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看点 百县百茶 精彩花絮 茶文化 茶科普
您当前所在: 主页  >  茶文化 << 中国农村网
逝去的茶馆
  

  

  根据老舍先生的三幕话剧《茶馆》改编的39集电视剧《茶馆》正在央视八套开播。不过,这里并不是要褒贬这部电视剧,而是想聊聊北京的茶馆。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旧京的茶馆更是星罗棋布,饮茶历来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北京的茶馆按其规模可分为大茶馆、中小茶馆;按其经营的范围项目可分为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酒茶馆以及设在郊野的野茶馆等。那时茶馆的名号也很讲究,很多颇有名气的大茶馆都称“某某轩”,如地安门外的天汇轩,安定门内的广和轩,北新桥的天寿轩,东安门大街的汇丰轩,前门外的裕顺轩,崇文门内的广泰轩,崇文门外的广顺轩,宣武门内的龙海轩,宣武门外的三义轩,西直门内的新泰轩,阜成门内的天福轩,朝阳门外的荣盛轩等等。老舍先生所写的老裕泰茶馆,也属于大茶馆一类。旧时的茶馆所以兴盛,这和当时的生活节奏慢、人们有“泡茶馆”的闲情逸致有关系,特别是在清代,北京城里住着几十万吃穿不愁、无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其中许多人整日除了提笼架鸟、看戏玩耍之外,就是“泡”在茶馆里神聊,成了众多茶馆的“回头客”、“常客”。当然,也有利用茶馆这块场地“谈事”、“做交易”的;还有众多卖苦力的把茶馆作为“歇脚”、“打尖”之地。这些,老舍先生在《茶馆》中都作了生动的描述。由于光顾茶馆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么人都有,茶馆成了“交流”、“发布”各种消息的场所,一些作家文人也往往会将茶馆当成“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窗口。

  到清末民初,北京的茶馆业开始衰落,风光不再。日军占领北京(时称北平)后,由于时局动乱,能静下心来品茶的人也越来越少,茶馆纷纷关闭。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茶馆业的振兴也一直未能提到议事日程,尤其在“突出政治”的年代,饮茶、品茶、论茶还可能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之嫌,到茶馆饮茶自然也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改革开放后,“茶文化”蓬勃兴起,人们对“茶”的兴趣再度浓厚。京城的繁华地带,兴建了不少“茶艺馆”、“茶艺社”,但此“茶馆”非彼“茶馆”,属于一种高档消费场所,一般工薪阶层难以光顾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