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最新消息 << 中国农村网

北京大兴长子营镇赤鲁村

  赤鲁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坐拥京津冀,南接廊坊、万庄,毗邻亦庄新城,距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约22公里,距离北京市中心约40公里,村庄位置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赤鲁村总面积4097 亩,其中,村庄面积212亩,耕地196 亩,林地2303 亩,果树地720亩。全村共有252户,总人口561人。

  赤鲁村果品丰富,有梨、桃杏、李子、山里红等多个品种;村域有2000多亩平原次生林,生态环境优美;村庄内道路整洁,房屋整齐;村内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化建设不断推进。赤鲁村依托生态优势、放大资源优势,积极进行乡村建设,打造集生态人居、传统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航服生态小镇。

  一、团结创新班子美

  一直以来,在赤鲁村党支部书记尤淑凤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为村为民办实事,统筹规划村庄发展,积极为本村发展“想点子”,不断激发农村活力,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改善居住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发展民俗生态旅游,建立生态宜居村庄。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村庄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村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村中百姓安居乐业。村党支部、村委会也将继续把抓环境建设、走生态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全力打造“生态赤鲁、文化赤鲁、宜居赤鲁”,让赤鲁村更美丽。

  二、科学规划生产美

  赤鲁村因地制宜,根据长子营镇农业大镇的特点和本村的生态优势,大力推进本村经济生产工作,积极落实平原造林工作,将土地进行流转,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全部用于平原造林。目前,赤鲁村完成平原造林2000余亩,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整合,为下一步依托林地资源进行民俗生态旅游打造航服生态小镇奠定了基础,保障了本村经济持续发展。其次,基于本村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的定位,赤鲁村积极发展民俗手工艺品制作业,组织村民进行耳枕、面塑等民俗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由村民制作产品,交由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充分的利用了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同时丰富我村的文化内涵,使民俗手工艺品在生态休闲旅游中作为一项特色产品进行展示和销售,对村庄进行更多宣传的同时也让村民有了更多的收入,为村民创造经济价值。此外,利用次生林资源丰富的优势,赤鲁村建设了真人CS项目基地,定向吸引年轻群体到本村休闲娱乐并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从而带动本村农家乐、观光采摘等项目的发展,优化本村民俗旅游发展结构,打造效益增长点。

  三、村容整洁环境美

  赤鲁村住宅布局合理、规整。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有绿树花草,村内大小街道整齐划一,村内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现象。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赤鲁村不断优化村庄环境,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建设了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垃圾成山臭味冲天的环境问题,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四、社区文明人文美

  赤鲁村从村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重点在社区管理、土地规划、老年人健康等方面,提供服务载体,改善服务条件,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建设了赤鲁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重点放在了关注本村的残疾人、独居多病的老人、低保户等特殊人群,积极开展便民救助服务,完善社区卫生室建设,定期开展预防、健康教育、康复咨询、入户服务,社区设有心理健康理疗室、健康体检室、休闲娱乐室等,提供视听、娱乐、阅读、健康检查服务项目,还成立了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服务餐厅,专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切实为村民服务。

  五、未来发展前景美

  昔日的荒僻村庄,已走在建设生态小镇的道路上。目前,借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北京新机场建设、长子营镇对接航服建设为契机,赤鲁村正依托村域次生林资源积极进行航服生态小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三起来”试点工作,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民俗文化为内涵,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为目标,结合村域内果园和次生林进行旅游开发,利用村内闲置劳动力进行传统民俗手工艺品制作,通过农业、生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形成融农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建成集休闲、观光、游览、娱乐为一体的航服生态小镇。

  走进如今的赤鲁村,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这里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林,整齐划一的村落,而且有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有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农村人家,再也难觅昔日贫穷落后的赤鲁村的旧踪影。展望未来,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赤鲁村似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扣动着长子营这个农业大镇的脉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