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银川5月19日电 (胡耀荣)“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始终处在社会大体系中,大文章在小厕所之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提道,与城市厕所革命相比,农村厕所改造仍然处于“两头堵”的状况。
当下“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农村厕所依然常见。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百姓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加速厕所革命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有些厕所既无上水冲也无下水排,形同虚设,造成浪费,既让农民‘闹心’,也滋生了‘怨气’;有些虽有上水冲但无管网排,粪水自流造成水源直接污染,甚至成了疾病传染源。”当前,多地厕所改革依然停留在重点村(社)等“点”上,未能普及到广大农村全域“面”上、重视解决家家户户厕所小硬件改造,忽视自来水管网和化粪池等基础设施大硬件建设、涉农惠农项目多,统筹整合资金机制不健全、新技术缺乏、后期运维缺乏资金等方面。据朱奕龙调研,农村厕改“两头堵”其最根本原因是统筹协调机制、整体推动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生态宜居的一剂有力举措。但鉴于农村地理地域差异、涉及部门、技术需求的复杂性,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社情、户情差异性大,关系农业、土地、交通、规划、旅游等多部门,对材料、能源、环保、建筑等产业技术都提出了新要求。
为此,朱奕龙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厕所革命”领导协调机制和统筹推进机制,从政策供给、规划制定、资金筹集、科技攻关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推动合力,扭住“供水系统”“排污系统”两个关键,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厕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研究、推广“如厕难、排污难、处理难”系统性新技术方案,推动农村厕所项目建设和服务运行走市场化路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资金效益,增强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彻底进行一场农村厕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