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李家村是个有着600多年历史、500多户人家、以李姓为主的古村庄,相传西湖李家村的李姓渊源于故里在陇西成纪的唐太宗李世民,村庄位于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青岚湖和军山湖之间。全村山水相济,树木苍翠,田园秀美,乡风古朴,民俗浓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
自2006年以来,积极相应党中央的号召,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传承华夏文化,恢复古村精华,重墨青山绿水,美我故乡天下”的宗旨,围绕“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的建设思路,突出了“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的特色,按照先村庄,后田庄,先村容,后文化的做法,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建设。建设中,本着“村容整洁,不乱不脏,南北通路,拆除违章,搞活水系,绿化村庄”的要求,清理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硬化道路广场,绿化山间路旁;复活东西两水,整理村容田庄。从而在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文明乡风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水面净化、民宅美化,先后建成了陇西堂、古戏台、古门头、乡心亭、万家桥、俊明泳场、农博馆、油榨坊、会议室、陇西亭、沙凼农舍、楹联墙、楹联馆、农夫草堂等一批旅游景点,显著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大量野生禽类,夏天的白鹭满山,冬天的天鹅栖息,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动人景象。
李家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文化,也吸引了大批热情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已经成为了乡村旅游的胜地,并总结出西湖李家九大看点:一看古村神韵,二看田园风光,三看乌岗积翠,四看鹭鸟天堂,五看青岚荡漾,六看沙滩泳场,七看农博馆场,八看翰墨飘香,九看农夫模样。目前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乡风文明等亮点频出,慕名前来观光休闲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先后被评为南昌市十佳旅游景观村、十佳乡村旅馆,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西省省级生态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幸福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宜居村庄示范村,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中央4台国际频道、中央7台农业频道、中央五台体育频道先后播报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暨小康电视工程颁奖典礼(2011年)和中国(南昌)第四届国际楹联文化艺术节暨中国(西湖李家)首届农村楹联文化艺术节(2014年),在西湖李家全景拍摄了反映中国首部粮食安全题材电影《命根》。特别是在2015年下半年中央4台(中文国际频道)把西湖李家作为我省唯一选点拍摄纪录片《记住乡愁_ 不忘本源》,反响强烈。
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打造。
打造人居环境
西湖李家共有500多户,2212人,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如何改善人居环境。在改善人居环境中,重点在屋、路、场、灯四个字上做文章。
屋:全村共有房屋336幢。对这些房屋,不搞大拆大建,进行修旧如旧。针对每幢屋的破损程度,采取穿衣戴帽的办法进行维修。就是把“人”字墙改建为马头墙,使之成为粉墙黛瓦的形象,恢复历史上的徽派建筑风格。
路:按照车子进出村庄跑水泥路、村民在村内活动不走泥巴路的要求,全村铺了5000米水泥路,供车辆分别在村中,村东、村西环村庄进出。在村内铺了12500米红石路。架设了7座红石桥,供村民在村内的村头巷尾活动,一年四季不走一脚泥巴路。
场:在村前铺了红石广场供村民集会、玩灯和旅游停车使用,在每家每户的房子前用红石铺庭院、铺阶沿。这几年,一共铺了红石场地26200平方米。
灯:为了改变夜晚村民活动难的问题,对村头巷尾、庭院广场进行了亮化,全村共安装路灯145盏,其中高架景观灯8杆。
打造卫生环境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头戏,就是改变全村卫生环境不佳的状况。为此,全村上下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扎扎实实的打了一场攻坚战。
一是拆除破旧。为了消灭苍蝇蚊子的生存环境,对村内破旧甚至倒塌的破牛栏、破猪栏、露天厕所、破旧草间等一律进行拆除和清理。一共拆除了335间,面积3672平方米。对拆下来的旧砖、旧瓦、旧木料,按新买的价格由村里购买后,用到其他的建筑物上。
二是改水改厕。为了优化水质,使村民能饮用地下水,使全村沟渠活水长流。帮常年在村庄里居住的185户农户挖了深水井,装上了水泵提水,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同时,对村旁的10口水塘重新挖了一次,蓄水面积达81亩。砌了6000米长的红石沟,将10口塘串通,使全村达到了活水长流的目的。村内建公共厕所16座,其中冲水厕所2座。
三是人畜分居。为了做到人畜分居,在村旁8处新建牛栏56间,面积450平方米。同时,在村后建猪场3个,实行专业化养猪。这样,猪牛不进农户关养,村内就没有了猪牛粪出现,大大改善了卫生条件。
四是严管垃圾。为了使全村的生活垃圾不落地,村里对每家每户配备了500个垃圾桶装垃圾,设立了垃圾收集点50个,方便村民倒垃圾。购买2辆垃圾运输车,每天将收集的垃圾运往离村庄4华里远的垃圾场,然后集中转运到县城统一处理。农家使用的农膜,实行定期回收,专人运送处理。
打造生态环境
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打造,围绕山青水秀写文章。
植树绿化。在村庄的路边、沟边、塘边、山岗、湖滩和房前屋后都栽树,连续五年植树45万棵,风景林和果木林共10多个品种。在农户庭院中,栽上了柚子、桃子、李子、枣子等果树,在村庄后面,分别建起了蜜橘园、香柚园、枇杷园、银杏园等,面积共580亩,参与农户320户,人均增收1000元。在乌岗山建立了桃花园300亩,80户农户参与经营,人均增收1000元。
种藕种花。为了美化环境,村里利用河塘85亩种植莲藕,引进优良的观赏莲种,盛开艳丽的荷花供游人观赏。同时,利用空地种花,形成黄、红、绿多种色彩的绿化带。
护林护鸟。面积500亩的乌岗山绿树成荫,是候鸟白鹭栖息的天堂。为了保护乌岗山的生态环境,村里规定村民不准进山打猎、不准进山放牛、不准砍伐树木,对该山实行封山保护。同时,在该山的沙凼湖打造了一个游泳场,游客游泳后即可在沙滩躺椅上观看鹭鸟飞翔。
整理田庄。为了使全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鱼迷之乡,对全村的500亩农田全面实行高标准的改造,做到田成方,路成行,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用红石砌沟,用机械耕作,使双季水稻实现了高产丰收。
通过对生态的打造,如今的西湖李家是: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争艳,秋天桂花飘香,冬天天鹅戏水。成为众多游客留连忘返的地方。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生态村。
打造文化底蕴
西湖李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注意把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大力弘扬道德文化,认真传承农耕文化,着力恢复民俗文化,不断创新节庆文化,努力构建现代文化,重点宣传红色文化。
大力弘扬道德文化。为了弘扬道德文化,全村新建了3条长达4500米的文化墙,在文化墙的215个红石门楼上,刻有《二十四孝》、《三字经》和李氏名人的图象及文字介绍;在红石广场的四周建造了6本石头书,刻有村歌、村史、村赋、村图等;在红石桥上刻有名人名句;在祖坟山前建造了祖坛,用于村民祭祀祖先;还建造了祠堂一幢、祖堂5幢,以教育后人不忘祖先的恩德。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道德情操,2009年全村开展了“评优争模”活动,评选出了9种道德模范,即优秀村组干部5人,优秀村民42人,优秀少年9人,好父子5对,好婆媳7对,好兄弟6人,捐款模范64人,放牛模范7人,卫生模范5人。这些道德模范在每年正月初一全村百桌年饭团拜会上,披红戴花,给予发奖表彰。
认真传承农耕文化。几百年来,西湖李家世世代代都靠种田为生,祖祖辈辈过的是农耕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传承农耕文化,村里专门兴建了3幢总面积为2100平方米的农博馆,并分别建造了甲弟馆、农耕馆、作坊馆和明堂馆,专门陈列以前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馆内的展品,本村留有的,作价收买。本村没有的,到省外、县外求购。实在买不到的,请木匠、蔑匠等老艺人重新制作。通过农博馆的展览,使农耕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
着力恢复民俗文化。西湖李家的民俗活动,由于多种原因,几十年没有了声息。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使民俗活动得以继承,确定了“龙灯舞、龙舟渡、采茶戏、陇西谱”四个恢复项目。为了恢复龙灯项目,村里派专人外出寻访扎龙头、龙颈、龙尾、灯笼的老艺人,打造出一条长达2华里的板灯龙,每逢大年初七和元宵节,村民玩龙灯、庆丰年。去年,这条龙灯荣获了中华文化促进会在浙江宁波授予的文化传承奖。为此,江西电视台向省内外进行了播送,中央电视台向海内外进行了播送。《人民画报》进行了专题刊登。为了恢复龙舟项目,村里购买了4条龙船,从南昌市水上运动学校请教练,专门训练村民划龙船,每年端午节进行龙舟赛。2009年端午节,村龙舟队参加江西省的“青岚湖杯”龙舟赛,分别获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为了使尘封几十年的村剧团得以恢复,一方面,村里请年事已高的老演员追忆古装戏的内容,形成剧本;另一方面,专门建造了一幢古戏台,购买了服装道具。从而,使采茶戏在每年的春节得以上演。另外,该村花了三年的时间,与甘肃省陇西县多次联系,终于把陇西谱联到本村。每逢大年正月初一,村里都要在醒目的地方悬挂陇西谱,以彰显祖上功德,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不断创新节庆文化。中国农村有九大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活动,是农民忙中休闲的时间,也是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为了培养村民爱村的思想,增强集体娱乐的观念。西湖李家主要对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的活动进行了创新。过大年,是家家户户合家欢乐的好时光。西湖李家在合家欢乐的基础上,农历正月初一采取千人共吃百桌年饭的方式,进行全村欢乐。上午,全村2000多人聚集在红石广场上,先给9种道德模范在古戏台上披红戴花、发奖章、发奖品,再开团拜会,然后吃年饭。100桌年饭摆上来后,老人坐着吃、年青人站着吃、小孩边跑边吃,人声鼎沸,爆竹喧天,热闹祥和。千人共吃百桌饭获全国节庆中华奖,2010年5月25日在重庆颁奖。清明节,家家户户上坟扫墓,祭拜先人。西湖李家在祖坟山前打造了一个红石祖坛,坛上刻满了已故先人的名字。清明这一天,全村扫墓村民,聚集在祖坛前面,敲锣打鼓吹喇叭,供香纸和“三牲”,向祖坛上的祖先三上香,集体举行祭祖仪式。这种方式,既庄重又文明。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是在自家的院子里赏月,西湖李家则不同,而是全村老老少少聚集到打谷场上,围坐在贴有24节气的24张桌子边,一边吃月饼、柚子,一边赏月。先是一顶花轿抬着一个身着凤冠霞帔的年轻女子到打谷场的祭月台前,由这名女子走上祭月台,手捻三炷香,对着月亮读祭月辞,读完祭月辞后下台跟着村民就坐,祭月完毕。紧接着开始烧圣塔,圣塔的火花从塔孔中射出,映红了半边天,照的夜空通亮,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响彻夜空,使全村老少欢乐无比,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努力构建现代文化。为了使古村焕发生机,村里为构建现代文化作了一定的努力。首先,建造了科普广播室,安装了8只高音喇叭,使沉默的村庄发出了现代音符。其次,为500多户安装了闭路电视,村民不但能知道党的农村政策和农科知识,还能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另外,2008年电影《命根》在村里拍摄,使村民大开眼界,增添了不少新的文化理念。为了进一步活跃文化生活,村里谱写了一首村歌,通过葛军独唱的碟子,引领村民学唱,从而激发了男女老少爱村的激情。该首歌被评为全国“十佳”村歌,2010年元月十四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还组建了农家书屋,屋内藏书1700多册。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知识。村里还成立了妇女禁赌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民事调解会等,不断革除旧的文化陋习,灌输新的精神食粮。为了活跃村民的体育活动,村里在泡桐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供村民农闲时锻炼身体,使村民的体质不断得到了增强。
宣传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广场、毛主席像章纪念馆、毛主席雕像等一批红色建筑。
纵观西湖李家几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可以用三个“五个一”来总结。硬件建设“五个一”:“房子修了一遍、山塘挖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地绿了一遍、田园整了一遍”;古村文化“五个一”:“一部村史、一张村图、一篇村赋、一首村歌、一套村规民约”;节庆活动“五个一”:“一条龙船、一台采茶戏、一个艺术节、一桌年饭、一条龙灯”。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西湖李家村民素质越来越提升,几年来,全村无违法犯罪人员,无计划外生育人员,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村民上访,文明村风越来越和畅,生态环境越来越优越。从而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村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高于全县人均收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