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最新消息 << 中国农村网

河南平顶山郏县陈寨

  冢头镇陈寨村位于郏县东北部冢头镇北3公里处,全村共有农户436户,总人口1365人,耕地面积1200亩,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39人,有3个党小组。我村主要以发展苗木种植、生态旅游、拓展训练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000多元。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从彻底改造“空心村”入手,围绕新民居建设,重修护寨河,建设敬老院、文化广场,孝廉廊、薄太后纪念馆、党建廉政展厅、法治大讲堂、法治文化长廊、中华道德大讲堂及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商业一条街,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现在已有517户搬入新居。我村在扩大苗木种植规模、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搞好新民居和基础公益设施建设配套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提出了“以文兴村,以孝治家”,打造“中华孝心村”为目标,以敬老爱老为风尚,努力把我村打造成为一个既生态文明又可观光旅游的新型农村建设典范社区。陈寨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村”、“省级生态村”、“中华孝心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

  一、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龙湖湾生态园,大力发展苗圃种植,并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整合成一个占地2600亩的苗木花卉种植基地,成了龙湖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惠民苗木种植合作社;二是有序安排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并在原有村建筑队伍的基础上,搞联合经营,做大做强,创建品牌队伍,安排劳动力300余人;三是依托“北大岗”优良黄土盛产上等烟叶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烟叶种植。四是开展“林下养殖技术”推广,将林业资源与养殖技术有相结合,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五是依托农村环境开展素质拓展基地,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到陈寨村休闲度假,体验农林气息。自2009年至去年年底,陈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提升,由5854元增长至12000元。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陈寨村两委以空心村治理为契机,引导群众着眼长远,注重居住环境的整洁有序和美观,使公共卫生、环境优美、防止污染以及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深入群众心中,使群众真正认识到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聘请省市专家制定了高标准的新农村规划,并按照规划,对原有房屋进行综合整治,部分危、破、漏房屋及违章建筑进行拆除,部分房屋进行改造。截止目前,全村共拆除整修旧房85800多平方米,已建成居民楼276所,墙面粉刷30000平方米。投入大量资金对全村道路进行了修建,现村主干公路长3000米,宽8米,公路等级达到3级,其中两侧种植绿化,所有道路均实施硬化,硬化率达100%且入户硬化率也达到100%;村内主要道路和公共活动中心都安置了杆式路灯,共18盏,路灯安装率100%;给水系统、管网布置规范合理,生活饮用水为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排水系统、沟渠及管道设施完善。休闲广场和健身器材设施完备。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三、加强公共服务,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为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陈寨村不断加强“三室”建设。一是加强村室建设,在建成新村室的基础上,还在村部成立文化室、图书室、电教室,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学习场所。二是加强警务室建设,成立村治安联防大队,确保了陈寨村的稳定发展大局,近两年,全村没有发生治安及刑事案件。三是加强卫生室建设,建成了房舍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的村级卫生室,提升村民就医条件,全村新医保参保率达100%,居于本镇前列。为了提升陈寨村村民素质,陈寨村两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陈寨中心村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另外,村两委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形式,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以班子成员和党员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同时,村两委利用村文化室、图书室、电教室等文化场所,对对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打造孝道文化基地。在村口树起“孝行天下”的孝心牌坊;把原来的污水沟改造成现在美丽的母仪河,并在河上建起了孝义桥,营造浓厚的氛围;组织村里十三位有威望的老人成立了陈寨村慈孝协会,宣传孝贤文化,调解家庭纠纷;为8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个人档案,每逢老人生日大寿,村委主要干部和慈孝协会成员都要去给老人家过寿;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开展“铸造孝村,感恩父母”洗脚节活动,评选出村里的“十大好媳妇”,并在村子孝心长廊的光荣榜上公示表彰。第一届洗脚节共有46组婆媳参加,第二届有76组参加,中央电视台对陈寨村第二届洗脚节进行了全程录制,并在人民网河南频道进行了专项报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