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专家观点 << 中国农村网
檀学文:发挥脱贫攻坚“三农”工作压舱石作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脱贫攻坚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虽出乎意料,却生动体现了这份重要文件应对风险挑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完成“三农”领域硬任务的指导思想,对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将会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也可以说脱贫攻坚就是“三农”工作的压舱石。

  到2018年底,脱贫攻坚战已经实施三年,脱贫攻坚期过半。在2015年底,全国共有剩余贫困人口5575万人,平均每年脱贫任务1115万人。2016年和2017年,已经分别实现脱贫1240万人和1289万人,均超过平均任务量120万人以上,使得2018年以后每年剩余脱贫任务下降为1013万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初步数据,2018年实现脱贫的人数依然高于1200万人,因此接下来两年里每年脱贫任务只有900万人。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脱贫攻坚成为贫困地区自觉的政治任务,脱贫攻坚人力、物力和社会资源投入极大增加,脱贫模式和经验得到较多积累,脱贫户收入水平较高,错退率及漏评率很低,脱贫攻坚战总体形势良好。

  在剩下的两年时间里,未脱贫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需要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已脱贫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需要巩固脱贫成果。在综合性的扶贫资源投入极大增加的情况下,不仅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底线任务必须完成,而且从总体上来说更需要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进一步增进贫困人口福利,使扶贫投入物有所值。在这个意义上说,脱贫攻坚虽然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若干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择其要者可概括为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如何确保剩余贫困人口中的特殊困难群体的如期脱贫

  虽然剩余贫困人口规模已经不大,但是从“全部脱贫”目标要求来说,其中还是有不少难啃的“骨头”。主要包括:部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总体上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典型的如云南怒江州;“三保障”领域都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义务教育领域,部分地区还存在控辍保学难题;健康领域,部分地区村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达标还存在困难;住房领域,少量贫困户存在因住房安全等级认定、安置方案等分歧而导致住房安全未能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搬迁轻后续帮扶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搬与不搬的两难选择。

  第二,如何提高扶贫脱贫质量

  国家政策已经认识到脱贫质量的重要性,也就是要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靠,经得起检验,具有持续性。纵观脱贫攻坚全貌,不仅有脱贫质量问题,还有扶贫质量问题。扶贫质量与脱贫质量各有侧重,扶贫质量考察的是扶贫政策措施的脱贫有效性,既关乎扶贫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也关乎实际的脱贫质量。目前,脱贫质量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收入的持续性问题,既包括未来停止政策支持后的劳动收入的持续性,也包括各类转移性收入的持续性;另一方面是“三保障”方面的持续性,主要是各类丰厚的补贴未必能持续下去。扶贫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不少,集中地在扶贫巡视巡查、审计中得到体现,例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导致的对扶贫资源和效果的侵蚀、扶贫项目本身质量欠佳、扶贫项目对贫困户带动弱、扶贫项目进展缓慢及扶贫资金沉淀等。此外,虽然根据精准扶贫要求,已经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因户施策提供了个性化帮扶方案,但是扶贫措施与贫困户需求的有效匹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措施失效。

  第三,如何系统性巩固脱贫成果

  巩固脱贫成果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上,对各个脱贫户,尤其是生计状况仍然比较脆弱的家庭,需要确保其不返贫;二是低收入人口整体层面上,确保其有持续性收入和“三保障”的保障机制。对于“巩固脱贫成果”,一般都将其理解为到2020年不发生明显的返贫,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就是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但是显然,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并不因攻坚期的结束而解除,这个任务是长期的,也是全方位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从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四个方面阐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对上述问题基本上都做出了及时的响应和安排,还提出了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加强脱贫监测等有新意的政策举措。与此同时,我们也认为,不仅巩固脱贫成果的思路范围要扩大,脱贫攻坚战与2020年后有关工作的衔接应得到更多重视,不仅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至少还要包含保障性扶贫机制化、2020年后扶贫战略转型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平稳推进和过渡,真正发挥脱贫攻坚在“三农”工作中的压舱石作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