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看点 百县百茶 现场直播 精彩花絮 茶文化 茶科普
您当前所在: 主页  >  百县百茶 << 中国农村网
百县百茶大巡礼——
浙江松阳县松阳银猴茶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以夯实一产为基础,积极拓展二产三产,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配套服务建设等,构建“茶+”多业态发展新模式,实现了茶产业转型升级。

  一、茶叶生产发展情况。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12.37万亩,全年茶叶产量1.35万吨、农业产值1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6%和9.82%。先后荣获“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色生态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松古盆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建设”项目成功入围浙江省第一批农业重大项目,完成了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浙南茶叶市场被列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中国商品百强市场”、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2016年实现交易量7.62万吨、交易总额50.45亿元,成为“中国绿茶第一市”;大木山茶园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茶乡茶香”,新兴镇被列入省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较好地实现了“三产联动、三生融合”发展。主要经验:

  (一)基地建设生态化。引导适度规模经营,配置行道树防护林、磡坡留草,增加生物多样性;全县杜绝国家禁限用农药的使用,已有101家农资经营单位建立了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做好肥药双减;开展“自然农法”生产基地建设和群体种土茶资源的保护利用,鼓励“三品”认证。

  (二)茶叶加工标准化。加强茶叶初加工登记管理和规范提升,严格执行茶叶加工生产准入制度,建立茶叶初加工监管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已规范提升茶叶初加工户1181家;建设赤寿生态工业园、竹客口生态工业园和十五里农产品精深加工区三个茶叶加工区块,完成投资3亿多元,建设标准厂房,入园企业引进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质量溯源全程化。在茶叶市场及茶青交易环节运用茶叶质量IC卡(溯源管理系统),掌握茶青、茶干交易信息,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投资2200万元建设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根据市场上市茶叶变化情况,不断调整检测范围、批次、品种,高效快捷检测茶叶质量,加强茶叶质量把控,全年共抽检600余个批次检验,茶叶样品实现农残检测达标率100%。

  (四)市场交易电子化。从最初的马路市场开始,四易其址,多次扩建,建成现在服务配套的多功能的综合交易市场,市场占地9.32万平方米,营业店铺304间,交易摊位1万多个,带动主要产茶省(区)1000多万亩茶园,惠及茶农150余万,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茶叶市场交易环节运用茶叶质量IC卡(溯源管理系统),将“茶加工户、商铺及经销商信息管理平台”与短信、交易卡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网上支付;2013年12月,浙南茶叶市场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交易模式,到现在该平台共入驻茶企140家,实现交易额1.59亿元。2016年10月,松阳县政府与中国网库签订合作协议, “中国绿茶产业电子商务基地”花落松阳。

  二、品牌创建情况。 “松阳银猴” 被认定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最具经营力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6年品牌价值20.75亿元,全市第1,全省第4,全国第18;有松阳银猴、松阳香茶、松阳红茶、银猴白茶、银猴山兰、银猴龙剑等系列名优茶,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松阳银猴”先后荣获“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 、“华东十大名茶” 和国务院紫光阁会议接待指定用茶等荣誉称号,2011年松阳银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松阳银猴其条索肥壮、多毫浑直、银绿隐翠、身形卷曲、满披银毫,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甘永,清香持久,有“仙茶”之美誉。松阳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素有“浙南桃花源”之称,生态优美,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气候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好山好水蕴育了好茶美茶名茶;松阳有1800年种茶历史,茶叶久负盛名,起源于三国,在唐代就已成为贡品,1929年曾在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并与此同时,松阳县成功开发了浙江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松阳香茶,2015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阳香茶具有“色绿、条紧、香高、味浓”特点,实现了大众茶的优质化,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松阳还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成功开发了速溶茶粉、抹茶、茶爽、茶葆素、茶多酚、茶酒、茶工艺品和茶食品等多领域、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利用,都为松阳茶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