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禾菜园家庭农场
向农业科技要效益 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2020-01-06 09:01:3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导读:
禾菜园家庭农场通过不断引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行适度规模精细化管理、推动家庭农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向农业科技要效益,抓产业融合促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这个案例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农场要想经营效益好、有优势:一是农业情怀要浓,鼓励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禾菜园家庭农场经历多次台风灾害和市场价格下跌,部分年份甚至“颗粒无收”,但是出于喜欢,坚持逆境求生。二是经营规模要稳,追求适度规模实现最佳效益。禾菜园家庭农场始终保持适度的经营规模,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外聘用工,达到了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三是农业科技要新,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禾菜园家庭农场通过合作共建平台引入新技术,在农场试验示范农业新品种和“稻鸭共作”新技术,增产增收明显。四是三产融合要深,向一二三产融业合发展要效益。禾菜园家庭农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入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等元素,农场综合收益显著提升。
案例介绍:
禾菜园家庭农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村,2015年5月在工商部门登记成立,是斗门区首批成立的家庭农场,并于2018年被评定为首批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农场创办人廖伟平,是珠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曾获得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1年珠海市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禾菜园家庭农场经营面积56亩,主要经营粮食、果蔬、农产品初加工及销售,总投资额50万元。禾菜园家庭农场注重创新管理模式,选择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线,利用主体职业化、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样板效应,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8年,农场生产稻谷5万斤,蔬菜12万斤,全年总收入30万元,利润12万多元。
一、家庭合理分工,走科学化管理道路。家庭成员共4人参与经营管理。农场主廖伟平是土生土长的斗门人,作为禾菜园家庭农场的“大脑”,承担起了农场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针对人手短缺问题,廖伟平通过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功能,做到合理分工、人尽其才,从“一手包办”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明确分工”。平时他和妻子负责田里的农活;从事会计工作的女儿主要承担营销、市场、物流环节工作,如生产物资选购、比价等“专业对口”的工作;儿子从事销售工作,平时也兼职农场送货发货业务。通过合理化分工,家庭成员在农场经营中的角色从模糊逐渐趋向清晰,从过去的一手包办向细分、专业化的分工发展。
二、注重技术应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禾菜园家庭农场与市、区、镇农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建平台,农业新品种、农业物联网技术等一批农业新技术在家庭农场迅速“生根开花”。农场尝试“稻鸭共作”生态种植,运用稻菜轮作与秸秆还田等生态种养技术进行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粮食产量。农场坚持优选优育,先后引进种植象牙香占、美香占、广香丝苗、美雪丝苗等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专门开辟了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田,不断探索生产更优质的产品。农场设立了农田小气候监测点,对水稻进行实时监测,以便掌握第一手农作物生产数据。通过技术手段的探索,生产出品质更佳的农产品。禾菜园家庭农场通过种植创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晚稻总计达5000多亩,亩产量达700斤,增产增收明显。禾菜园家庭农场还为同村及周边50余户农户提供产品销售渠道,使产品的价格比传统销售渠道高出20%,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家庭农场与周边农户的共赢。
三、购置农机装备,机械化助推效率倍增。禾菜园家庭农场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依托农机补贴政策,先后配备了抽水机、喷药机、真空包装机、旋耕机、大米色选机、半自动大米真空包装机、虫情测报灯、农田小气候测报站等设备,基本能满足农场机械化种植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禾菜园引进一台稻谷低温烘干机,使用该机器1小时能完成1吨稻谷烘干任务,每天能完成40亩稻谷的烘干任务,大大减少晒谷的劳动成本,降低稻谷在阴雨天的发霉发芽风险,提高稻米的加工质量和品质。同时,农场对周边农户提供非营利烘干服务,一律只收取燃料与电费,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四、保障产品质量,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农场始终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建立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田间档案管理制度、农场环境保护制度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等五项制度。实施痕迹化管理,规范农场生产行为,如肥料、农药的入库出库,什么时间用在何处、用量多少,都有详细记录,让安全生产的过程有迹可循,责任也更加明确。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宜的生态种养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稻鸭共作”、杀虫灯吸杀虫及其他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水稻种植。平时生产以使用有机肥料为主,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一季水稻只喷1至2次低毒农药,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生产的稻鸭米软硬适中、饭味甘香,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农场专门注册了“禾菜园”品牌稻米,获得了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五、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收入。农场坚持线上、线下销售并举,到了收割季,接受消费者现场观摩、现场采购。同时,农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各供应商合作,实现订单式种植模式。农场在大赤坎基地建有农产品超市。此外,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如“稻鸭米”、“稻田鸭”通过农场直销、邮政局、“扫就购”、电商平台“GO珠海”等多种形式拓宽了销路。2018年共销售大米1万多公斤,实现一亩地产出100斤肉、1000斤米,亩收近6千元的预期目标。
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廖伟平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科学规划,设有水稻种植区、蔬菜种植区、果树种植区和农业科普体验区。在注重生产的同时,融入旅游休闲的元素,走多元化经营道路。还举办了亲子收割、科技下乡、农耕知识普及等多项活动。2018年开展了家庭乐、农家乐、农耕科普体验等,共接待学生30多批次。2019年春节期间利用冬闲田种植20亩格桑花及油菜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