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种养结合类

四川宜宾市叙州区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

实行虾稻共作 突破技术难题

2020-01-06 09:17:0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导读:

  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在退伍军人刘伟的带领下,通过适度规模、规范生产、科学养殖,种养有机结合,提高了综合效益。这个案例表明,家庭农场要想取得成功,发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积极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一方面,让更多刘伟这样愿意并有能力从事现代农业的人经营家庭农场,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家庭农场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坚持适度规模,向产值、向品质要效益。实践中一些家庭农场经营土地动辄上千亩,超出了农场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导致土地单位产出和农场经营效益下滑。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只有160亩土地,通过水稻、龙虾种养有机结合,提高农产品品质,年销售收入达200万元。三是以规范管理和科学种田实现高效生产。能否用现代理念管理农场、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直接关系到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与一些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比较粗放不同,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借助规范管理和科技创新,实现了精准高效生产。

  案例介绍:

  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普安镇土主村,创办于2012年,201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法人刘伟,是一名退伍军人,2012年退伍回到家乡后,流转土地160亩,投资20万元,成立了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农场注册资金50万元,固定资产240万元;实行“稻虾共作”等多种种养模式,现经营土地318亩;修建储藏室400立方米,晒坝800平方米;注册商标“川滇红”,凭借刻苦钻研,拥有国家专利18项。2018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刘伟于2017年被评为“宜宾市优秀退伍军人”。

  农场坚持科学管理、绿色经营,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负责生产活动,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引领的创新发展道路。

  一、三“定”求规模。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主要由投入、劳动力与经营模式三个方面决定。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从一开始就树立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通过“三定”确保经营规模适度、稳定。一是“定投入”。农场以自有资金为基础确定投资规模,采取适度负债的原则,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做好通盘的规划。每年依据产业特征和市场行情,确定农场种养计划,通过核算基础设施、农资、人工等投入,量入为出、以收定支,不盲目贪多求大而给经营带来风险。二是“定劳力”。农场根据经营规模、种养环节等需求,合理分配劳动力,统一调度、精打细算,让适合的人干适合的活,让合适的人管合适的事,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经过几年的摸索,农场按照种植养殖规律分配劳动力、指定管理区域,确定聘请劳动力数量,降低可控成本,优化生产效率。三是“定模式”。农场改变传统种养方式,依据不同的土壤类型、灌溉条件及地理位置,结合小龙虾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分析山上、田间等不同选址的优劣性,确立“稻虾共作”、“稻虾轮作”等多元化种植模式,实现稻与虾互利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效益达到单一水稻种植的7倍。

  二、三“坚”助兴旺。家庭农场可以使分散的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组合,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不断提升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实施精细化管理。家庭农场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上到农场主下到普通饲养员,都细化工作职责和范围。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细分具体标准,该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什么时候投食喂养等都有明确规范,做到科学管理、精准生产。二是坚持普及实用性技术。发展好产业,技术是关键,要有先进的技术就必须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农场成立后,花了近3年的时间攻克种养循环的技术难关,取得了明显成效。农场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民培训教育,通过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向周边农户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农场主刘伟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品质至上”的发展理念。农场通过实行稻虾循环种养,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又提升农作物自我抗性,构建了绿色发展模式。

  三、三“技”铸成就。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家庭农场而言,所需要的技术不一定是前沿技术,而是集中在良种良法、加工储运、农机装备等实用技术层面。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在引进先进品种技术的同时,围绕产业重点领域,自主创新、重点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一是坚持自主开发应用,技术专利稳步增长。农场始终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节本增收。农场主刘伟刻苦钻研、不断探索,撰写了10万余字的指导资料,并逐步获得田间防逃装置、投食系统等18项国家专利,有力提升了农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攻关核心技术。比如,农场设计了专用运输装置,并采取科学的运输方式,提高了小龙虾存活率,大大减小了运输中的死亡率,仅此一项技术创新,农场年提高收入近10万元。三是突破技术难题,技术转化成效显著。近年来,农场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进一步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四、三“法”促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条件。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在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嫁接先进的管理理念,瞄准市场需求变化安排生产,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一是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实行订单式生产,全方位监控生产流程,严格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匹配,有效解决产品销路难题。农场通过请进来体验营销产品,提高消费者对农业生产、产品质量的认知认同,带动周边其他产业发展。二是用高素质农民推进农业。农场积极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旨在通过系统培训,逐步将从业人员培养成懂科学生产、懂经营管理、懂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农民。三是用绿色生态的理念引领农业。农场始终坚持科学用药、科学用肥,不仅要求农场成员,还引导周边农户转变观念、掌握技术。如:农药、化肥能不用就不用,即使必须使用时也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的规定限量使用,并科学处理秸秆、薄膜等生产废弃物,提高科学用药用肥水平。

  同时,农场对愿意共同发展“稻虾共作”的农户,优先提供虾苗,免费开展技术培训,面对面传授实用技术,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并允许使用自主品牌,通过各种方式解除周边小龙虾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目前农场带动农户超过100户。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