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现场图片 << 中国农村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丰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现在也比较晚了,我下面花一点时间给各位介绍一下《关于广东水稻产业现状与创新发展》情况。

  一、广东水稻产业发展来讲明显具有优势。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广东、广西生产稻米,当稻米成熟的时候,全国都有大米饭吃了。这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南方的水稻一出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都有饭吃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南方的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少地广的北京却在不断向南方调运大米,我国目前的粮食的生产与流通格局在悄悄发生改变,但是作为我国水稻的主产区,华南的核心地广东依然是国家粮食生产过程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优势依然存在。

  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丰富的稻种资源优势,有利促进了我们水稻产业的发展。水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种,良种的培育离不开资源。在水稻产业发展的历史上,每次育种水平的提升,都与优良的稻种基因和优良的挖掘与应用。

  比如说我们的栽培稻中SD1基因的发展与现状使水稻矮化育种取得成功,产量大幅度增加。水稻矮杆育种成功,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为加强,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在世界上水稻育种史上  一次大的突破,被誉为世界农业史上第一次绿色革命,使水稻产量由过去250公斤左右迅速提高到350到400公斤,为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重大问题。

  从野生稻当中雄性不育将迅速发展成不育系的珍汕97A,V20等,使三系杂交稻研究成功并应用,水稻产量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5%到20%,称为第二次丰富的绿色资源。

  丰富的稻种资源非常非常重要,丰富稻种资源在水稻育种的重要基因宝库,也是华南乃至全国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物质的基础。

  2、具有优越的光热资源优势,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华南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光热资源优越,有的可以种二季,甚至是三季,这个条件非常好。

  3、水稻研发实力雄厚,品种遍布我国南方稻区。我省水稻育种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过去涌现出稻作学之父丁颖教授和矮杆之父黄耀祥等水稻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代表,育成的矮杆品种遍布南方多省,为我国粮食高产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我省依然保持了较高的育种优势,拥有雄厚的水稻育种专业队伍。

  4、广东发达的经济和较高的生活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广东优质稻育种的发展。广东毗邻港澳以及东南亚,70年代我们广东的稻米远销到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后来广东对于优质大米的需求不断扩大,我们需要好吃之外,还进口泰国的大米。使得我们广东育种家们比较重视优质稻的育种和培育。

  广东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当地特色的稻米品牌。比如说韶关曲江的马霸油占米以及增城丝苗米。也先后培育出了深受市场欢迎的一大批优质稻品种。双竹粘,被称为江西丝苗,在江西大面积种植,并销回广东。第二是小农占,珠江三角洲传统的小粒优质米品种。还有七丝软占,美香占2号和象牙占等优质常规稻。“十一五”以来,我所育成常规稻优质大米等等一共有60种大米。这个是美香占,口感非常好,这是银晶软占,也是一个高产的优质稻谷。这个是黄华占,在南方地区9省市大面积近亿万亩。粤晶丝苗,还有超级稻和美占。

  二、广东水稻存在的一些问题

  1、水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稻谷总产量持续降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水稻播种总面积广东省是2830.95万亩,比2014年是减少了8.97万亩,播种面积呈继续减少的态势。2011-2015年这五年当中,我们累计减少的水稻播种面积是80.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6.1万亩。2015年广东省稻谷生产总产量为1088.42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一些。

  2、农村劳动力缺乏,但是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目前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水稻从业人员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老龄化、妇女化、儿童化,今后谁来种田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尽管政府促进土地流转,开展机械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种植生产,但是我们目前整个形势还是没有真正形成好,这个是需要一些时间。尤其我们广东属于丘陵地带,耕地高低不平,大面积连片的稻田不多,给机械化种植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种粮成本高,进口粮价低,导致卖粮难。这个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随着农资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种粮效益低,导致大片稻田丢荒,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从越南等国进口大米价格低,进口大米是1.53,我们的大米价格是1.5元,进口稻米价格这么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地的稻米市场,导致农民生产出的粮食比较难以卖出去,从长远来说会影响我们整个水稻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4、省内种业企业规模小,综合竞争力较弱。

  以水稻种子经营为主业的省内种业公司普遍规模小,实力较弱,一旦造成种子严重积压,企业经营面临这些问题不利于我们广东省种业产业的发展。

  5、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视频安全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和工矿企业的排污导致我们农田的大的环境和重金属的污染,使得我们粮食的产品和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广东水稻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适合新形势下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培育适合直播、机插、机械化等这些高多抗的水稻新品种,种一季,收两季的再生能力强的这些品种是我们今后的方向。所以今后肯定是要沿着这样的发展模式来促进我们常规和杂交稻的发展。因为你种植规模化、插秧等等规模比较高,所以育种的角度,我们选育高异交实率,繁殖制种产量高,适合机械化的杂交稻来满足我们的市场需求。常规稻育种方向,培育优质、高产或超高产,抗病虫、抗倒、抗穗发芽等这一套规模化生产才能满足我们市场的需求。

  (二)加快生物新技术的创新利用,全面提升水稻育种水平与育种效率。既要高产优质,还要抗多种病虫,耐逆性强,既要适合机械化或直播等清简化栽培生产需要,还要重金属的吸收,对环境友好。幸运的是分子时代的来临,转基因是生物技术的方向。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分子层次的研究。水稻作为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全基因组已经测序完成,控制水稻各种形状的基因被标记定位于克隆,使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大家知道育种最关键是选择,常规的育种方法对杂交后代的选择只能根据表型而非基因型,这样就需要依赖育种者的个人经验和喜好来判断与选择,对于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形状的选择,往往盲目和缺乏可预见性。以至于在谈论育种家时通常认为与其说是科学家,倒不如说是艺术家。

  但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出来以后我们可以规避盲目性,提高我们的预见性,因为控制稻瘟病的某一个基因已经标记定位,我要选择抗病的时候就可以检测一下这个基因在不在。这个稻谷有没有香味?我可以设计一个标记一检测我就知道某一个单植物具有香味。所以通过分子标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新技术。我们知道目前标记定位抗稻瘟病的80、90个,我这里出了几十个。跟产量、抗性,生育期等等相关的基因都有被标记定位。以上这些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和QTls被标记定位与克隆,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行水稻重要鱼种亲本的改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两系不育系GD-7S的稻谷并抗性改良,我们就可以获得了一个PI-1和PI-2的改良系人工的东西。我们利用这个也组配出一系列的组合,而且都可以表现出高抗或者是中抗的水平,利用改良的高抗稻瘟病的效果非常好。

  利用吉丰A育成通过广东省区试的水平。刚才说到香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香味,针对这个特性来改良。我们获得一些杂交稻的哺育系。

  关于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作为转基因技术在全世界认为是一种采用最快的一种新技术,在水稻育种自然都要利用的。水稻转基因做得比较好的是抗虫转基因,为什么要选择BT基因?在玉米里面做了,在水稻也要做。因为苏云金牙孢杆菌是非常安全的,就因为觉得它安全,所以在玉米和水稻里面来解决大米等等这些虫害的时候就选择了BT基因,BT基因为什么要选择它的还有一个原因,虫子吃了不是直接死,而是虫子的里面有一个概念蛋白的结合点,只有我们这个BT基因。昆虫的胃里是碱性环境,我们人的胃环境是酸性,只有在碱性条件下分解下来的东西才能进行结合,才能形成类似我们人的胃穿孔,从而使得虫子就饿死了。但是人的肠道不存在这样的东西,所以人是安全的。人吃转基因的大米要煮熟,煮熟之后也有一层保护。我们自己也有承担课题,也有类似的研究。

  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我们运用该技术可以直接改变某一些重要形状基因。抗性上有稻瘟病、百叶枯等等,还有农艺性状,株高、叶型,品质上有香味等等。尽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品种,这个过程是需要通过转基因,但最后获得的改良植株是没有转基因的风险,所以不需要对他们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无论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还是转基因技术还是最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所有这一类生物新技术要在育种上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良好的常规育种作基础。也就是说你一个非常好的材料去改一改,你可能能够生产上应用,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材料,就改一两个性状还是达不到你的目的。所以生物技术有很强大的生命力,要在育种生命力上发挥大的作用,要有良好的常规育种做基础。但是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组学的深入研究和各种分子操作技术的发展,相信今后一定能需要,随着随心所愿的发展。这个是今后要做的。利用新技术提升育种的效率。

  (三)加快适合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水稻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供给侧改革,因为你种粮效益比较低,你没有好的品种,特优的品种你的种粮效益提不高,我们要实现食品的安全上要解决问题,我们没有人力种稻子,我们专业的种粮农民也是一定要培育出来才行。

  (四)构件“政府-研发机构-种企-农户-米企-消费者”六方联合协创平台,促进水稻产业协调发展。我们按照市场的情况,我们要引导科研单位,引导我们种业企业,也要引导我们的米业公司、种植农户等等,这些是相互联动的,使我们消费者作为一个中心,他需要什么样的品种就要反馈给科研单位,根据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来培育我们的东西。种业公司的生产需求等等这些反馈到科研的机构。只有构建这样六方协同,创新的平台,这样才能稳定的促进我们水稻产业的良性的发展。

  我想关于广东水稻产业的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