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亭是个旮旯角,一弯两弯到祥脚,高压电线头上过,祥脚还是黑窝窝。”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人称“扁担村”的祥脚村的真实写照。
十年前,祥脚村实行的“三统双赢”,即村两委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基地和农户双赢的工作方法被总结为“祥脚模式”在全县广为宣传和推广。如今祥脚村交通便捷,空气清新怡人,“十里蔬菜长廊”生机勃勃而壮观,建设的罗甸县逢亭祥脚保蔬菜基地高效生产示范园更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聚宝盆。
祥脚村位于贵州罗甸县逢亭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523户2300人,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0亩,森林覆盖率55%,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四季明显,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9℃,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150—1300毫米,年日照数为1518小时,气候温暖宜人。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060元。曾先后获得省文明村寨、州、县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自然生态美
祥脚村是主要打造和发展的小康村,村外河水潺潺,灌木青翠,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的,村道整洁。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力量实施美丽乡村改造工程,逐步形成宜居、宜旅、宜业的美丽乡村。
一是依托政策扶持,全面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房风貌改造、生态易地扶贫搬迁等各项政策捆绑联结施行。改扩建村级公路约671米,串户路硬化达95%以上,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化”标准和全村改圈、改厕、改厨“三改”,20户以上自然寨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户均电视机、电话拥有率达100%;没有森林火灾和新增“两违”;完成通村公路的建设,实现l00%的村组通公路,硬化率l00%;农田保灌面积达40%以上;20户以上村寨均建有垃圾池,垃圾实行集中堆放处理。
二是立足前期启动,以农民为主体,以户为单位发展庭院经济,积极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房屋前后无暴露性垃圾、杂物乱堆乱放、村寨整洁,河道两旁种满了一品红、三角梅,每户农户庭院中也种有三角梅、一品红及椪柑、柚子等精品水果,一幢幢鸡别墅矗立在山间,绿壳蛋鸡在山间活动起来更显山林的灵动。村民的房屋被改造一新,沿河安装了路灯,进村修了油路,村里建了广场,村容村貌变了,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文化和谐美
全村村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初中以上文化水平1115人,占全村人口50%,高中以上文化水平223人,占全村人口10%;全村全面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行一事一议;无重大治安、安全、民族、群体性案件发生,群众对村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5%以上;群众对村党支部、村委会满意度达95%;开展民族政策四项教育活动2次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应入学学生在校率达90%以上。
该村还是逢亭镇第一批打造的镇村级道德讲堂的示范点,结合老年活动开展,把广场舞、棋牌、茶话等方式结合起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喜闻乐道,充分弘扬了“明礼诚信、崇德向善”的主旋律,营造了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安居乐业、建设家乡的浓浓氛围。一是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人制宜地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二是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退伍老军人、老教师、老劳模“五老”人员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公共事业建设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责任机制及日常巡查等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经常性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和普法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整体文明水平。
三、基层团结美
作为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祥脚村全村共有党员59人,其中正式党员58,预备党员1名。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这是祥脚村两委班子的共识。毛成根、李孟祥等五位党员干部创办的3家微型企业,1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祥脚村两委立足村情,创新工作思路,村两委先后自费组织村干、党员和致富能人到贵阳、镇远、广西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借鉴发展致富经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学习农业适用技术。
祥脚村注重从实际出发,既遵循客观规律,又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是科学选点。在选择示范点建设上,遵循“五个优先”的原则,即交通便利的地方优先,经济基础较好、群众富裕度较高的地方优先,干群关系较好的地方优先,人口较少、拆迁工作量较小的地方优先,群众呼声较高的地方优先。二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祥脚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结合山、水、田、林、路,建设“田园风光”型美丽乡村。
四、产业发展美
祥脚村气候优良,适合多种经济果树的生长,是逢亭经济果林的主要生产区,主要种植蔬菜、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板栗、柚子、脐橙和椪柑等。把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充分挖掘生态潜力,坚持产业拉动、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依托涉农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构建企农利益共同体。
一是发展经果林及特色养殖。村民们投资于经济果林的生产,通过土地扭转或者租用荒坡,新植板栗、柚子、椪柑等经济作物,持有几亩至几十亩不等面积的种植规模,每年有不等的经济收入。同时发展林下散养绿壳蛋鸡,这种生态型、庄园型养殖模式成为村民饲养家禽的主要模式,现已有16500余羽。
祥脚村推行先联户养殖,后分散饲养,并统一技术(牛改、防疫治病、科学饲养和跟踪服务)、统一销售(村委会负责销售)、统分结合的畜牧业发展模式,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养牛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群众科学养殖意识,降低养殖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一种“既省钱、又安全、又赚钱”的有效养殖方式。
二是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本,发展村级产业。祥脚村曾是该县打造的“十里蔬菜长廊”,2016年3月,黔南州价调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整合项目资金及合作社农户自筹资金共计投资1863万元的罗甸县逢亭祥脚保蔬菜基地高效生产示范园正式投入使用,建设面积1000亩,建成1000㎡保供蔬菜基地信息中心大楼,内设展厅、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专家工作站、蔬菜技术培训中心、会议室等功能设施;建成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内设300吨冷库及预冷库、540m2包装车间;建成地面硬化交易市场1个,面积3000m2;建成育苗大棚1280㎡及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完成机耕道建设700米(宽3米);购置大型耕整机2台套、小型耕整机3台套、抽水机1台套;完成园区绿化;配置LED显示屏(户外PH6全彩屏)。项目建设初期,土地流转和征收补偿就让当地近农民工创收,共向农民工支付工资312.5万元,而汕头海特果菜有限公司流转土地种植茄子,采用茄子轻简栽培技术,2016年5月至10月期间采收5批产量1762.5吨总产值282万元,支付农民工工资120万元,农民收入土地出租金28.2万元、示范园务工收入120万元,该公司实现纯收入65.8万元。农民有了长久的、可持续性的收入,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同时园区常年提供了200个固定工作岗位、400余个临时工作岗位让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一年可为当地农户增加务工收入576万元。
采取市场运作,引导和鼓励合作社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目前,群众除了每亩土地每年获得1000元的租金外,六七十名贫困群众到基地务工每天每人收入100元左右。预计到2018年,保供蔬菜基地将拓展到10000亩以上,预计年产商品蔬菜3.5万吨左右,实现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将实现利润675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3579人贫困人口脱贫。
五、创新引领美
依托蔬菜专家工作站,邀请李桂莲老师、孟平红老师等专家到园区开展蔬菜试验试种研究,现场培训指导,推进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和应用,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当地农民学会了标准化蔬菜种植技术,个个当成为了种植能手,真正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