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
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从多位代表委员拟提交的提案和建议内容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农村应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呢?为此,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
记者: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有哪些?
赵立欣: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主要包括降低强度、提高固碳、可再生能源抵扣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量或产品的排放强度。如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控制甲烷、提高肥效降低N2O排放,以及改善动物健康和饲料消化率控制肠道CH4,提高畜禽废弃物利用率和效率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等措施,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二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和草地固碳增汇能力。包括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和草畜平衡等,通过提升农田草地有机质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转农田从碳源到碳汇。据专家估算,按照目前国际计量要求,不包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我国农田和草地土壤固碳量分别为1.2和0.49亿吨二氧化碳。
三是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抵扣生产生活能源碳排放。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可生产生物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燃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抵扣生产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记者:我国农业农村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何难题?
赵立欣: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肉蛋奶和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将持续增长,在保障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前提下,实现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压力较大。
一是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落实难度大。虽然我国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领域开展了多年研究,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固碳技术进行了部分试验,研发和筛选了减排固碳技术,但减排效果、成本、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还有待于示范验证;部分技术操作繁琐,使劳动力投入或生产成本均有所增加,需要依赖国家财政补贴,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在种植业方面,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减排固碳的规模效应难以显现,缺乏减排固碳技术标准和规程;在养殖业方面,饲料饲草质量差,单位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短期内提高饲料质量难度大;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成本效益低,需要国家补贴,亟需进行技术创新,研发颠覆性技术,探索区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缺少专门政策和系列化标准。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协同减排固碳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没有颁布专门的气候变化法律法规,针对农业农村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尚属空白,也未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导致减排固碳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及有效实施面临较大障碍。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缺乏专业研究平台。由于过去对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没有明确要求和约束性指标,造成农业农村领域不仅没有清晰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也没有专门从事农业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机构。相关研究分散在不同的单位,无法整合各方力量,开展系统的碳达峰碳中和理论、方法、技术和政策研究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农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研究平台。
记者:您在今年两会中对于农业农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何具体建议?
赵立欣:研究提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根据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保障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预测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和达峰时间,评估减排、固碳与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潜力和成本,提出农业农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技术路径。
加快制订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法规。尽快制订颁布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建立低碳消费制度,通过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稳定与可持续。
制定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政策和考核制度。建立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农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和考核制度,建立农业农村碳中和核算和监测体系,定期编制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形成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固碳和能源替代年度报告和核查制度;将碳达峰、碳中和与面源污染防治一起纳入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考核指标中,逐步形成减碳控污协同的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支撑。建议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设立专项开展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研发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发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渔机械、屠宰加工及储存运输的节能装备;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体系;集成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固碳技术模式,在农业绿色先行区、区域典型村镇、大型种养企业,开展减排、固碳、能源替代等示范,为实现“碳中和村镇、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成立专门机构开展碳中和相关工作。建议成立专门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机构,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任务和工作要求,研究制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制度,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创新,承担国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监测、核算与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