什么华西拥有这么多特色经验?为什么能够把经济一年一年地搞上去?关键是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完善,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合华西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狭小的院子、逼仄的房间、斑驳的地板,一张方桌、几把靠椅……面前这栋老旧的房子,就是吴仁宝生前住了30多年的家。

  华西村民已经住上五六百平方米的第七代、第八代别墅,老书记却一直住在20世纪70年代盖的老房子里。“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这“三不”,是他30多年前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吴仁宝说,当干部就要淡泊名利,要有奉献精神。

  吴仁宝说:“一个企业家,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办好企业,发展经济,并不是为自己中饱私囊,花天酒地,享其厚福。”

  当外界已经形不成对自身的约束时,自律就重要了,事业的成败好坏系于此。幸运的是,吴仁宝是自省自律的。尤其是年纪大了以后,吴仁宝深知自己在华西村的地位作用,个人一言一行关乎华西事业发展成败,因此,他给自己提了“警”字,就是要警惕骄傲自满,时时警醒自己,如履薄冰,不能一着不慎把华西村这么多年的成果给毁掉了。能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吴仁宝是孤独的,清醒的,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吴仁宝最牵挂的还是华西的村民和华西的发展。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百年企业、百年村庄”的“华西梦”,镌刻在吴仁宝故居的厅堂里。人们看到这条激动人心的标语,耳畔仿佛又听到,5年前,弥留之际的吴仁宝,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开会。从现在开始,不要来翻花样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