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镇陈岙村位于瑞安市塘下镇东北隅,东邻龙湾,是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生态村庄。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村庄面积0.4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805亩,耕地面积160亩,全村有275户,1203人,党员68名,外来人口1000余人,村集体年收入4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10年间,从一个集体经济空白的小村,到省级新农村建设典范村,陈岙村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强村富民之路。从世纪之初开始,村两委按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决策,带领村民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白手起家,苦干实干,开展治水、治山、建设新民居“三大战役”,通过推动退二进三、产业升级,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用智慧和汗水建成了美丽家园,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温州市十大最美村庄”、“浙江省文明村”、“首届全国乡村文明先进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魅力新农村”。
一、旧村改造,共享生态宜居
村两委将旧村改造作为服务发展的着力点,于2005年率先在瑞安实施整村旧村改造,共拆迁房屋526间,工业厂房392间,总投资4.5亿元,改造面积13.4公顷,是陈岙村史上最大建设项目。现旧村改造一期工程“中溪花苑”安置房已经建成并完成分配工作,让99%以上的村民不用掏腰包,免费住上16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式公寓。该安置房为退台庭院式建筑,尽显小桥、流水、青山浑成一体的江南风格。目前第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二、五水共治,治出金山银山
陈岙与水有缘,在治好了水的问题后,整个村庄因水而起,村民因水而富。早在十几年前,并就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造三条蓄水堰坝和村级自来水厂,不仅解决村民用水困难,还将多余水资源有偿供应给附近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86多万元,成功挖掘到陈岙发展的“第一桶金”。近两年来,更是积极投身“五水共治”,彻底关停30多家非法电镀企业和迁移合法电镀企业9家,消除电镀业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对小流域沿岸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形成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生态景观。同时投资2000万元开发天然泳池与漂流项目,实现产业经济顺利转型,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并获得温州市首批特色旅游村的认证。目前村里正在筹划建设汤泉养生休闲乐园等特色旅游项目,目标是把陈岙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养生、富裕、幸福的特色旅游村庄。
三、移坟造地,盘活土地资源
“今天的青山绿水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这在陈岙已经变成了现实。陈岙村两委根据村里的总体规划要求,围绕土地最大化利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生态公墓,盘活林地资源,变废为宝。
2005年,村两委开始实施“青山白化”治理,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并以身作则、带头拆坟,很快就得到村民的支持。经过4年努力,对西山脚乱坟岗和岙底山的坟墓进行大规模的迁移整理,然后利用企业押金,相继建成并出租了500间标准厂房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既治理了青山白化,又促进了村工业的集聚发展。迁移坟墓置换出来的75亩土地,经村两委争取到省政府关于开发“低丘缓坡”的政策,经批复成为“高档住宅”建设用地。通过治理“青山白化”,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又整理出了大量土地,为陈岙新农村建设再跨越注入新动力,移坟换地招来了金凤凰。
要实现村庄建设规划,当时最大的“难路虎”是如何归并村里五个大的家族宗祠。当时宗祠不仅环境破旧,而且占用了很大一片土地,使规划建设难以实施。
宗祠归并牵涉到族人感情问题。村书记陈众芳以他的人格魅力和铁杵磨成针的耐心,最终说服村民,以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为重,同意由村里建设文化中心,五大宗祠合并使用,共同缅怀祖先。
陈岙的三大战役,每一次都走在了浙江全省的前沿,无论是“五水共治”还是“三改一拆”,都是村两委带领村民自发自觉的行动。这些行动,一方面治理了污染,积蓄了水源,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宗祠的归并促进了地方稳定与和谐,同时集中整治拆除违章建筑,达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目的,顺利走上了按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轨道。
陈岙村现正在邀请全国最高端的专业团队为陈岙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打造一个功能设施全、生态环境好、集乡村民宿、水上娱乐、温汤疗养、露营探险的美丽旅游乡村,目前部分项目已开始实施建设。该举措将为陈岙村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展现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