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之一,是镇江市唯一列入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茶叶优势产业区的县市。茶叶生产资源较为丰富、基础良好,2010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 称号(中国茶叶学会),“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绿茶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一、今年春茶生产情况
(一)2016年春茶生产情况。
全市茶园总面积4.1万亩,今年春茶产量738.4吨,名优茶产量354.4吨,占48%;春茶总产值1.88亿元。茶农7000余人。
春茶开采早、产量稳。由于今年1—2月份平均气温比上年高1—2度,积温增加,茶叶开采早,我市最早的3月7号开采。3月份雨量偏少,使茶叶生长缓慢,前期高档茶产量略有减少,4 月份雨量充沛,阳光充足,茶叶长势好,茶叶产量比上年略增。
(二)参加各种茶事活动。组织8名制茶人员参加江苏省第三届手工茶制茶能手大赛,有三名选手获奖。获得扁形茶组一等奖一名,三等一名,卷曲形组二等一名的好成绩。选送23只茶样参加江苏省第十七届“陆羽杯”名优茶评比,有十七只茶样获奖,其中特等奖六只,一等奖十一只,我市农委获组织奖。组织八家茶企参加首届江苏名茶展销暨休闲农业博览会,在历时三天的展会上,各参展企业都有了不同的收获。
二、我市茶业发展现状
(一)新品种、新技术发展较快,但与周边城市相比,新建茶园推进力度不够。我市是传统的绿茶优势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与其他农产品一样,取得长足发展。多年来镇江市和我市两级政府对更新发展无性系茶园采取政府种苗补贴政策,调动了发展的积极性。引进了福鼎、浙农、龙井系列等茶树良种10多个,无性系良种比率由2004年的5.6%快速提高到2015年的29.2%;2007年,率先引进并推广了茶园自动防霜机,一直处于行业领先;茶园喷滴灌、大棚、遮阳网设施和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大量投入使用,茶叶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实施了茶叶加工企业规范化管理,25家茶叶产销企业通过QS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数量达21个,“三品”认证面积1.29万亩,占31.46%;2001年成立句容市茶业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30多个,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二)名特优绿茶品质行业领先但产品市场萎缩,但中低档茶产量增加。多年来,句容茶叶参加全国、全省行业评比,获奖数、获奖率均居各县区之首。2015年全国中茶杯获特等奖10个,占全国特等奖总数的15.3%以上,“茅山长青”品牌茶叶连续十届获特等奖,每年产销总量达30吨,产品数量仍供不应求。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中低档茶,新产品开发、创新和市场开拓不够,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影响我市茶叶综合效益的提高,影响新发展种植户的积极性。
(三)品牌建设得到加强,但集中度不高,知名品牌没有形成“拳头”。“十一五”期间,我市在茶叶品牌建设上加大了力度,以协会共有“茅山”商标为抓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管理,经过强化管理和品牌运作, “茅山长青”知名度在全省、全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发布,茅山长青品牌价值达8个多亿。但从市场总体看,句容品牌茶叶仍处于各自为政、散兵游勇打天下的状态,市场知名度不高,句容有镇江市茶叶知名商标7件、省著名茶叶商标3件。几乎每家茶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品牌”, “小而全、小而散”已成为制约我市茶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四)宜茶资源较丰富,但深度开发尚未破题,资源优势没有变成发展优势。据调查,全市尚有宜茶土地15000亩,其中宜茶灌木林地8000亩、低产经济林4000亩、荒山岗坡3000多亩。部分低产林不仅没有经济效益,还容易造成山火,给森林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岗塝旱地种植旱谷杂粮,经济效益较低,这些地方投入一定资金发展茶叶效益会更加明显。我市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把茶叶生产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体验、旅游观光业也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