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刚刚结束的安徽省两会上公布的这份成绩单,令人振奋。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蹚出一条高质量脱贫的“新路子”。
民生难题,“靶向”发力
“大女儿当年上学早上5点起床,小女儿如今7点起床。”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居民陈传芳说。曾经,他们一家4口住在三面环水的山中,孩子们上学要坐船,加上翻山越岭,路途艰辛。2016年9月,他们搬进了94平方米的新家,学校就在家门口,“搬新家不仅没花一分钱,还小赚了一笔。”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有近3万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寒山区和水库库区一线,搬迁成本高、难度大。2015年,当地大胆创新,将宅基地改革与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解困、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相叠加,引导“贫困户、移民户”和居住“土坯房、砖瓦房、砖木房”的农户自愿搬迁,通过综合运用奖补措施,合理配置政策资源,把“一片肉”变成了“一盘肉”。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安徽“靶向”发力。为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十三五”期间,当地开展“百医驻村”行动,从省市三级医院选派医疗专家驻村2年,消除168个村医“空白点”和161个村卫生室“空白点”;为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构建起“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体系,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了34个。
产业“开花”,多方“带富”
2013年,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小伙吴松青辞去南京国企高收入工作,回乡创业,利用村民养蚕废弃的桑枝培养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2016年,他成立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由帮扶企业、村集体等参股并将股权平均分配给周边8个村,持股村集体和贫困户每年享受保底收益及股权收益;公司和村集体、贫困户合作种植桑枝食用菌,保底价回购,统一品牌销售,共带动贫困户300余户500余人增收。
安徽还探索出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以及贫困群众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省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14.3万户,累计到村产业项目2.42万个,建成产业扶贫园区3141个,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6万个,累计带动贫困群众328.1万户。
当地还积极推进各种类型光伏电站建设。数据显示:安徽已累计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42.3万千瓦,为贫困地区年增收24亿元左右。
扶贫扶智,全面振兴
临近年关,在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相老家村,脱贫户郭美丽一大早起来饲养着鸽子。凭借好信用,她的鸽厂拿到了35万元扶贫贷款。
2019年,安徽在全省推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对农民确立信用等级,除了其资产资源,道德评价是关键。“大家看到信用能换‘金’,都积极参评信用户、争当信用户。”淮北市杜集区双楼村蔬菜合作社社员郭良建说。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探索“精神脱贫”“技能扶智”“文化扶贫”“爱心超市”“孝道扶贫”等模式,贫困户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率先探索“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等模式,创造县级项目库建设、到村到组精准帮扶……安徽脱贫攻坚之路,不断探索创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