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种发现
1965年春,管辖各产茶县茶站工作的漳州茶厂抽调大批技术干部、业务人员以及工人,分派到各产茶县、茶区宣传发展茶叶出口创汇和茶叶产销普查工作。当时,分配到诏安县有20余名技术骨干,加上本县茶站10多名员工,还有临时聘请的数名茶农技术辅导员,共近五十人组成普查工作组,分多个小组深入到全县各产茶社、队、场、专业队进行茶园面积,茶树品种,茶叶产量,茶叶质量,加工场所,制茶机具以及茶叶技术力量的全面细致调查,对全县茶叶生产情况进行普查,并登记造册。
茶园的普查中,秀篆茶叶收购站技术员郑兆钦带领的小组在秀篆公社寨坪大队的凹背畲高山茶园中,发现有数坵零散的近乎失管的茶山,茶山中有一些由茶籽自然传播繁殖长成的茶树发芽较早,同其他茶树有明显的差异。对茶种选育较为敏感的郑兆钦技术员当即对这些茶树认真观察比较,筛选出20株挖回定植在秀篆茶站品种园里,与原有从外地引进的茶种茶树作观察对比,重点观测茶树萌芽期、芽头密度、百芽重、芽稍生长、抽芽轮次及病虫害等茶叶性状进行对比观察。
二、品种对比试验
1968年,为了方便选育工作的开展,郑兆钦从综合评价优异的单株上剪取20个短穗,带到西潭公社八仙山脚下汀洋茶场(今属白洋乡)的苗圃扦插育苗。1969年元月,新长成的20株种苗移植在茶场品种试验园里,与铁观音、武夷水仙、凤凰水仙、毛蟹、梅占、本山、菜茶等茶种进一步比较,收集数据。
1982年,新茶种的成熟叶片寄到华南农学院作电子显微镜扫描,严学成教授对比了新茶种与现有传统品种的细胞组织,结论是“新茶种叶片无茸毛,细胞组织结构较疏,气孔密度为176~204”。新茶种还分别送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州商检局进行生化测定和商品检验,其中毛茶样有效成分茶多酚33.68%,与香气滋味关系密切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207.58mg/g。
1991年,福建农学院学生陈思聪在其老师詹梓金教授指导下完成论文《八仙茶染色体核型分析》,认为“八仙茶染色体为较对称的2A型,八仙茶在系统发育上是比较原始的”。
三、地方品种认定
龙溪地区科委和农业局两个单位共同组织漳州茶厂、各县农业局、各产茶县茶站的专家在诏安县西潭公社汀洋村茶场(现属白洋乡)对新茶种进行初步鉴评,认为该品种“早芽、产量较高、病虫害较少、制成乌龙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回味甘、很有特色,可以逐步推广种植和进一步研究,并建议命名为‘八仙茶’”。
1985年10月8日,全国乌龙茶学术研究会在武夷山召开,八仙茶的选育工作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专家们在听取八仙茶选育专题报告后,对试制的八仙乌龙茶样品进行评审,即八仙茶制成乌龙茶的品质鉴定,结论是“该品种以乌龙茶制法所制成之毛茶,外形紧细、汤色黄亮、茶香辛锐、有特殊的花香;香型类似广东凤凰单丛,滋味浓厚,但带有苦涩味,别具风格,可作为适制乌龙茶的品种”。
四、省级良种鉴定
1986年11月2日,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本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组专家在诏安召开八仙茶现场鉴定会。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八仙茶选育报告,查看了育种过程的资料,实地观察茶树生长状况,对制成的八仙乌龙茶进行品评和比较,鉴于八仙茶滋味浓强,专家建议用半量的八仙茶与标准样毛蟹进行比较,香味依然不差。会后,专家组还到广东毗邻茶区对引种的八仙茶与凤凰水仙、岭头单丛作鉴别比较,形成如下鉴定意见:“八仙茶属小乔木大叶种,萌芽早,生育期长,育芽力强、结实率低、速生成园快、产量高,对茶红蜘蛛危害较毛蟹、梅占轻。耐瘠、耐旱能力强、扦插成苗率高;制乌龙茶条索紧结,汤色橙黄明亮、香高持久,具明显的品种香、滋味浓强而耐泡;初泡略带苦涩,但有回甘;梗细,精制率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品种可作乌龙茶的早芽良种,建议在乌龙茶区示范、推广,鉴于目前用传统工艺制成的毛茶略带苦涩,今后必须采取相应的采制工艺与栽培技术,以充分发挥八仙茶的优质性能。”同时,新茶种在会上正式命名为“八仙茶”。
五、全国茶树良种区域试验
1987年2月,八仙茶与早籼79106、莆大麦4号成为当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3个省级良种,委员会审批并颁发了茶树良种证书,并推荐参加全国首批茶树良种区域试验。根据农业部安排:全国首批良种区试共有各省省级良种46个,八仙茶是唯一的乌龙茶品种。区域试验中,八仙茶苗被运往广东省英德县茶科所和湖南省长沙县茶科所进行长达6年的适应性,产量,品质,茶类适制性等的比较试验,结论认为八仙茶“在云南、两广、福建、湖南可以引种,抗寒性较弱、高寒地区要做好防冻害措施;适制乌龙茶,也可制绿茶、红茶;制乌龙茶按当时市场价格50~100元/公斤,每亩产值可达5000~10000元,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
1994年,根据广东、湖南两省茶科所的区域总结报告,农业部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八仙茶进行审定,鉴定报告中写道:“委员们认真审核了申请材料,材料齐全,数据可靠。该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类,适制绿茶和乌龙茶,香气高、品质优、产量较高,抗寒性较好。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福建、广东等省及相似茶区推广。”会后还颁发了国家级良种证书(证书编号:GS13012—1994)。1995年5月,农业部第37号文对审定结果予以公告,八仙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选育的国家级乌龙茶良种。
六、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1969年移植在八仙山脚下汀洋茶场的八仙茶母株存活了17株。2009年,福建省农业厅和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这17株母树设立为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保护区。八仙茶母本园17株母树及周边300亩(其中:八仙山茶园面积80亩;竹山茶园面积100亩;桂山茶园面积60亩;斗山茶园面积60亩)第一、二代八仙茶园列入福建省第一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保护内容主要有八仙茶母本园母树防护、母本园修复;汀洋村八仙茶第一、二代茶园种质资源保护区土壤、植被、交通道路维修保护等项。受保护八仙茶茶树品种编码为N—Z002,2009年编码从新改为EW002,序号23号。
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1年底,诏安县科技局牵头组织,以诏安县茶叶协会的名义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诏安八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次年,八仙茶成功申请获得该商标,产品允许使用“诏安八仙茶”证明商标的生产地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诏安县,东经116°55′~117°22′,北纬23°35′~24°10′之间,共15个乡镇(场),即梅洲乡、四都镇、金星乡(场)、梅岭镇、桥东镇、南诏镇、深桥镇、西潭乡、白洋乡、建设乡(场)、红星乡(场)、太平镇、霞葛镇、官陂镇、秀篆镇。
八、生产情况
八仙功夫红茶属于发酵茶。诏安八仙功夫红茶商品正式投放市场始于2009年。1982年曾对八仙茶制作红茶、绿茶类的适制性进行过试验研究,结论是八仙茶茶树品种适制性好,适宜制造乌龙茶、红茶、绿茶类。2009年之前诏安只有生产八仙乌龙茶类,因而产品单一、市场占有率和价位偏低。2009年6月开始,由王旭东、陈应华、胡伟义、徐顺龙等,在建设乡十八湾茶场开展八仙红茶商品化生产研制。运用空调和正常室温,经过多天多批次研制 ,试制成功全发酵的八仙条形红茶,随后投入商品化批量生产,并命名“八仙红茶”。 诏安县绿缘茶业有限公司“绿海情缘”品牌的“八仙红茶”在此期间首次投放市场,得到消费者的好评。随后汀洋八仙茶厂也开始生产八仙红茶。由鹤龄茶庄命名的“鹤灵峰”品牌“八仙功夫红茶”、“绿海情缘”又一品牌“丹诏红”等品牌陆续进入市场,当年八仙红茶生产量1.5吨。2010年开始,建设、白洋、太平、官陂、秀篆、西潭等乡镇有十多家茶厂加工八仙功夫红茶。2015年红茶产量在20吨左右。
九、销售情况
八仙茶制成的八仙乌龙茶,香气高锐持久(似兰花又有独特的‘品种香’)、滋味浓强、耐冲泡、初泡略带苦涩感,回味甘爽耐人寻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批次送样到中国茶叶研究所审评,给予很高的评价,曾作国际交流展出,我县多家八仙茶加工厂廿多年来送八仙茶样参加国内各种茶赛,获奖多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仙茶主要销往广东,很受潮州、汕头消费者青睐,他们将八仙茶比喻作“味精茶” 指该茶与其他品种拼配加工可增加茶叶的香味,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价位;也有戏说八仙茶是“鸦片茶”,说它回味无穷,喝了还想喝,喝惯了似乎会上“茶瘾”,不想喝其他茶叶,产品供不应求。与我县毗邻的广东潮汕地区也引种了八仙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