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发展情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为全世界第23处、全国第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是“万里茶道”起点,是中国著名的茶乡。近年来,武夷山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针对产业发展不同时期,多次出台茶产业实施意见,建立茶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创新发展,按照“稳控面积、提升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升级思路,深入实施茶业转型升级“六个一”工程;二是注重生态保护,开展违规开采茶山整治行动,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三是落实科技兴茶,全力实施现代茶业项目,提升茶叶品质;四是加速产业融合,利用武夷山旅游资源,推动茶旅融合;五是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农药化肥管控,确保茶叶产品安全;六是加强品牌管理,开展品牌创建与市场营销,提升武夷茶市场占有率。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推动全市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使茶业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共有茶园面积16.1万亩,良种种植率为100%,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基地9.7万亩,茶叶总产量2.1万吨,总产值52.6亿元,平均亩产收入2.6万元,涉茶人员16万余人。已挖掘记录茶树品种280种,科技保护可用品种70多个。
二、武夷岩茶品牌创建情况
武夷茶的主要茶业品牌有: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鼻祖,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名丛、奇种,以“活、甘、清、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于世,早在十七世纪即远销欧美,并屡屡被作为国礼、国茶赠与外宾,蜚声海内外。武夷红茶主要品种:正山小种、小种、烟小种、奇红,其中: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汤色红艳迷人,香气高长带松香和特别的高山韵。武夷山因武夷茶相继被评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国绿色原料(茶叶)标准基地示范县等称号,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制作技艺还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红茶受原产地域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其产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级茶叶评比金奖,武夷岩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15-2017年,武夷岩茶(大红袍)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十强”,2016年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达627.13亿元,品牌强度位居全国茶类第一,武夷山首创的金骏眉、银骏眉打开了高端红茶市场,也撬动了中国红茶热度。目前,武夷茶的营销网点8000多个,涉及32个省市和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茶叶出口额达 2.5 亿元,通过SC认证企业436家,规模以上茶企业38家,茶叶合作社94家,茶业类有效注册商标4722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证明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1件,全市涉茶发明专利数 26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外观专利330多项。
武夷茶的主要特点:一是生态条件好。武夷山全年平均气温17.9℃,雨量1900mm,相对湿度80%,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行政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80.15%,红茶主产区-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茶叶生长的最佳地理气候条件。供茶树生长的土壤多由火山砾石与页岩组成,茶园连片面积相对较小,天然植被形成良好的生态屏障,素有“盆栽式茶园”美称,茶园生态环境居全国之首,故此所产之茶具有“岩骨花香”之品质。二是茶叶品质优。武夷茶茶园大多错落于山林之间,小而散的茶园分布不仅能控制一定的病虫害传播,还能有效利用茶园中丰富的病虫害天敌资源防治病虫害,具有发展无公害、生态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了茶叶的绿色有机。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从种植到加工到包装出厂到上市全流程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注重加强茶叶产品的全程进行质量监管,始终坚持为世界做安全健康的好茶。三是制茶工艺精。武夷岩茶是由独特的千年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从唐代的研膏团茶,宋代的龙团凤饼,明代的炒青绿茶,直到清代总结创造出武夷岩茶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独特的焙制工艺,素有“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称,通过炖火,低温火烘,使香气更加馥郁,滋味更加甘醇。十大茶人陈橼概括总结道“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称雄世界”。四是文化底蕴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丰厚。汉代有传说、唐代载史册、宋代鼎盛辉煌、元代御为贡品、明代远销海外、清代制作乌龙,1609年正山小种红茶进入欧洲成为英国凯瑟琳皇后推动的“下午茶”、西方植物学家茶分类“武夷变种”、西方科学家的茶叶分析“武夷酸”等等,武夷茶文化以其独具的魅力令古今中外世人所倾倒,武夷茶也一度被西方作为中国茶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