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县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产茶始于唐朝,发展于明清,兴盛于当代。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60.82万亩,茶叶年产量6.85万吨,年销售额超500亿元,惠及百万茶农,连续8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以1424.38亿元,蝉联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位。

  一、历史上的贡献

  1.安溪铁观音自古就是“一带一路”重要的中国符号。一是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就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史料记载,在宋代,与安溪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有58个,遍及今东南亚、西非、北非等地。二是明末清初,风靡欧美,安溪所产茶叶80%运销海外,仅英国,年输出量最多时达3000多吨。三是20世纪初,成为畅销东南亚的“侨销茶”。四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五是2010年以来,成功抱团登陆欧美茶叶高端市场,“茶酒对话”传为美谈。拉丁语、英语、法语、德语中“茶”的发言,被语言学界认定为闽南话“茶”发音的译音或转音。

  2.安溪茶业发展史堪称是一部创新兴茶史。安溪被茶业界公认的三大历史性贡献:一是于明朝成化年间,发明创制“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在中国茶类家族成员中增加了“青茶”种类。二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发现了安溪铁观音这一珍稀茶树品种。三是发明了“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解决了数千年来茶树繁殖容易变种问题。1957年10月,国家农业部在安溪召开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现场观摩会。

  3.安溪铁观音成为两岸茶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自明代开始,安溪先民陆续移居台湾,垦荒种茶,先是创制出台湾包种茶,而后引种安溪铁观音于木栅樟湖地区,成为“台湾木栅铁观音”的始祖。从上世纪80年初开始,日益加强的两岸茶业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往来,给两岸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致力创新,筑牢“六大支撑体系”(生态支撑体系、品质支撑体系、品牌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文化支撑体系),在发展现代茶业上先行先试,可圈可点。

  1.筑牢生态支撑体系。一是种植管理:近自然经营,有机化管理。在全国业界率先探索形成了“无公害清洁化生产技术+茶园小气候+茶山绿化+全域生态化”的生态茶业立体模式,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35万亩。二是质量监管:全程追溯、全域追溯。率先实现县域农资监管全程追溯,率先构建以县为单位的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运用“互联网+”,打造“看得见的健康好茶”,成为安溪茶企的自觉行动。三是“地标”管理:在大力引导认标消费的同时,对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简称“地标”)用标企业实行严格监管,以管好“真的”、管住“好的”,来区隔“假的”、区隔“违规的”。四是产业组织形式:走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致力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茶农”的产地利益共同体,全县茶业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合作社1184家,茶园生产合作、质量联控比例达95%以上。荣获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2.筑牢品质支撑体系。一是聚焦“标准化”。制定并大力推行《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等“四个标准体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乌龙茶工作组落户安溪。继清香型、浓香型铁观音产品标准之后,陈香型铁观音标准于2016年4月26日正式实施。二是聚焦“高端化”。致力打造“大师茶”、“庄园茶”、“定制茶”、“名山名茶”,培育形成“赛珍珠”、“浓露香永”、“金凤凰”等一批明星产品。三是聚焦“大众化”。特别是顺应“少量、多品种、零售化及时尚化”发展趋势,关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成功推广安溪铁观音袋泡茶、速溶茶、茶水饮料等方便、快捷茶品。四是聚焦“功能化”。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技术,成功开发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生物科技产品。

  3.筑牢品牌支撑体系。一是以茶文化为先导,在全国茶界率先开展茶文化宣传、品牌营销。打造了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安溪铁观音 美丽中国行”等一批堪称业界经典的茶事活动品牌,连续成功举办7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二是借力央视、高端营销、彰显效应。2014年5月,央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连续播出《添寿福地——安溪》、《妙招种出有机茶》等5集专题节目,解读安溪铁观音的“长寿基因”。2014年11月,央视《焦点访谈》,特别关注安溪县茶叶质量安全源头管控上的经验做法。去年,央视来安溪拍摄《秋香》大型茶叶记录片,中央二套《第一时间》专题报道秋茶生产情况。三是集体品牌与企业品牌良性互动,打造形成八马茶业、安溪铁观音集团、坪山茶业、三和茶业、华祥苑茶业、中闽魏氏茶业等一批引领业界的龙头企业,坪山茶业、八马茶业成功上市。全县茶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49件,福建名牌产品茶企7家,市级知名商标48件。

  4.筑牢市场支撑体系。一是挺进电商市场。依托弘桥智谷(泉州)电商产业园、茶多网、天猫、京东商城安溪会馆等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形成国内国外齐头并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格局。二是挺进海外市场。开展“中国茶•海丝行”系列活动,组团参展2015米兰世博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的“茶香通道”,安溪铁观音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目录,在3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2012年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在法国挂牌,三和茶成为法国、意大利政府的国礼茶,茶酒对话传为美谈。三是挺进资本市场。构建茶山茶园价值评估体系,盘活茶园资产,打开各类资本进入茶产业的通道。四是挺进销区市场。整合发挥安溪铁观音十万营销大军优势,形成品牌营销的强大声势,并带动二、三线品牌发展。

  4.筑牢“大茶业”支撑体系。安溪茶产业实现从“单一、单层”的茶业生产经营,向“多元、立体”的全产业链转变。一是以“茶庄园+”为开发模式,建成华祥苑、高建发、国心绿谷、添寿福地、中闽魏氏等一批茶庄园、茶业综合体,各类茶事体验载体、体验活动广受追捧,蓬勃发展。二是茶叶机械产业领先业界,发明制造茶叶分装机、捡梗机和乌龙茶自动化、清洁化、高效化生产线等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以上。三是包装印刷、贸易物流等各类茶配套产业,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四是“海丝茶源•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线路名列“2016年度全国茶乡之旅特色路线”榜首。

  5.筑牢科技支撑体系。一是首创空调做青技术,仅这一项发明,每年为中国乌龙茶创造效益达20亿元以上。二是良种繁育服务覆盖中国乌龙茶区,每年从安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向县外输出的茶苗在5亿株以上。三是科技高端平台加快建设。建成两个国家级茶叶检验监测中心、福建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茶叶园),承建全国唯一一家获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是科技项目深入实施。三年来,实施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项目45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研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1个、科技部“十二五”农业领域科技支撑专项2个、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个。福建省安溪茶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Y-氨基丁酸”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6.筑牢文化支撑体系。一是由安溪铁观音率先演绎并流行全国的中国茶工夫品饮艺术,作为一种健康、休闲、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广受人们喜爱。二是出版《中国安溪茶叶宝典》、《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等一批涉茶书籍,推动茶歌《飘香》进入全国点歌曲目库,拍摄《婀娜公主》、《铁爷茶馆》等电视剧。三是举全县之力,建成全国唯一一所茶学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四是实施“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培育工程”,举办“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以百万重奖激发广大茶农特别是年轻人从事茶业的热情。五是在全县中小学生中普及茶叶和茶文化基础知识。六是荣获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打造形成“百千万”(百名农村领军人才、千名新型职业农民、年培训茶农万人以上)农村实用人才金字塔。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正值安溪茶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总体发展思路以现代茶业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二次腾飞”为主线,致力“四化”(去冰箱化,庄园化、标准化、地标化),打通新茶向老茶转化、消费者购买正宗安溪铁观音、金融资本进入茶山茶园、游客到安溪体验消费、连接省直市直机关茶杯、安溪铁观音“一带一路”以及品牌精准传播等“七大通道”,全茶发展、集群共进,持续领跑全国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