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大兴区魏善庄镇魏庄村一座幽深院落里,伫立着10套徽派古建筑。这些建筑中,既有徽州民居,也有祠堂、亭子、戏楼,形式多样,交相辉映,俨然完整的徽州古村建筑系统。
这些建筑,既不是乡间别墅,也不是今人仿造,而是院主人白十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古徽州地区一座座搬到京城,历经数年复建完成。这些古建均诞生于明清时期,多则四五百年,少则二百多年,在京南大兴,被冠以“坦博兴善苑”,得以保护而重焕新生。
移步换景 瞬间穿越
如果你痴迷古建,就跟随笔者的脚步来到这里,一准儿没错。
徽派建筑是古建重要流派之一。明代中期开始,徽商盛极一时,“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筑牌坊以传世显荣”,于是给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其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体现在“徽派三绝”——牌坊、祠宇、民居等建筑实体中。坦博兴善苑内的10套徽派建筑,便是当时古建的代表。这些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材料,复建完成的古建,主要架构均为原貌展示,残缺部分都是白十源先生邀请徽派建筑老匠人,用同种石木、同种工艺填补而成,且修旧如旧,浑然一体。
砖雕、木雕是徽派建筑的经典,村落内许多明代徽派民居的门窗木雕中,有八仙过海、千里走单骑、花鸟鱼虫、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工艺分外精致。其中一块题词为“退省居”的匾额上,题有“探花及第翰林院编修敕授云南临安知府王文治”字样,这位临安知府王文治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大家,匾额是他为一名禀生(秀才分为三等,“禀生”是成绩最好的)所题写的。而匾额下方的“五狮”木雕,是徽派建筑典型的特点。“退省居”正对面,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戏楼,用樟木、柏木所构建,横梁雕琢为人物故事,分外精致。戏楼坐西朝东,其他三个方位新建二层楼阁,放置茶桌座椅。欣赏古建过程中, 在戏楼旁可以尝一口大碗茶,听一曲好戏,十分解乏。
在坦博苑内,体量最大的徽派建筑是一座明末大祠堂,用料硕大厚实,整座祠堂庄严肃穆,显示出宗族、族法和族规的威严。祠堂复建后,里面用来展示着不同样式的古琴,这些古琴是魏善庄镇钧天坊古琴传承人王鹏,用10多年时间制作而成。2008年,他制作的“太古遗音”古琴,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让全球观众得以同飨天籁。
镇馆之宝 佛教“熊猫”
除了被“乾坤大挪移”的徽派古建外,这里典藏的珍贵文物、书画作品、匾额、寝具等,也是白先生30多年来收藏而来的,这其中不乏梵巴文写出的贝叶经、汉代画像石等无价之宝。
在整个坦博文化苑内,最被人容易遗忘的藏品,要算隐藏在一个角落里的30多块汉代画像石。这些画像石,是秦汉时期用来装饰墓室的砖石,上面雕刻的图画越精致,表明墓主人的身份越高贵,是白先生从河南、江苏、安徽等地保护收藏而来。这批画像石上雕刻的图画,至今还比较清晰,体现了汉代时期社会状况、风土民情,是研究汉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其中有一块画像石描绘着秦始皇泗水捞鼎的故事。画像中桥上之人为秦始皇,桥两边的众人以绳拉鼎,鼎内一龙头伸出欲咬绳索。《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东巡,路过今天徐州的泗水,见到水中露出一周鼎后大喜,遂命其随从下水捞鼎。即将要把鼎打捞上来时,鼎内一龙头伸出,咬断了系鼎的绳索,鼎复沉入水下,再也无法找到。此外,画像石还有表现两汉时期车骑出行、乐舞杂技、驱逐狩猎等内容。
在苑内有一处展馆,名为奥林匹克艺术中心,有大体量的泼墨画、水墨山水画及书法作品。其中,一幅长105米、宽10多米的书法作品《道德经》是展出的亮点。这幅巨型书法作品全卷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幅的,共81章,约5000字,由39个2.7米长、10.7米宽的单元组合而成。作品由文史兼修的著名书画家雒三桂历时半年创作而成。馆藏中的贝叶经,是唐代玄奘取回来的佛经,现在全世界仅存2万余片,而这里便藏有2000多片,极其珍贵,被称为“佛教熊猫”。
此外,白十源先生还倾心于收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寝具、匾额,馆内设置了寝具及匾额博物馆,这些寝具均为木质结构,被原汁原味拼接搭建,以供游客观赏,令人目接不暇。在上千张古代寝具中,最精致华丽的是一张婚床,里外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主人洗漱、更衣间;第二层置有板凳,是侍从打盹、休息之所;而第三层才是主人们睡觉、休息的地方。从里到外,雕刻画工均体现了吉祥如意之含义。
“有喜欢古代传统文化和古建的,在这里一泡就是一天。”工作人员说。如果您喜欢这种文化味,看见老物件就走不动道,那么就来这里,享受一天文化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