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子镇陶北村隶属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位于柴达木路南侧,距市区14公里,是城北区的远郊村,紧邻109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406户,1642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00元。耕地面积1752亩(水浇地),有标准化日光节能温室444栋,主要进行叶菜类生产。人均占有耕地1.5亩,其中温棚800亩,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油籽、马铃薯、蚕豆、蔬菜为主。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100%,道路硬化全部完成,上下水全部入户进家,用电情况良好,村有区级幼儿园l所。陶北村连续多年被市区镇有关部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等先进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全村群众的生态绿化美化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刻不容缓。陶北村“两委”班子适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绿化领导小组,制定绿化方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并与各农户签订绿化美化家园责任书,具体指导和组织实施绿化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本村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积极因素充分运作到村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当中,以经济作物发展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为特色,多元化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常年不间断地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宣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法定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公益性,提高广大群众的绿化和生态意识、增强植树造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村形成“爱绿、护绿、造绿、养绿”的良好风尚。2011年以前,陶北村一直是城北区典型的“脏、乱、差”后进村,两委班子建设机构不健全,党员干部人心涣散,村风民气日益下滑。2011年3月上任的村两委一班人面对这样的现状,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牢牢抓住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试点工作这一机遇,从加强班子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入手,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从思想上,认识上有了很大的信心。最终,在镇党委、村“两委”以及全村所有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城北区乡村旅游试点工程在陶北村正式落幕。
(二)突出发展重点,努力发展产业建设工程。建设好生态,就要保护好生态,发展还须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陶北村充分利用优势耕地,以土地流转承包方式开展绿化育苗工作。建设苗木种植基地,并与承包户签订合同。确保绿色长廊建设质量,呈现绿化、美化、香化,最终达到生态、社会、经济都产生效益。苗木种植基地布局合理,适地适树,从选苗、挖坑、浇水、培土,一直到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都指定专人栽植和管护,直至成活。按照“载一片,活一片”的要求,把好植树造林绿化工作中的各环节的关口,强化措施,切实推动绿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在湿地上下功夫,清理和还原原有的湿地鱼塘5处,修建观光水车2个,观赏六角亭5处,种植观赏型丁香5000棵,云杉4500棵,实现陶北村“水清、路平、屋美、树绿”的美好形象,陶北村已初步打造成为西宁市的“塞上小江南”,“城市后花园”的美誉称号。摘取了陶北村以往的“脏乱差”形象的帽子,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第一阶段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搞好生态建设。全村居住地域广,分散不集中,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有一定难度,村委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多方协调争取,硬化村级道路,在路旁栽植各种苗木,修建上下水管网,现在的农户家园,进门清香扑鼻,鸟语花香,堪甚是优雅。在建设美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村“两委”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和积极引导,在镇党委、镇政府大量的调研和摸底工作的基础上,统一安排统一部署,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切入点,多次召开党员、村民动员大会,正确引导村民,村民对建设自己家园热情高涨,期间共清理垃圾死角20处,拆除猪圈、厕所13间,硬化道路约16公里,渠道清淤1.5公里,清理泄洪渠淤泥500立方。达到干净、整洁、舒适的基础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村“两委”继续在美化亮化上下功夫,通过开展“穿衣戴帽”工程,粉饰墙体11453平米,挂琉璃瓦2750米,砌墙450米,制作民俗画120幅,修建休闲广场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53盏,“江南水乡园林”初具模型。
陶北村休闲观光、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工作发展至今,依托城北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园环境和资源特点,面向周边休闲度假市场,以生态资源为主题,以植物景观为形象核心和代表,以江南水乡园林和田园风光为景观特色,进行园区整体形象的营销,成功塑造了“生态休闲农业,西宁后花园”的鲜明形象和品牌。近几年的努力陶北村先后获得区级、市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在全省新农村建设观摩会、港澳地区观摩会、全市乡村旅游工作现场观摩会上,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以及港澳同胞们的高度肯定。由此翻开了陶北村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