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际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没有终点站
   

  

  图为安际衡在坯体上运用白地黑花技法进行装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根和魂,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需要有更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国家出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支持措施。比如,国家公布了一批“非遗”保护项目,并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有配套的专项资金,这些都是非常利好的开端,让大家看到了真正民族文化遗产得到珍视并进而发扬光大的希望。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严峻。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都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用毕生精力孜孜以求。同时,大多“非遗”及传统手工业是非盈利性的,除政府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外,还有很多传统专业生产企业承担着传承保护和宣传的责任和义务,持续投入保护传承和开发的高成本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大量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环境迅速改变,一些保护传承企业和传承人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动受到巨大挑战。其生存状态日益艰难,传承环境不断萎缩,传承活动日益衰退,这一现象在近些年来已经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更具体地说,保护传承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需要一个群体,需要一批在传承中开发创新的企业;传承没有终点站,需要代代相传,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后续力量。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与保护计划,有利于把文化的火种传下去。要特别重视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开发和利用,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保鲜,从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保护的底线是使之不消亡,保护的高限是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长盛不衰。生产性保护基地的第一要务是传承和保护,是培养新一代杰出的工匠,这是一种责任担当,是历史赋予相关企业的使命。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非物质文化生产传承企业支持力度,大力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鼓励担负着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的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平台,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建立一批集“非遗”传承企业、“非遗”博物馆,以及生产开发、研习、展演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开发有一个完善的平台,在宣传保护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有效传承。

  建议国家层面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企业及示范基地出台专项政策,加大中央省市以上“非遗”项目及文化传承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加强经费保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示范基地开发建设专项经费、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政策,扶持一批有代表性,集传承保护、生产开发、研习展演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