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精彩图片 << 中国农村网
何浩: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助力农业现代化
  

  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何浩作《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助力农业现代化》主题演讲

  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的信息量很大,我就保险方面的一些经验和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PPT已经印给大家了,所以我不完全按照PPT来讲,尽量半小时之内结束我的演讲。

  保险和农业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的关系,农业是一个产业,在整个行业中,生产环节、输出环节、深加工环节,而保险首先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如果控制风险,保险是一个风险的转驾机制。保险就是大家一人拿一块钱出来帮助其他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在农业生产这块,也就是说农业保险的受益人首先是农户,我们的农业生产主体,在加工环节等等,我们要谈农业保险是这样的:

  农业保险的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整个商业保险的行业,金融保险一直是有的,我们整个保险来讲分成寿险和非寿险。我们这样的分类,我们根据很多有财的农业保险这一品种在保险人来讲,是一个传统的险种,大家都在做,但是否能够做得起来?我们从1982年整个商业保险,在改革开放期间商业保险是停滞的。从1982年2002年,保险公司提出了各种保险产品在做,但是没有做起来,没有做起来很大的原因是农业保险的风险太大,保险公司来做发挥不了效果。所以这个方面来讲,发展不是很好。

  到了2003年探索保险制度,2007年中央财政对省内的农作物启动了补贴的机制,那时候到现在,农业部、财政部、保监会把农业保险不断用创新的模式,在制度方面,每年花了很大的资金量,效果很好,但是效率不是很明显。效率比如说我1块钱的财政资金真正到了农户生产经营者手上是递减的,中间的很多环节,保险就要放大一些,通过保险机制使这种财政支持农业的这些方式急需创新。

  还有一个背景,我们的这种资源在建成以后,很多都是绿箱,像美国、日本、加拿大这些农业生产大国,他们国家支持农业的手段是很健全的,保险是一种机制,不是直补,这就是把钱直接给生产者,把成本抵消了,保险是使你真正生产,生产中有灾害需要补偿以后保险才发挥作用。通过保险的模式,这种省份的扩张,农产品的扩张,到了2012年的时候,基本上全国的市场已经发展得很好,发展了大宗的畜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总结经验,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在这种制度层面得到了一种承认。这是我们整个农业保险从2003年开始启动,到了2007年真正落地,到2013年制度化,才真正落地。这几年我们成绩还是很可观的!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我们近十年来,从我们来讲保费收入起到稳定增长的,保的面积也是稳步增长的,2015年的时候承保主要农作物14.48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58.98%,其中,玉米、大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需分别达73.56%、69.22%和57.93%。这几年我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很大的。像我们农业保险赔款增长一直是高于保费收入增长的,像辽宁连续几年的灾害,每年是10亿以上,像黑龙江,近几年都是每年近10亿的赔付,这为再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风险保障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逐渐增长的,2.26%增长到现在的18.35%。下面我们这个模式就是将农户交他的保费,对应的乡、县配套一块,省级再配套一块,中央财政再配套一块,整个来看,农民自缴的还是比较少的,大量的还是各级财政的支持。所以除了财政补贴的占比之外,纯粹商业的占比是很小的。

  农业保险产品主要保的风险还是自然风险,也就是说是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间,在种植、养殖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天灾,旱灾、涝灾、台风造成了损失我们进行补偿,我们主要是对自然风险的进行补偿。但是另外,在市场风险上,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不是我们的主流。只是现在我们也在鼓励各地方在优势农产品上,把这个领域到扩展到市场风险。实际上自然风险能够规避了,市场风险规避了,生产者的收入也得到保障了,就是说我们农业保险实际上是这两方面,但是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包括前面的世界第一、第二还是在自然风险,还是属于层面比较低的水平上的。即使这样,我们整个保费规模,风险保障在世界上都是位于前列的。我们不断来保市场风险,主要是价格,这就跟我们的论坛也是一致的。在发达国家,像美国,他们大部分的农业保险已经走到了收入保险,作为我们来讲,只是保个自然风险只是保住了本来要收亩产500斤,现在由于旱灾、水灾没有了,那我按照测产的500斤给你成本。但是实际上,随着农业现代化,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实际上生产的方式都是在改变的,我们的风险种类更加的多,现在的经营者不是自己的土地,还需要租别人的土地,需要请人,需要贷款,他不仅仅是我种了东西产量是多少,更关心的是我这个产品能卖出什么价格,所以它对我们保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农业保险面临的形势

  我们判断,矛盾很突出,但是我们怎么样发展,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风险管理需求不相适应。农业保险是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他来讲,我们也是供给侧,他有保险需求,我们提供产品,给他进行保险。现在他的这种改变了对,同样对我们这个农业保险的改变了,这个需求改变了,也就是在农业保险、供给侧进行了改革。总体来看,这是我们判断的主要形势,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还有一个形势,就是现有的模式下,整个行业中间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比如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到底农业保险是政策性的,是由政府来主导的还是来引导?这是不一样的。发展基础不扎实,服务重点不突出,服务能力不适应。

  按照农业现代化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于我们农业保险来说也是一种动力。从原来的一种灾后补偿单一目标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等多重目标转变。功能作用,也是从原来的你受了灾,第二年再生产去买种子、买化肥这样的成本补偿向防灾健在社会管理、扶贫开发等综合功能拓展。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和财政补贴的单核驱动模式向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农户参保意识增强的多核驱动模式转变。以后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一种具有市场意识,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他们的保险需求是自发的,所以我们的发展动力改变了。

  农业保险从前几年的发展慢慢进入稳定发展期,总体来讲,因为我们整个行业的增长水平比较高,不会像以前是100%的增长,有时候是100%的增长,不是很稳定。还有一点,我们农业保险现在很好的一种形势就是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加快,消费者教育初见成效,内省驱动效益逐步显现。针对这个来讲,我们判断,从今年来看,我们还是平稳发展的,保费规模达到400亿。实际上美国的规模也是在100亿美元,按照政府的发展,我们基本上是在五年到十年解决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难题之后,再来发展的。

  第三、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助力农业现代化

  首先,还是在思想认识上我们要对农业保险功能的再认识,这个就不再展开了。

  第二、从保监会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监管,对已有的市场要加强监管,另外我们要带领行业,通过改革,通过创新,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六个方面,有的是行业的,有的是我们监管4的,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要确定一个大的原则,就是农业保险条例确定的基本原则,现在还没有落实,农业生产是从小而散向现代化转变,我们农业保险跟它的服务也是在转型升级,是不是原来的《农业保险条例》有些原则要改变呢?现在看来还是没有改变,这是16字原则,政府引导、市场圆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现在来看,还是要坚持。具体来讲,我们要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我们行业提的要求。农业保险服务能力。要做到灾前的预防,灾后的教育,还有灾后的赔偿,还有再循环,要做这些防灾减灾的事情。

  另外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这个也跟今天讲的保险+期货有关系的,我们现在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无论是现在的模式还是农业现代化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里来了,保险公司把保费收了以后,风险接过来了,它可能要做一个风险分散。在公司层面,可能是把每年的利润留下来,不能去花了,把它分了,财政部有特别的要求。在行业层面,我们有农共体体制,确保再保险供给稳定。农民买的保险,风险到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要把风险分散出去,这种期货再保险对我们保险行业来说功能是一样的,总之这种期货对价格的发现、作用更明确,我们保险+期货一起做起来,能够把市场风险很好的转移、规避;第三、我们一直在呼吁在政府层面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这个说来话长,我们一直在推财政支持,也就是前面有财政补贴、后面有财政兜底,应该是这样来讲。

  从监管来讲,比较简单,对市场的准入、退出,这块总体是放,以前来说怕保险公司进来以后不太理智,是以挣钱为目的,把社会效益、农民会有一些伤害,所以以前管的比较紧的。现在我们是放,公司准入以产品为抓手,看看有没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产品是否合理,是否是农民愿意接受的,从这个角度来监管。我们是欢迎更多的主体金融农业保险。

  我们还要加强财政支持,各个部门来扶持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也需要支持,其中财政的支持、税收的支持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讲一下农业保险与脱贫攻坚。我们农业保险要面对农业现代化出现的新的风险管理,要去开发新的产品来满足。现在有这么一种模式,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很多小而散的可能就成了贫困,现在脱贫攻坚是很大的一个过程,我们没有保险,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承担了脱贫攻坚一个作用的抓手。我们就想,对我们保险一方面要扶上来,还要去满足农业现代化这种风险管理的要求。另外一个方面,还要沉下去,把真正的农户、贫困户一起带上来,这样的话,我们农业保险就会变得更厚,能够保基本,也能够保这种新型风险,这样农业保险才能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