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认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升级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其中,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先一公里环节,又最为关键。
“最近我看了讲述脱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村支书带领大家种蘑菇,遇到滞销后没有产地仓保鲜,也没有冷链运输,农民损失很大。村民怕蘑菇放坏想炒着吃了,但又怕费油。这就是最先一公里没有解决好。”王萌萌说。
为此,她今年提交了关于支持数字技术企业参与到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的建议。
“数字农业新基建的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光靠各地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除了政府‘输血’,还需要更多拥有专业能力的社会力量帮助农村‘造血’。”王萌萌说。
王萌萌认为,阿里巴巴这样有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优势,又有志于扎根农业农村的数字技术企业,已经走通了一条乡村“最先一公里”数字化建设模式。她建议国家推广这一模式,以引导更多科技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社会企业建设产地仓、协同仓和销地仓。
王萌萌对最先一公里的关注,源自2020年12月的一次调研。当时,她和一些农业领域的院士一起,前往云南昆明的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产地仓调研。她了解到,我国每年有几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途中腐烂,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使得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花费巨大,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朱明介绍说,中国果蔬产品在“最先一公里”的损耗率高达15%-25%。
阿里提出用数字技术帮农民从“亩产一千斤”到“亩产一千美元”后,锁定乡村“最先一公里”进行重投入,通过数字农业和菜鸟乡村两大业务的协同,在中国农业主产区搭建数字化仓配体系。
目前,阿里已在全国建成5大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产地仓),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此外,菜鸟乡村在900多个县域落地了物流共配中心,加速农产品出村进城。
最近,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阿里最先一公里的助农模式,作为中国减贫方案中的一个独创性样本,值得向国外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在调研了阿里最先一公里模式后表示,希望阿里更进一步,从产地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农业种植端深入,发展农业高科技,这也是最先一公里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