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丹砂街道桃符村位于务川县城北面,距离县城约10公里,现有农户1003户,4580人。桃符因西南面的山似仙桃,坝上有湖而得名。
依托优势规划
桃符区域环境、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等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是县城通往重庆、武隆、彭水、正安、道真、洪渡等地的交通枢纽、经贸喉舌。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嘉庆(1796-1820)年间,这里就已成为川黔货物交易集散地,是当时思南、印江、四川等地客商往来进入务川的主要通道。现在依然保存着200多年前典型的仡佬商铺和古客栈风格。20世纪50年代,仍然为食盐、布匹、陶罐等川货进入务川的人力通道,来往客商众多。古迹众多。有古街、古井、古朝门,古碑、古庙、古牌坊,古石、古道、古营盘。如今保存着古街市景、古建筑院落、桃源古井、申家祠堂遗址,祠堂碑、禁止杀牛碑、贞节石牌坊、古盐道、三县石、土炮台遗址等,其中贞节牌坊、耕牛禁杀碑等文物保存十分完整。
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聘请专业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尽量保留乡土特色,提升创建内涵,突出“富学乐美”,创建精品示范点。
给力工作措施
2015年起,按照“政府统筹、精准规划、双向投资、公司经营、群众受益”的思路,围绕“桃花千尺,福缘万象”为主题,全力打造新农村与景区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抓文化建设,强文化促进乡村旅游。抓住老场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始终在文化挖掘上下功夫,做强文化基础,凸显文化内涵。一是运用文化元素,在民居、门头、牌匾、祠堂等方面充分赋予仡佬文化符号;二是挖掘民间故事,整理出“黑山老主”“桃符由来”等精彩故事;三是挖掘饮食、手工文化,传承仡佬麻饼、酥食、豆腐干加工,打草凳、草鞋手工文化;四是成立农民文艺队伍,将寨内流传的《征兵歌》以及仡佬唢呐等编成节目自娱自乐;五是注重生态文化,植桃、桂等70余亩,并建成生态门头、污水处理池等。
抓古寨保护,记乡愁促进乡村旅游。尽量保护寨子原貌,将整条老街打造出来,建成商铺、客栈、茶楼、亭榭、牌匾、楹联、幌子等复出古文化,匠心打造出人工湖,配套水幕电影、湖中小岛、观景长桥、青石步道、接待中心等吸引新视觉,让游客在桃符享受从过去走向当前或从当前回到过去的穿越体验。
抓公司运作,强管护促进乡村旅游。引进公司建成乡村宾馆、农家乐、游泳池,购置水上游乐设施,打造水上乐园,成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以及集体经济实体合作社,并由公司对示范点经营管理,强化示范点建成后的后期管护。
抓群众培训,升素质促进乡村旅游。通过群众会,农村党员培训,开办“道德讲堂”,开展文明户及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评比,开展农户环境卫生评比,开展端午包粽子、重阳打糍粑等各种节庆活动比赛,以及干部入户动员等等,提升群众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凸显创建成效
桃符老场的打造,受益于贵州省农信的倾力帮扶。一是捐赠现金近2000万元,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吸引更多的政府资金,撬动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二是投入信贷资金3000余万,按照“一户一策”的帮扶思路,有能力有信心发展产业而缺乏资金的农户提供创业资金保障。通过创建,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效: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造仡佬民居130户,铺设青石板10000平方米,建成广场3个、引水工程2个、污水生态处理池1个,硬化入组路440米、农户院落24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
突出人文景观,打下了发展乡旅游基础。完成1.5平方公里的村寨旅游效果图设计,建成景观门头2个,桃符标志1处,占地40亩水上乐园人工湖1个,180米人行桥1座,景观亭8个,村史馆1个,接待中心1个,乡村宾馆1个,停车场1个,公厕1座,修复了古街、古牌坊、古碑工程。
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了农户增收致富。通过创建,成立了乡村旅游服务中心、集体经济实体合作社和党员干部培训中心,扶持以豆腐干、麻饼、酥食等仡佬特色食品加工农户50余家,种桃、桂等70余亩4000余棵,为农户致富提供了保障,同时美化了村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