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目前,吉林农业现代化进展如何?新冠疫情发生后,应如何帮助困难群众克服影响?如何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围绕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说,粮食安全绝对不能大意,要坚决落实好中央保粮食安全的每一项决策部署。
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寄予的殷切期望,也是吉林农业不断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完成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任务。——江泽林
谈农业现代化
吉林农业向要素密集型转变
新京报:吉林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有哪些优势?
江泽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寄予的殷切期望,也是吉林农业不断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完成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任务。
之所以说有责任和信心,一方面吉林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另一方面吉林农业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吉林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土质肥沃,耕地面积703万公顷,其中有65%是黑土地,并且吉林的耕地储备也非常充足,可作为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土地有104.6万公顷,良好的环境和土地资源为吉林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多年来,吉林省充分发挥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等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是连续30多年不间断调出粮食的省份。有一组数据看起来会更直观,吉林的人口是2700万人,在全国排第21位;吉林的国土面积是18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排13位,对比之下,2019年吉林的粮食产量是775亿斤,在全国排第五位;粮食单产是每公顷6870公斤,在前5位的粮食大省中排第一位,所以说,吉林省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粮食强省,能够担负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使命。
新京报:目前进展如何?
江泽林:2015年以来,吉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启动实施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各项任务,为率先实现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总体上来说,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处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农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要素密集型转变。在生产结构方面,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单一保障粮食供给向粮经饲统筹、种养结合的多元化格局转变,生产结构更加科学全面。在生产能力方面,不断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农业由初级产品贡献型向中间产品贡献型转变,加速形成农业品牌优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农村发展方面,农村发展向全领域拓展,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但是我们距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在保持生产、加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深加工水平,提高食品加工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例,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附加值等,力求尽早达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谈疫情影响
保证贫困群众收入,避免返贫风险
新京报: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影响很大,对农业现代化也是一次“大考”。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应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克服疫情影响?
江泽林: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中,一些产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这些产业包括连接农村第一产业和物流、配送等服务业的农产品加工,还有连接农村第一产业和餐饮、住宿、文化等行业的乡村旅游业等。一部分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在这些产业中享有务工、地租、股份等收益。
受疫情影响,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企业都面临一定困难,党和国家及时采取了有力措施,产业受到的冲击是短期的、有限的,整体上是可控的,但是仍然要高度关注,继续采取积极举措,支持保护这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保持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保证贫困群众收入,避免返贫风险。
我觉得主要是从两个角度着手。一方面,要稳定农业生产,加大调控力度,做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确保生产所需物资及时到位;加强生产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顺利推进。
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帮扶,加大支持力度,根据产业融合主体生产经营状况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安排贫困劳动力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和财税政策支持,通过允许贫困户以补贴权益入股等方式,把部分贫困农村劳动力编到产业组织和产业链条中参与产业融合发展。这样,既可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也有利于长远发展,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建设。
谈粮食安全
粮食应提升在主产区就地储存、加工的比例
新京报:吉林是粮食大省。你对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有哪些建议?
江泽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根据农业部门介绍,我们目前储备的粮食足够中国人吃一年,完全能够保证粮食安全,不必产生恐慌心理,但是也绝对不能大意,要坚决落实好中央保粮食安全的每一项决策部署。必须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格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耕地数量上严格执行约束性指标,同时加强黑土地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单产,确保总产。
目前,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粮食运输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应适应这一情况及时调整粮食储运制度,优化粮食仓储、加工、配送布局,加强市场监测,完善粮油市场预警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2018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9%,对稳定全国粮食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粮食主产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社会经济效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应大力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提升粮食在主产区就地储存、就地加工的比例,在粮食主产区培育粮食加工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粮食加工企业“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延伸主产区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确保农民分享粮食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