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的“脊梁”
  

  原标题:洪水中的“脊梁”——寿光市抗灾救灾基层干部素描(营里篇)

  他们有最刚强的骨,有的年少、有的年老,洪水中攥指成拳,扛起责任,擎起希望。

  他们有最柔软的情,初心为民、心念百姓,一方民安是他们的勇敢之源。

  他们留给家人万般牵挂,相距咫尺,却难得见上一面,女念父、儿盼母,他们只有咽下泪水,咬紧牙关……

  他们,就是寿光“向水而战”的基层党员干部。面对我市罕见的洪水汛情,全市上下一线党员干部不辱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用担当抚平风浪,在雨大风狂处守护万家灯火……他们高挺的胸膛、屹立的脊梁,在寿光抗洪抢险、重建家园“大会战”中,树起了一面永不倒的红色旗帜!

  临危不乱的“指挥官”8月19日,暴雨骤降,弥河水位暴涨,警报接踵传来!

  从下午2点开始,已经巡了一下午弥河坝的营里镇党委书记张其振预感到这次洪水非同一般,面对坝内10个和坝外3 个村可能被淹的危险,张其振的心里冒出了转移村庄的想法。

  此时已是深夜,转移13个村,能不能顺利?转移了,如果水没来,怎么办?不转移,这么大的水,会不会村毁人亡?他顾不得思索更多,深夜9点半,他钻进齐家黑冢子村的一家药店,临时征用作为会议室,马上召开道口片13 个村支部书记会议,迅速安排转移工作。

  11点半,13个村1万多人开始了紧急撤离。张其振坐镇药店指挥。“营里干部,请你们务必跑在洪水前面,提前转移群众”“撤村是政治命令,必须强制转移!”他向各个村的工作组下着一道道命令,不计一切代价,把群众全部转移,一个不落。像风雨夜里的指挥官,张其振临危不乱,运筹帷幄。

  在他的指挥调度下,机关干部范涛、隋新波、王景涛、徐金凤、张震等全程参与,10个转移突击小组各司其职,在市公安局300余名警力以及市直各部门支援人员的帮助下,一直到上午7点,13个村群众全部转移。此时,张其振依然不放心,要求各村组成巡查小组,继续挨家挨户进行查看,巡查三遍以上,确保不落一人,巡查小组才能撤出。

  直到中午12点,已经完成了十几次地毯式搜查后,最后一批党员干部向安置点转移,此时各村积水已经接近两米,大片的村庄家园已是一片汪洋。

  8月19日以来,随着弥河洪峰的警情加重,张其振和全体机关干部们,分5批转移了34个村,共3.6万人,是弥河沿线转移村庄数量、群众数量最多的一个镇。在转移过程中,人数多,时间紧,且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件,创下了灾难面前村庄转移的奇迹。

  洪水退去,在安置点保住性命的老百姓热泪盈眶,“这次多亏了党委政府,要不我们的命都没了!”“谢谢张书记,把我们从死神的边缘救了回来!”

  张其振来不及接受百姓的言谢,已经马不停蹄地赶往弥河决堤口,那里肆虐的洪水正吞噬着营里人的家园,他“逆流而上”,和“护坝突击队”同洪魔做最后的决斗。

  把脊梁挺起来,我们就是“堤坝”

  营里镇是弥河下游的一个镇,洪峰来袭,弥河水四处狂虐,营里镇的机关干部像一面面旗帜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逆水而上,和洪水决战。

  8月20日中午,营里镇人大主席范涛没来得及片刻休息,又接到镇党委指令:“弥河西坝决堤,情况危急,可能受影响的王家柳杭、东北河等村庄的群众已在撤离,你必须赶往现场,想尽一切办法封堵决堤口,确保不能有人员伤亡!”

  “险情灾情就是命令,哪怕面临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到达现场后,眼前的形势确实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决堤口足足有30 米,湍急的河水从决堤口喷涌而出向西边的村庄涌去,而且决堤口还在愈冲愈大……

  怎么办?范涛急忙协调机械,吨袋及砂石料,同时,水利局、镇村干部等组成的抢险队也赶赴现场。“决堤口还在不断扩大,一般材料已经堵不住了!”范涛当即从附近的爱心企业协调了4辆重载半挂车,交通、环卫等部门又协调了11辆车相继沉入决口,同时,抢险人员把水泥、砂石和渣土装入6000多个一吨多袋子,投进大卡车上面的水流,直到8月22日下午1点,决堤口才封堵完成。

  从紧急撤离群众到决堤口封堵期间,范涛既是现场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三天三夜的时间,他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一顿饭,浑身裹满了泥土,皮肤晒得黝黑,我们好多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几乎都认不出他……”曾和范涛在河坝现场抢险的营里镇干部李全民说。

  当问起当时是如何坚持下来时,范涛说:“当看着决口没赌上,洪水在不断淹没老百姓房屋、庄稼时,其他的就啥也不想了。”在护坝堵口期间,市交通局、环卫集团、水务集团等部门单位派遣车辆人员全程参与抗战。

  完成封堵决堤口的任务,范涛又马不停蹄上了抗洪救灾一线:排水、处理畜禽、排查危房,他说:“一线需要我们,群众需要我们。”

  “安置点任务重大,群众不回村,咱们就不离岗!”通宵巡查后,营里镇党委副书记陈建君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用沙哑的嗓子鼓舞着士气。10多天来,她和安置小组的队员们一直盯靠在这里。脚,酸胀;喉,发干;眼,红肿……他们就这样昼夜奔波在不一样的抗洪一线。

  营里二中安置点,最多时安置群众达到了6300多人,作为总负责人的陈建君高度紧张,只能以24小时“超人”模式开展工作。她统一协调人员分组开展工作,各司其职,从早上6点多起床准备,到晚上10点多大家都睡下,全程为村民们服务。为了尽心服务好安置群众,陈建君片刻不离岗位,她和大多数队员一样,已经连续12 天没回家,直到9 岁的儿子直在电话里喊妈妈的一刻,这位雷厉风行的女干部流下了眼泪……

  范涛、陈建君……还有许多党员干部在抗洪的一线默默奉献。他们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们不分男女老幼,在这场决定家园命运的洪水面前,他们集体昂起了头颅,挺直了胸膛,就像一道道钢铁堤坝,震慑着洪魔,护佑着百姓。

  洪水冲不垮的“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是先锋模范,在此次寿光洪涝灾害中,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向洪水亮剑、向灾情怒吼,以冲不垮、压不塌的姿态凝聚起人心,带领着各村大转移、灾后重建,一支支能征善战的突击队和先锋营在各村涌现。

  “你们先走,我们最后!”8月19日晚,弥河水暴涨,营里大转移,李家营村紧急集合全村党员干部,当即确定了“先群众、再党员、最后‘两委’”的撤离方案,迅速展开了撤离群众的工作。从不到午夜12开始,“两委”成员和党员有序挨个入户动员所有群众撤离,并用大喇叭循环播放撤离情况,不少党员干部的嗓子都喊哑了,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到凌晨2点绝大部分群众已经撤离完毕。对于最后比较顽固的几户,干部们反复做工作,群众不全离开,他们也不离开,最终在早上7 点左右成功说服了所有群众撤离。这时,“两委”干部才舒了一口气回到家,带着家人离开了村子。

  “清理死禽,我来带头!”回村后,全村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死禽,但是除了干部们和“两委”成员,没有人愿意动手,面对大量的死禽,村“两委”干部毅然冲锋在前,家里也不收拾先清死禽,刺鼻的恶臭让他们胃里“翻江倒海”,但是他们强忍住恶心一刻不停。此时,市城投集团一把手亲自带领250余名同志全力支援,在村干部们的带头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了捞埋死禽的队伍中来,当天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

  东北河村,因为洪水,村民们囤的麦子、种的玉米全被浸泡,北河园区50余个大棚全部未能幸免于难,养殖场的牲畜尸体漂在水面上,村内断水断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面对灾后重建,东北河村党支部书记站出来,团结村“两委”,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组织包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志愿者们及职能部门,清理道路淤泥、抢修设备建筑、清理家禽尸体……一天时间里,5个养殖场的死禽全部掩埋完毕,村庄陆续恢复洁净。

  营里灾情发生后,市政协主席林立星作为市级包靠领导,带领市政协机关干部第一时间进驻营里,坐镇指挥、协调力量,和营里党员干部一同参与抗洪抢险、家园重建工作。

  “水灾面前,咱们就是全村的主心骨!我们在,担当在,扛起的是信任,背起的是职责;风在,雨在,我们在!只为对得起老少爷们对咱们的一份信任。”正如该村党支部书记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所写。诚如斯言,灾难面前,寿光有众多的党员干部发光发热,团结群众,筑起了一道防洪长城,干群守望相助,共渡难关……本报记者王全国通讯员刘正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