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何予平 罗 鹏 白永刚 采访人:本报记者 顾仲阳 常 钦
贵州榕江忠诚镇高王村富强合作社罗汉果基地,社员在挑运罗汉果。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进无籽罗汉果种苗种植120亩,带动贫困户62户186人增收。
李长华摄(影像中国)
2018年农村减贫1386万人!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7%。
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把“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硬任务,明确提出,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对账销号,主攻深度贫困地区
“一袋水泥在镇里卖20元,运到村委会要40多元,肩挑背扛到村民小组就得60多元。”提起交通,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吾马普村村民余二伏实在恼火。山里的好东西难运出去,山外的好日子也背不进来,余二伏所在的石布子村民小组“整村贫困”——所有乡亲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兰坪县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我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0多万,“三区三州”外的中西部169个深度贫困县还有贫困人口460多万。确保他们如期脱贫,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中央一号文件把主攻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并首次明确提出,对“三区三州”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也要统筹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财政优先加大“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资金投入,重大工程项目、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瞄准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责任,对账销号。
全面排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住院手术要花15万元多!最初我真的不想治了。”拿出厚厚的单据,云南省镇雄县以古镇安尔村贫困户权朝燕眼里闪着泪花。2017年4月她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一度失去了生活希望。
虽然镇雄县织起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网”,但近万元的自费负担还是压得权朝燕愁眉不展。所幸,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伸出援手。
有关部门初步摸底显示,全国还有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尚未全覆盖,还有部分贫困户需要危房改造,“两不愁”方面,还有部分贫困群众饮水不安全。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既定的脱贫标准,不能打丝毫折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并做出了针对性部署: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
瞄准薄弱,提高脱贫质量
如今,在江西瑞金,提起“廖奶奶咸鸭蛋”,几乎无人不晓。叶坪乡凤岗村88岁的廖秀英老人,腌制咸鸭蛋手法独特,一经包装、上网销售,1个卖到了3.5元,最多一天卖出了1万多个。
然而,由于土鸭蛋货源有限,加上腌制时间长,“廖奶奶咸鸭蛋”制作工厂时常供不上货。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一个合作社应运而生,吸收94户贫困户,业务延伸到80公里以外的乡镇。瑞金市把咸鸭蛋列入精准扶贫十大产业优先支持发展。
扶贫扶长远,长远靠产业。一些地方产业扶贫片面追求短期速效,扶贫产业散小弱,抗风险能力差,影响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中央一号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薄弱环节开出了“药方”。针对产业扶贫问题,提出要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展能力不足问题,明确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