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
——习近平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推动健康扶贫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要进一步提升贫困村的医疗服务水平。在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网络中,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是补齐农村公共卫生短板、防止因病致贫的关键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范社岭:加大基层医疗服务创新力度,为百姓提供便捷、优质的诊疗救治。加快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互通共享,促进健康管理和医防融合。
织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
中国农村杂志社评论员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农村医疗卫生历来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疫情下的今年更是如此。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健康安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让农民群众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我们党始终把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特别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加速铺设一条以农民群众为中心的“健康之路”。
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好病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乡村医疗机构承担着村民“在家门口看病”的希望和责任,需要它们为村民健康把好关、站好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往靠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治病的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村民的看病需求。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大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今,农村医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超过84%的城乡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距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室。通过有序推进医联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医院的实力不断提升,农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既能省下钱又能少跑腿。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各级各类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湖南、四川等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或接近90%。
壮大医疗队伍,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下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只有不断提升他们的医疗技能,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才能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全国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达到144万名,乡村医生服务基本覆盖所有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愿意走向农村。
建设一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队伍,如何吸引人才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给予乡村医生很多优惠政策和资金倾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畅通职业晋升通道,为他们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
此外,各地还创新人才流动使用方式,比如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去基层医院锻炼,吸引城市退休医生加入乡村医疗队伍,也可以降低乡村助理执业医师录用门槛,招录大中专医学学生,通过制定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逐步充实乡村医生队伍。
让每个乡村医生的未来更有保障,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更有保障。切实解决乡村医生身份、待遇等问题,才能让他们乐于扎根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才可能实现。
健全健康预防体系,力避村民小病酿成大灾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功夫下在平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利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目前,农村健康档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许多地区都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身体健康状况。2019年,宁夏自治区累计为农村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59万份,为17.7万名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管理。
医生不仅要能治病,而且还要成为健康知识、国家医疗政策的“宣讲员”,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防病意识和治病知识。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慢性病的调理、健康生活方式要多加宣传普及,把一些高危疾病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加大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倾斜力度,不让“病根”变“穷根”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这曾是农民怕生病、病不起的真实写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脱贫路上的“拦路虎”,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治好“病根”,才能拔掉“穷根”。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70万户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量增加到25种。2019年,多部门联合印发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以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只有摸清因病致贫人口的“底子”,才能开出破解问题的“方子”,回应民生期盼。山西省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报销等,实现对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兜底保障。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医疗的精准扶贫,不仅能让患者挺直身体的脊梁,也能让他们挺起精神的脊梁,更降低因病致贫的可能性。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只有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才能让“病有所医”的民生答卷更加暖心。