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候选村 << 中国农村网

云南大理南五里桥村

  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自然村位于大理古城之南,大凤公路西边,与大理学院、大理财校毗邻,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58户、1452人,耕地面积369亩、人均0.26亩。村内回、汉、白等民族杂居,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本村以被列为州级美丽乡村样板村为契机,以“弘扬民族文化共建幸福家园”为主题,以“建设新村八景、彰显八德新风、突出八个贯穿、提升八示范”为核心,努力打造出一个“人居环境优美、民族文化浓郁、特色产业发展、生活幸福和谐”的农村社区化改革示范村。

  (一)打牢基础,建设新村“八景”

  ( 1)和谐坊。为营造浓郁的伊斯兰民族文化氛围,提升村庄的品质和特色,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由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会同村内几户村民捐资1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标志性的石牌坊(和谐坊)。该牌坊由一块600多吨的本地大青石加工而成,象征整个民族是“同根同源、科学分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创丰碑”, 牌坊上面还有大理书法名家题写的多块匾额,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由村民自筹资金100万元,修建三座牌坊(清真坊、团结坊)。

  (2)清真路。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投入100多万元对村中主干道清真路(400米)和村南道路(500米)进行水泥硬化,一次性埋设排污干管,并在全市全镇率先实现电力、电信、广电“三线入地”。在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美化和彩画靓化,保护性地修建了村内“古龙井”,新修了“古龙亭”,在清真路边新建了“古井流泉”景观,让人们可以在路旁心旷神怡地品尝甘甜的古井泉水。

  (3)清真寺。五里桥清真寺是全市18座清真寺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一座清真寺,是大理市伊斯兰协会、大理穆斯林专科学校和《大理穆专》编辑部所在地,是大理市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展示中心。通过新农村建设,清真古寺的综合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 4)综合楼。为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对旧综合楼进行了拆除,修建综合广场,为村民休闲、活动、停车、红白喜事待客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投入50万元新建300㎡的综合楼,实现了支部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场所、新家庭文化屋建设有机结合,购置办公设施,订阅报刊、杂志及各种图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 5)美食街。充分发挥本村北临苍洱大道,毗邻大理学院和财校的区位优势,全力将村北苍洱大道南面打造成清真美食一条街,实现了产业发展一体化。目前已有特色民居接待典型户42多户,带动发展从事农家乐、清真餐饮、清真食品加工、家庭小旅馆等近60多户,同时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发展旅游运输,目前营运车辆已超过80多辆。为加强对美食街的宣传,今年计划投入10万元修建一座“清真美食街灯桥”,以促进美食一条街的发展。

  ( 6)文化广场。投入20多万元,对村内3处集体用地进行绿化,打造了3个充满民族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文化广场。新建一座体现伊斯兰文化的照壁,制作 250个仿古木花盆,在广场周围制作了全市18座清真寺的照片,使人们在五里桥村就可以全面了解大理市所有清真寺的概貌,整个文化广场充满民族、文民、和谐的文化氛围,实现了城乡规划一体化。

  ( 7)穆专学校。大理穆斯林专科学校成立于1950年,是在职阿訇和阿语翻译的专业培训基地。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爱国爱教的阿訇。培养的阿语翻译人才占全国的50%以上,学校已成为大理伊斯兰文化传播中心和在职阿訇培训基地,在全国以至于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通过样板村建设,对学校校园进行环境改造提升,实现了“校园园林化、教学现代化、师生国际化”的目标。

  ( 8) 大理大学附属幼儿园。为实现市场体制一体化,发展幼儿教育,其幼儿园占地面积20亩 建筑面积8000㎡,实现幼儿教育在实现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高度重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族性,在整个大理地区是一个集幼儿启发性、学识性、科学性为一体,环境优美的高端幼儿园。

  (二)、突出特色,彰显“八德”新风

  (1)爱国爱教。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促进会与寺管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在开展宗教教育的同时,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工作,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使“爱国爱教”的精神成为全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2)干部表率。在南五里桥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村组干部、寺管会成员、老协会、妇女代表等人员大力宣传并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先做到;在发展经济、讲究卫生、出资出劳、发展公益、民主管理等方面都为群众做出了表率,极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内聚力和战斗力。

  (3)共同富裕。多年来,南五里桥村形成了先富帮后富、致富不忘其他人的良好美德。通过互帮互助,全村成功发展起建筑工程机械、清真餐饮服务等特色产业。村内先富起来的村民在积极带领帮助其他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每年捐出年收益的2.5%作为帮贫济困资金,在村内初步形成帮扶、救济保障机制。

  (4)热心公益。全村村民具有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对于修建村庄道路、活动场所、学校、清真寺等公共场所和公益事业,一帮都是以干部和先富起来的村民带头捐款捐物,全村村民投工投劳的形式来进行实施。在村民中已经形成参与公益事业的强烈荣誉感和责任感。

  (5)讲究卫生。讲究卫生是中华民族村的优良传统,每个家庭的庭院内部一般都能进行良好的绿化美化并保持良好的环境完卫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进一步完善了三清、四包、八有: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四包”包卫生、包绿化、包水清、包秩序;八有:有科学的村庄规划、有坚实的支柱产业、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优美的人居环境、有完善的公共服务、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有淳朴的民风民俗、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取缔村内的垃圾池,购置垃圾压缩清运车,建立“定时收集、分片保洁”的长效机制以及政府补助和农户分担相结合的环境卫生保洁经费长效投入机制,实现了村庄卫生的长效保洁。

  (6)和谐家庭。通过实施“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 等评比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发扬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制作宣传栏、开展科技培训和法律知识辅导,有效提高村民科学文化水平。通过村民素质的提高,有效增进了村民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谐。

  (7)弘扬文化。以南五里桥穆斯林专科学校为依托,编印校刊《大理穆专》期刊和学术成果丛书,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有20多篇论文获省教育厅教育论文评选的一等奖。学校的教学成果已收入省教委出版的《绿沃高原》和国家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大纪实》教育卷中。

  (8)敬老尊贤。今日南五里桥村的成就,是许多代老前辈、老领导、老带头人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了让后人记住他们、纪念他们、感恩他们,全村在清真寺内专门设置了文化陈列展览厅,对本村做出重要贡献的各位教长、名人的事迹进行了展示。制作了古兰经展示柜和名家书画展厅,对大理伊斯兰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示。

  (三)、强化措施,突出“八个贯穿”

  在南五里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投入资金所占比例不到20%,80%以上的资金都靠村组和群众自筹,并且已经形成了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经验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将干部带头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干部做到的主要领导首先做到,极大提高了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将组织保障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充分发挥村组两级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共同面对和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三是将宣传发动贯彻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让群众知晓是得到群众支持的前提。村组提出的建设方案和工作思路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形式进行民主表决。并且还要通过召开党员会议、户长会议和广播宣传(每家都有小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清楚明白。

  四是将道德教育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五里桥村村民已经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村组集体因势利导,与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和穆斯林经文学校紧密结合,积极引导村民的道德教育和精神追求,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风气。

  五是将规划引领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村组集体超前谋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布局水电路、公共活动场所、产业发展、文教卫体、社会事业,超前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绘制发展蓝图。集体和村民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进行,对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建筑物进行拆除退让,新建房屋按规划留足公共面积。

  六是将群众利益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村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优先解决群众受益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优先解决群众受益面大的问题。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七是将群众荣誉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将党的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义教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群众投身公益、捐款捐物、出工出力的积极性,将热心公益作为村民、尤其是事业成功人士的无上荣耀,是真主圣训的教诲。每当集体进行建设投资,村民捐款都异常踊跃。

  八是将制度建设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南五里桥村的一项重要成功做法和经验就是健全完善并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全村门前四包、垃圾收集清运、卫生保洁、资金筹集、考核考评、公告公示、村民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环境绿化美化、治安巡查等制度非常健全,并切实得到贯穿落实,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长效制度保障。

  (四)倍加努力,提升“八示范”样榜

  一是党员义务值班示范。村党支部帮扶贫困以及全村52名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已经被省委充分肯定,也深受群众欢迎和信赖,群众说:支部是我家,有事就找他。

  二是有精诚团结的美丽乡村建设民主管理委员会。美丽乡村建设民主管理委员会是由多民族组成的,管委会的成员带头捐资,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六个民族扭成一股绳集资500多万元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投资。

  三是有维护村内卫生的保洁机制。村内雨污全收集是保护洱海水源不受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此我们投资了90万元,将排污管网在全村进行收集,并制定了具体的奖惩措施措施。

  四是有清运垃圾的长效机制。由于群众的出工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建立清运垃圾的长效机制 做到定点、定时、定人收集。

  五是建成保障性住房。为帮助困难户解决住房困难,我们村由群众参与捐资354万元而建盖了36套,1800²m的保障性住房。

  六是民族团结,和谐共荣,共谋发展。我们村原来只有回族村民搞运输,开旅游车,现在是汉族办的旅游公司也多了,开旅游车的、搞运输的、开宾馆的也随之而发展起来,共谋发展的典型事例数不胜数。

  七是建设家园献爱心。全民参与建设自己家园投资投劳已蔚然成风传统之风。

  八是努力打造社区化规范化管理。为了让村民夜间安心休息,村内自筹资金购置了电子监控设备,实现了夜间巡查、电子监控、出入登记、停车规范的社区化管理。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努力将五里桥村建设成为一个规划科学、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保障健全、社会和谐的新充满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新社区。

  镇新农办

  2016年12月5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