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县全胜家庭农场
荒山秃岭建农场 产品插上互联网金翅膀
2020-01-06 09:03:2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导读:
我国农业资源区域化特色鲜明,各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家庭农场需要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特点进行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本案例阐释了家庭农场如何从自身特征角度因地制宜闯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一是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品种。全胜家庭农场借助农场被群山环绕、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和附近有一座小型水库的特点,选择核桃树作为主要种植品种。二是根据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安排种植结构。全胜家庭农场坐落在山顶之上,土地却包括少沙土、半沙土和沙石土三种土质,农场主通过不断学习和试种后发现不同土质、不同风口位置,适宜不同的核桃品种。为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他在少沙土上套种玉米,在半沙土上套种柴胡,使农场收入多元化,降低了经营风险。三是借助互联网开展销售。全胜家庭农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客户直接到农场采购产品难度大、价格低,再加上当前核桃产量并不是很大,农场选择电商模式销售核桃,除了在网上开店,还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每年在春节之前就能销售一空。四是健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规范农场的生产和管理,农场探索出一套经营管理制度,加强了生产和管理的规范性。
案例介绍:
全胜家庭农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西社镇曹家庄村,创建于2011年,2015年获运城市典型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8年获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荣誉称号。农场主乔全胜今年55岁,曾任稷山县十一届人大代表。乔全胜全家6口人,劳动力3人,农场总经营面积126亩,主要种植玉米、核桃、药材,养殖山羊等,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家庭农场。全胜家庭农场按照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积极探索荒山治理办法,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胜家庭农场创建8年来,坚持“绿色、生态、环保”的建场宗旨,秉承“真心、放心、安心”的经营理念,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多元化经营为方向,探索“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积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一、实地考察选土地,荒山秃岭建农场。乔全胜坚持向荒山要效益,走访考察,最终将场址选在了吕梁山上的邻村曹家庄。乔全胜与曹家庄村“两委”班子协商,签订了50年承包合同,家庭农场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农场所在的山头原来只有60亩弃耕土地,且杂草丛生、乱石铺地,一片荒芜。乔全胜带领家人分拣石头,把小块梯田逐步向四周延伸,经过多年努力逐步把农场土地面积扩展到了126亩。
二、科学合理搞规划,机械化作业拓宽致富路。为了把这片贫瘠的荒山变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农场,乔全胜聘请有关专家多次上山考察,多方论证,结合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把农场划分为柴胡基地、养羊基地和早熟核桃基地。因为核桃树对土地要求不高且可以稳定带来利润,故把早熟核桃作为主打品种,在专家的指导下,栽植5000余株核桃树苗。面对无路、无渠、土地凹凸不平的状况,乔全胜决定“机械化开路”。他先后购买拖拉机、深松犁、秸秆还田机、农用三轮车、打药机、割草机、整地铲车等多项机械设备,硬是在山上开出了一条机耕路,通过机械化作业,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劳动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与供电部门协商在农场附近架设了一台变压器,购置浇灌设备,修建蓄水池和1000余米深沟提水管道,使浇地有了可靠保障。
三、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多元化经营衔接产业链。为了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全胜家庭农场采取五项措施提高土地肥力。一是土地深耕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理化性质;二是在秸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三是分期配施羊粪增加土壤的营养含量,充分改善果实品质;四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浪费和危害;五是合理使用土壤改良剂和抗旱保水技术,改善盐碱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由于核桃树从幼苗到挂果周期很长,每年化肥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乔场长经过思考和外出考察学习,另辟蹊径走上了种养结合道路。全胜家庭农场利用山上的有利条件养羊,用羊粪养地,增加耕地有机质含量,维持核桃树的正常生长,既增加收入,又降低成本。2014年,乔全胜从山东引进波尔山羊120余只,经过几年摸索和多方请教,养殖规模发展到300多只。农场探索出来的“种养结合”模式,实现了循环发展,既肥沃了土地,又为所产核桃成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创造了先决条件。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科学管理实现规范化。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乔全胜家庭农场探索建立了系列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标准化生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雇佣工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特别是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在种植方面,合理选择优质抗病高产品种,实行科学栽培管理;坚持科学、平衡施肥原则,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推广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注重搞好田园清洁、土壤消毒;完善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在养殖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切实做好动物强制性免疫工作;建立健全疫情报告、检疫申报、消毒清洁和无害化处理等分类制度。在生产记录档案方面,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建立了农业生产用地档案、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田间生产管理档案、产品储运销售档案。建立养殖档案,全面记录品种、数量、标识、来源、繁育以及检疫、免疫、诊疗、监测、消毒、调运等情况。
五、开通网上直销店,产品销售插上金翅膀。2017年,农场核桃开始挂果,当年总产量达到了2000公斤。优质的核桃生产出来了,但农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客户直接到农场购买产品困难重重,如何把核桃销售出去成为难题。乔全胜在县政府农业部门组织的家庭农场主培训班上学习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一亩田”上开通网上直销店,通过将核桃种类、特色、价格等信息在网店公开,快递发货给使用电脑网站或手机客户端在线预订的消费者,实现了“线上预订、线下配送”的经营模式。由于核桃皮薄个大质量好,市场反馈非常好,订单源源不断。2018年,农场通过网络销售核桃3000公斤,每公斤平均价格16—20元,实现销售收入5万元。
通过多年经营,全胜家庭农场在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目前农场间作玉米120余亩,平均亩产约600公斤,平均售价每公斤约1.8元,平均亩产值约1080元,平均亩纯收入700元,玉米年总产值约13万元,玉米年纯收入约8.4万元;农场养殖山羊300多只,通过繁殖,每年还可向社会提供商品羊100余只。每只按现在的市场价100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二是劳动效率明显提高。农场成立后,乔全胜专心从事农业,实现了劳动力与耕种面积的合理配置,农场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120亩核桃以及间作的玉米,平时只需1至2个人管理,只是到核桃采摘期,需要少量雇工,这也为当地一些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场通过打造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山坡草养羊,羊粪肥地,地再养树。在多年荒芜的吕梁山头,造就了一片绿洲,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