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2021全国两会  >  评论 << 中国农村网
两会评论丨产业链主体 如何留县城?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摘自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产业链主体 如何留县城?

  中国农村杂志社评论员

  县城是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服务亿万农民的重要阵地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如何“留在县城”,必须找准着力点、打通关键点、守住落脚点。

  留在县城,突出“特”字找准着力点。每个县都有各自相对有优势的领域。“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没山没海靠人力,也能成为相对优势。把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有历史耐心,不能“凭空而来”,搞“无米之炊”,但也需要科学管理、适时引导。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如何发挥出相对优势、利用好现有资源。找准了特色方向,还要继续做足“特”字文章,一产一策,出台特殊扶持措施、打造特别突出亮点、争取农民特别拥护支持。

  留在县城,突出“全”字打通关键点。乡村产业所依托的绝大多数优势资源,是各式各类农副产品。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产业,不能满足于低水平建设或是农产品的初加工、粗加工上,要用“大农业”的思路,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让一产“接二连三”,推动农业产业向“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全打通的融合方向发展。随着以县城为中心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相关的土地、人力、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物流等资源要素,更有利于在空间上聚集、在要素上整合、在布局上实现规划优化,形成彼此合作、抱团发展的集群效应。

  留在县城,突出“增”字守住落脚点。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乡村产业通过对乡村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利用,实现了产值增、效益增,农民的收益也要跟着增。产业发展的原料、劳动力、土地等,避免不了直接与农民直接交换,增值收益的分配也应对农民有更多考虑。要把带动参与的农民多不多、受益面广不广、利益联结完善不完善,作为产业体系评价的重要指标。全产业链的主体是企业,更多企业留在县城,繁荣活跃了本地经济,可以大大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机会,也更有利于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持续稳定地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