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茶乡——四川马边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幅员面积230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14个村、9个社区,总人口22万人,有彝、汉、苗等32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占47.51%,农业人口占77%。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彝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攻坚项目县,并由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国土资源部、省纪委、省投促局、省电力公司对口定点帮扶。
一、优良生态气候环境,孕育上佳茶叶
马边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地处亚热带,县境内海拔448米—4042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县森林覆盖率53.4%,年均降水量达1093毫米,平均气温16.9℃,相对湿度80%;茶区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充足的云雾雨露,富饶的沃土,为茶树积累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奠定了基础。经专家论证,马边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
二、马边茶叶历史悠久,产业底蕴厚重
据资料考证马边产茶历史悠久,溯及两汉,从采摘野生
茶到人工种植,延续至今,两千年未曾断息,辉煌依旧。宋代以前,马边就产野生粗茶,明中期开始人工种植。在清末民初时,马边已成为四川省茶叶重点产销地之一,细茶销售成都、乐山及宜宾一带,粗茶则多销于夷(藏)地。解放后,国家统一收购和经营茶叶,由农业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指导农民种茶,茶叶产量逐年回升。常年浸润在云雾雨露中的马边茶叶,一直被茶人奉为品茗上品,在明清时期曾作贡茶,在解放后作为十年国庆献礼,敬献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是赢得了“送礼就送竹叶青,喝茶还喝马边茶”和“登高问道峨眉山,品茗静心马边茶”的美誉,深受消费者亲睐。
三、产业环境大为改善,产业基础扎实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狠抓茶叶产业的发展,成效显著,
先后建成:马边先后建成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精品农业(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基地强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及“全国重点产茶县”,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及“四川省精品(有机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审定,上级关心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产业环境显著改善。
四、着力谱写发展新篇,实现历史突破
马边茶叶产业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基地面积快速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全省五大茶叶原料基地之一,整体加工水平已跃居乐山地区第二位。优质、丰富的原料,每年都吸引众多的省内外厂商前来洽购,规模效益显现。2016年底,茶园面积已达22.5万亩,投产茶园18.3万亩,鲜叶总产量47482吨,鲜叶产值7.64亿元,农民人均鲜叶基地产值4365元,干茶总产量9985吨,干茶产值10.01亿元,茶叶综合产值16亿元。通过多年的努力,马边茶叶产业实现了马边历史上两个突破:一是自主选育了一个省级茶树良种“马边绿1号”,并获“乐山市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了马边无自主选育省级良种的历史,同时正在选育的黄茶品系有望在2017年通过良种审定;二是注册的地理证明商标“马边绿茶”,在继获得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后,又获得了四川省著名商标,打破了马边无著名商标的历史,“马边绿茶”区域品牌价值已达12.1亿元,马边茶叶产品知名度显著提高,越来越受消费者亲睐,马边茶叶生态、优质、安全的形象深入人心。
五、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奋力再创佳绩
成绩只能作为鞭策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20多万彝乡儿女将依托全县7个万亩示范区15个千亩标准园着力开展提质增效工作,下一步着力打造“九大茶业”即:一是推行标准生产,打造品质茶业;二是加强营销宣传,打造品牌茶业;三是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休闲茶业;四是积淀产业底蕴,打造文化茶业;五是创新联动产业,打造创意茶业;六是加快产品研发,打造工业茶业;七是营造私有概念,打造私房茶业;八是运用网络技术,打造信息茶业;九是强化质量监管,打造安全茶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做精茶叶产业,实现产业富民脱贫奔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