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自然村位于大理洱海之滨,隶属于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全村人口1746人,白族占98%以上,民风纯朴,民居独特,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自然村落。村内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桥、古庙、古树、古戏台至今保存完好,古色古香,一派千年古村风貌。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古生村走访,与群众亲切座谈,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村民李德昌家,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他叮嘱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大理州、市和湾桥镇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把古生村建设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以生态为本,以文化为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环境整治提升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着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有传承有记忆的乡村。
一、重规划,创新保护发展思路,留住“乡愁”之基。按照生态优先、环保优先、彰显特色、保持乡愁记忆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编制为期15年的《古生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请中国工程院士崔愷等国内乡村规划建设领域知名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指导,做到一次性规划设计到位,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全面提升村庄发展品质和风貌特色,努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胜地——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美丽乡村典范。按照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八有”的要求,精心制定实施方案,资金概算4411万元,实施村容环境综合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完善基础设施、省级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创建、产业发展富民、村民自治综合改革试点六大工程,建设洱海之滨生态环境优先、白族传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秀美、古生古色的魅力大理幸福家园。
二、重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风貌,留住“乡愁”之根。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办法,加大 “古院、古物、古树”保护力度,保留古生村千年古村的白族村落风貌和历史文脉。一是修旧如旧,保持古村风貌。制定《古生村保护管理办法》,对村内传统民居进行摸底调查、分类保护,对有300多年树龄的大青树和建于明清时代的福海寺、凤鸣桥、龙王庙、水晶宫、古戏台等文物古迹进行重点保护,对7户有较厚重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对老民居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落实。二是突出民族特色,开展建筑风格整治。突出白族民居特色,按照保护古建、改造已建、引导在建、控制未建、拆除乱建的原则,根据海西农田保护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对所有在建建筑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制止违规建设行为;严把村民建房规划选址,严控新建筑物布局和建筑风格,为农户建房无偿提供3至4套白族民居建筑图纸;严守耕地红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220亩,保护田园风光。同时,加大人文景观完整性保护力度,深度挖掘千年古村悠久历史文化和民间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展示传统白族特色,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及特色民俗乡村旅游。目前,已对水晶宫、福海寺、凤鸣桥等文物古迹实施了修旧如旧项目,拆除对文物古迹保护有影响的3户建筑,查处制止4户农户的违规建房行为。
三、重民生,提升居住品质,留住“乡愁”之本。充分尊重群众改善现状、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按照服务群众、群众自愿、群众认可、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完善公益基础设施,提升绿化旅游景观,让他们共享村落保护的实惠、发展的效益。去年3月以来,全面实施进村路主干道和污水综合管网建设工程,推动供电、通讯、有线电视“三线入地”,同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内涵提升以及旅游标志牌设置改造等。目前,投入资金310万元,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投入370万元,实施龙王庙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投入近100万元,实施古生村北路建设;投入198万元,对村内主要节点进行地段拓宽改造、景观营造,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拓展村中心广场的功能;投入280万元,在进村道路两旁种植云南樱花、冬樱等景观植物,建设旅游公厕。同时,在村内安装健身器材和广播设备,村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居住品质明显提升,白族特色得到充分体现,营造了优美和谐、充满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
四、重生态,保护青山绿水,留住“乡愁”生命线。全面实施“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和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全力保护洱海“母亲湖”。建立古生村常态化保洁制度,加大保洁投入力度,建立覆盖村内河道、主干道、滩地的定人定时定点保洁制度,形成“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的垃圾收集清运机制。建立古生村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强化村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做到村范围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监管模式。建成入湖沟渠多塘系统拦污闸和4个沉淀池,在汛期来临前对所有入湖沟渠进行彻底清淤,对洱海岸线和湖滨带定人定责全天候保洁,确保沟渠上游冲下来的垃圾不进村、不入湖。积极帮助村民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业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着力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品牌,全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五、重自治,和睦乡风民情,留住“乡愁”之魂。强化“美丽古生是我家,建设保护靠大家”的观念,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健康的自然环境、亲善的人际关系,建设让居民保有乡恋之情的温馨村庄。一是发挥党员带动力。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党员带动包片包户,网格化管理村内环境卫生、村民建房、发动宣传的日常管理长效机制。由71名党员分片包干,直接联系全村439户群众,带头缴纳垃圾清运费、带头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并对联系户进行监督引导和宣传发动,让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到古生村环境卫生保洁和发展建设中来。二是调动村民自治力。建立健全古生村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选举办法和章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成立古生村保护建设管理促进会和村民理事会,由有威望、能力强的党员和热心村务、熟悉村情、有责任心的村民共同组成促进会和理事会,带动全体村民对环境卫生、建筑风格、建筑秩序和村内婚丧嫁娶等进行自我管理和监督。三是提高村民向心力。组织年轻有文化的党员成立党员义务宣传服务队,利用闲暇时间用村民容易理解的方式宣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督促村容环境长效机制实施。组织45岁以下的男性村民成立党员义务治安巡逻队,与镇派出所进行联防联动,分三班对村内进行夜巡,及时发现和消除村内的治安、消防隐患和突发事件。建立党员轮流值班制度,由党支部班子成员带班,保障党支部活动室24小时有人在岗,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目前,古生村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赞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已成为大理旅游的新时尚和新亮点,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游客寻觅而来,领略古生村的乡土气息,观赏古生村的田园风光,追忆古生村的“乡愁”味道。乡愁记忆何处寻?且到古生觅踪影。古生村,这个让习近平总书记“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的千年古村,正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