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地处陕西省南部山区,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县域面积3240平方公里,阳安铁路、“十天”高速公路和210、316国道穿境而过。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接续发展,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1万亩,茶叶总产量1.3万余吨、产值16余亿元,全县15个镇2个街道全部产茶,种茶农户达6万余户,从业人员20余万人,茶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获得“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诸多荣誉。近年来,我们立足县内优势茶叶资源,积极适应发展趋势变化,以茶为主题、以茶基地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市场为动力,加快推进“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行动,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品牌叠加、协同发展、互动融合的良好局面。
一、生产发展情况
(一)培育大基地。牢固树立“欲做产业,先建基地”的理念,把茶园建设当作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推动茶叶基地稳步扩张。坚持多方筹资,鼓励引导企业、茶农通过参股、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贷等多种渠道筹措茶园建设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茶园建设专项资金,镇村予以配套补助,以奖代补支持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坚持技术标准,结合西乡茶区特点,制定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规程,严把栽植技术关和后期管护关,制定严格的考核验收和奖补资金兑现办法,达不到栽植技术标准和次年复验成活率低于85%的一律不予奖补,切实提高新建茶园成活率。坚持规模发展,打破组域、村域、镇域界限,积极促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去年以来,我们积极调整茶园建设重点,由全面推进向重点发展转移,分区域重点建设优质茶园基地,以高川、两河口等东部茶叶优生区,沿私渡、骆家坝红色旅游线,沿城南办、杨河镇、柳树镇茶园专线为重点,结合骆家坝古镇及东裕茗园、峡口茗园、罗镇茗园建设,着力打造旅游观光茶叶产业带和有机茶生产基地。坚持茶旅结合,精心打造枣园、江榜、罗镇、杨河四大茗园,集中连片打造生态观光茶园,通过“茶园+旅游”把消费者吸引到茶园,让游客不仅关注茶产品本身,也关注茶园的环境,并参与种茶、采茶、制茶全过程,增加游览体验感和趣味性。
(二)开发大产品。结合现代旅游发展形态,深挖地方茶文化内涵和茶产业特色,持续做精绿茶、做靓红茶、做大黑茶、开发保健茶,扩大产品种类,引领市场消费,不断提升茶旅产品的吸引力。积极推行清洁化加工,累计建成清洁化生产线45条,实现产茶大镇清洁化生产线全覆盖和茶叶从进厂到成品不落地生产,使茶叶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大力促进茶叶综合利用,建成东裕茶多酚提取生产线,鹏翔公司研发的汉家红茶、天赐秦韵生产的“秦韵红”、汉茗公司的高山玉露、建红茶叶专业合作社制作的西乡月团等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今年3月,陕南地区首条茯茶生产线——巴山荞园2230吨茯茶苦荞茶生产线建成投产,进一步丰富了茶叶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夏秋茶利用率,促进了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茶农增收。
(三)推进大营销。坚持将旅游、茶业一体化包装推广,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造势。自2001年以来,连续17年举办茶叶、樱桃采摘体验活动,以节会为媒,以茶会友,促进西乡与外界交流合作,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知名节会。今年3天“五一”小长假,全县接待游客3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7%和23%;1—4月累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9亿元。引导茶叶企业在北京、兰州、西安等国内大中城市新开设西乡茶叶专营店40余家,发展茶叶电商15家,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的销售格局。积极组团参加省茶叶节、西安茶文化博览会暨西部地区春茶订货交易会、北京国际茶博会、杨凌农高会等省内外大型茶事活动。以仙毫和炒青为代表的西乡绿茶,已成为西乡茶叶的金字招牌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
(四)搭建大平台。秉承“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全力构建大平台,促进大发展,实现大目标。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厂、技术改造、品牌宣传、技术培训,累计发展茶叶企业286户,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5户、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0户。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先后引进西安新现代、鑫仕达、汉中茗仙等大企业投资建设茶叶园区。三是组建茶叶协会,吸纳有实力的茶叶企业为会员,在加强行业自律、建言献策、助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大力实施“科技兴茶”战略,不断加强县、镇两级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茶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茶叶研究所3所、县级茶叶技术指导站1个,培养评茶师、茶艺师1000余名,建立省级“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30个、培育省级科技示范户125户。加强与西农大、浙大等名校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广实施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名优茶开发研制、夏秋茶利用等实用技术与科研开发项目40余项,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五)推进大扶贫。依托西乡茶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推进茶叶产业扶贫脱贫。截止2016年底,全县贫困村茶叶种植面积22.97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4.9万亩,而贫困户拥有茶园面积2.8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12万亩。在贫困村新建茶园9769.3亩,改造低产茶园12336亩,其中,贫困户新建茶园2821.55亩,涉及11个镇(街道)51个贫困村(社区)1471户;改造低产茶园2805.48亩,涉及12个镇(街道)64个贫困村(社区)971户;兑付贫困户良种茶园建设资金110.59万元、低产茶园改造资金52.08万元。2017年计划新建良种茶园4000亩,其中贫困户新建1684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其中贫困户4723亩。
二、品牌创建情况
(一)茶叶区域品牌
汉中市在继2005年将全市近20多个茶叶品牌整合为午子仙毫、宁强雀舌、定军茗眉三个品牌后,2008年又将三个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并将利用汉中地方的古今声誉倾全市之力,全力推介、宣传,打造这一品牌。并在200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和“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8.99亿元,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二十强。西乡也借助全市“汉中仙毫”茶叶品牌整合机遇,在地域标识上做文章,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先后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15个、汉中市著名商标7个、陕西省名牌产品9个。其中鹏翔公司绿茶出口马来西亚,陕南绿茶公司产品获得欧盟、美国、日本3个有机认证,大宗茶叶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汉辰”牌绿茶被用作习总书记招待印度总理的国宴用茶,东裕公司生产的“東”牌汉中仙毫在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天赐秦韵公司生产的“秦韵红”荣获第七届香港国际茶展手制红茶第二名,充分展示西乡茶产业发展成果和独特魅力。
(二)产品特色
西乡是我国最北缘的茶区之一,日照长、昼夜温差大、茶树越冬时间长,孕育了西乡仙毫“色泽绿亮、毫闪光、香鲜嫩、汤清澈、味醇爽、形优美”,西乡炒青“香高味浓耐冲泡”,检测发现西乡茶叶中氨其酸、蛋白质、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成份和硒、锌等微量元素明显高于其它茶区。西乡县茶在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得省部级金奖。2013年,“午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東”牌汉中仙毫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陕南绿茶成功获得欧盟、美国、日本3个有机认证,西乡茶产业发展成果和独特魅力得到充分彰显。
(三)生态环境
陕南是我国最北缘的茶区之一,日照长、昼夜温差大、茶树越冬时间长,孕育了陕南茶叶“的卓越品质。西乡县地处陕西省南部山区,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6℃,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大西北小江南”之美誉,所处地理位置纬度高、海拔高、云雾机率高,土壤富含锌硒,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
(四)历史文化
西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在唐代,随着由福建到长安的荔枝古道在西乡境内的开通,“西乡月团”茶即被列为土贡入宫,受到皇族和士大夫的青睐,名噪一时,当时史称“其民昼夜制茶不休,男废耕,妇废织,而莫之能办。”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更有“茶镇”这样历史上著名的茶叶集散地。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135年,周武王联合当时居于巴地的庸、蜀、羌、牙、微、卢、彭、濮等民族共同伐纣,之后巴蜀所产之茶列为贡品。《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东至鱼腹(今四川奉节),西至棘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今彭水)。土植五谷,园有芳蒻、香茗”。证明包括今陕南在内的巴国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
《茶法》90%的文字皆针对汉中茶和川茶《明史·食货·茶法》中言道:洪武四年(1371)“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45顷,茶86万株。宜定令每十株官取其一。以易番马。”但是“以茶易马,惟汉中、保宁”,“以汉茶为主,湖茶左之”。《明史》载:“用汉中茶300万斤,可得马30000匹。”100斤汉中茶可交换1匹回纥良马,可见当时汉中茶价之昂贵。朝廷鉴于边境烽火绵绵,敌国又善骑射,便加大了扩武备战的力度,以茶易马更见其重要,对汉茶的出产成了当务之急,逼得茶农“日夜制茶不休,另废耕,女废织”(《西乡县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